汽车后排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01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汽车后排扶手,包括转动连接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上的扶手本体,扶手本体容纳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具有竖向延伸的滑槽,扶手本体下端的左右两侧具有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滑槽中并可在滑槽中竖向滑动的转轴;座椅靠背内安装有位于扶手本体下方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能够与扶手本体抵接且不阻碍扶手本体的转动,每个滑槽中均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用于下压或下拉转轴的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伸缩杆和弹簧协同作用,保证扶手本体灵活升降;而且由伸缩杆控制扶手本体的升降,可实现无极升降,提高体验感;相比现有技术将扶手设置在座椅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后排扶手设置在后排座椅靠背上,小朋友在座椅上蹦蹦跳跳也不会影响扶手装置的寿命。扶手装置的寿命。扶手装置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排扶手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后排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汽车后排乘客的舒适性,中高档汽车后排座椅中间处一般设有扶手,该扶手通常铰接在后排座椅靠背的中间处,从收纳位置展开到伸展位置供乘客使用。当该扶手收起时,与后排座椅靠背合成一体,形成平齐的平面,不会影响乘客正常的抵靠和舒适性。但对于不同身高或不同体形的乘客,或者对于乘客不同的坐姿,又或者对于乘客对扶手舒适性的不同要求,相应地对扶手高度的要求通常是不同的。
[0003]CN201210265088.0披露了汽车后排座椅扶手装置,在使用时可将扶手装置提升至预设高度,不使用时缩至与后排座椅齐平。前述公开专利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将扶手装置安装在后排座椅中间,缩回时与后排座椅形成一体,当后排乘客有好动小朋友时,小朋友在后排座椅上蹦蹦跳跳,极可能蹦跳至扶手装置上,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扶手装置升降不灵敏或升降故障,影响扶手装置的寿命;2)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卡槽,通过将限位部件卡在不同高度的卡槽内,将扶手本体固定在不同的高度处,即其设置了多个高度档级,因此不能实现无级调高,体验感稍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后排扶手,包括下端能转动连接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上的扶手本体,扶手本体能够收折于座椅靠背的容纳腔中与座椅靠背形成为一体、或脱离容纳腔并展开至水平面供乘客手肘部依靠;容纳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具有竖向延伸的滑槽,扶手本体下端的左右两侧具有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滑槽中并可在滑槽中竖向滑动的转轴;座椅靠背内安装有位于扶手本体下方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能够与扶手本体抵接且不阻碍扶手本体的转动,每个滑槽中均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用于下压或下拉转轴的弹簧。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伸缩杆用于使扶手本体升降、以及对扶手本体产生向上的支撑力,弹簧对扶手本体产生向下的压紧力、以及作为推动扶手本体向下运动的动力,伸缩杆和弹簧协同作用,保证扶手本体灵活升降;而且由伸缩杆控制扶手本体的升降,可实现无极升降,提高体验感。另外,相比现有技术将扶手设置在座椅上,本技术的汽车后排扶手设置在后排座椅靠背上,小朋友在座椅上蹦蹦跳跳也不会影响扶手装置的寿命。
[0007]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弹簧位于伸缩杆的后侧。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相比弹簧与伸缩杆在竖直方向对齐,将弹簧设在伸缩杆的后侧,在扶手本体展开至水平状态时,弹簧在伸缩杆后侧施加一个下压力或下拉力,以提高扶手本体对人体肘部的支撑。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伸缩杆为电缸或气缸。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弹簧为设在扶手本体的上方的压簧,或者弹簧为设在扶手本体下方的拉簧。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弹簧远离转轴的一端与滑槽壁固接,弹簧靠近转轴的一端固接有与转轴外形相配合的弧形块。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弹簧与转轴之间设置弧形块,在转动转轴时,转轴相对滑槽底部和弧形块打滑,使得转轴的转动更顺畅。
[0013]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中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包括竖向设置的卡槽、以及与卡槽的下端相通的向后凹陷的弧形槽,扶手本体上或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上固定连接有能够卡入导向槽中并在导向槽中滑动的卡块,当扶手本体收折于座椅靠背的容纳腔中时,弧形槽的圆心与转轴的中心线相交。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卡块和导向槽,在扶手本体水平展开时,卡块在扶手本体后侧施加一个拉力,使得扶手本体对人肘部的支撑更稳定。
[0015]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座椅靠背中位于扶手本体的左右两个各设置一个导向槽,容纳腔的后侧壁具有与两个导向槽对应设置且相通的两条开口槽,左侧的连杆穿过左侧的开口槽、与其连接的卡块横向卡入左侧的导向槽中,右侧的连杆穿过右侧的开口槽、与其连接的卡块横向卡入右侧的导向槽中。
[0016]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座椅靠背中位于扶手本体后侧的中部设置导向槽,容纳腔的后侧壁中部具有与导向槽相通的用于供连杆穿过的开口槽,卡块具有沿连杆的左侧延伸的左插部和沿连杆的右侧延伸的右插部,左插部横向插入导向槽的左部,右插部横向插入导向槽的右部。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实施例的汽车后排扶手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A

A剖视示意图(从开口槽处纵向剖开),此时扶手本体处于最低高度。
[0021]图3是调节扶手本体高度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扶手本体处于收折状态的示意图。
[00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座椅靠背10、容纳腔11、滑槽12、导向槽13、卡槽131、弧形槽132、开口槽14、扶手本体20、转轴21、连杆22、卡块23、伸缩杆30、弹簧40、弧形块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扶手,如图1

图4所示,该扶手包括下端能转动连接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10上的扶手本体20,通过转动扶手本体20,扶手本体20能够收折于座椅靠背10的容纳腔11中与座椅靠背10形成为一体、或脱离容纳腔11并展开至水平面供乘客手肘部依靠。
[0028]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0的容纳腔11的左右两侧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后排扶手,包括下端能转动连接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上的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能够收折于座椅靠背的容纳腔中与座椅靠背形成为一体、或脱离容纳腔并展开至水平面供乘客手肘部依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具有竖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扶手本体下端的左右两侧具有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滑槽中并可在滑槽中竖向滑动的转轴;所述座椅靠背内安装有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下方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能够与扶手本体抵接且不阻碍扶手本体的转动,每个所述滑槽中均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用于下压或下拉所述转轴的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位于伸缩杆的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为电缸或气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设在所述扶手本体的上方的压簧,或者所述弹簧为设在所述扶手本体下方的拉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远离转轴的一端与滑槽壁固接,所述弹簧靠近转轴的一端固接有与转轴外形相配合的弧形块。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亮黎仁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瀚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