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薄层和具有此类输送机薄层的输送机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71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机底板的输送机薄层,其中,输送机底板被配置成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负载,输送方向在输送机底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输送机薄层包括长形薄层本体以及摩擦型材,长形薄层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在薄层本体的纵向方向上与第一端相反;摩擦型材设置在薄层本体的上表面处并且平行于薄层本体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摩擦型材被配置成用于增大输送机薄层与放置在输送机薄层上的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机薄层上的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机薄层上的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输送机薄层和具有此类输送机薄层的输送机底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机底板的输送机薄层,其中,输送机底板被配置成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负载,输送方向在输送机底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机底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输送机底板的货物空间和/或拖车。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从专利文件GB327772中已知一种输送机底板。已知的输送机底板包括安装在连续链条上的板条或板。链条在车辆的每一侧的导轨上行进,并且板是由安装在链条的枢转销上的支架构件来承载。导轨形成在由底盘上的支架所承载的纵向通道构件上。板被固定到连续链条的上部行程,并且底板通过操作的手动齿轮而朝向后部移动。板可以在其长度的中间点处通过安装在底盘上的滚轮来支撑。板可以被铰接在一起,它们可以重叠,并且它们可以由金属片构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已知输送机底板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固定放置在输送机底板的顶部上并且位于拖车内的负载,以便防止负载在拖车内移动,例如,由于拖车的加速或制动。通常,负载借助于一个或更多个货物梁、一个或更多个捆扎带或其组合固定到拖车的壁。使用货物梁和/或捆扎带的缺点在于,通常繁琐的是在拖车内找到合适的位置来附接货物梁和/或捆扎带,使得负载充分地固定并且货物梁和/或捆扎带不会损坏负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或消除已知输送机底板的一个或更多个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输送机底板或至少提供一种可替代的输送机底板。
[0005]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机底板的输送机薄层,其中,输送机底板被配置成用于在输送机底板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输送方向上输送负载,输送机薄层包括:
[0006]长形薄层本体,其具有上表面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在薄层本体的纵向方向上与第一端相反;以及
[0007]摩擦型材,其设置在薄层本体的上表面处并且平行于薄层本体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摩擦型材被配置成用于增大输送机薄层与放置在输送机薄层上的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机薄层可以用于在拖车内形成输送机底板,其中,输送机底板被配置成用于将物体从拖车输送出来或输送到拖车中并且在基本上平行于拖车的纵向方向的输送方向上。输送机底板可以包括输送机薄层的多个平行系列,其可以由铝制成。输送机薄层中的每个被定向成基本上横向于输送机底板的输送方向。当在使用过程中将负载放置在输送机底板上并且因此放置在输送机薄层上时,负载至少部分地由输送机薄层的摩擦型材支撑。摩擦型材增大了负载与输送机薄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具体是与长形薄层本体与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相比。由于负载与输送机薄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当拖车正在加速、
制动或转动时放置在输送机薄层处的负载相对于输送机薄层移动的风险被减小并且在理想情况下被消除。这是有利的,因为摩擦型材消除了使用单独的货物梁和/或捆扎带以将负载固定在拖车内的需要。
[0009]此外,可能有利的是,当移动底板开始移动以用于装载或卸载时,摩擦型材件可以防止该移动底板相对于其上的负载滑动。
[0010]在实施例中,摩擦型材被配置成用于防止放置在输送机薄层上的负载至少在相对于该输送机薄层的横向方向上移动。根据这个实施例,摩擦型材件防止输送机底板上的负载由于其中布置了输送机底板的拖车而移动、加速或制动。
[0011]在实施例中,长形薄层本体具有上壁,在上壁中提供了凹槽,其中,凹槽被设置成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摩擦型材。在其实施例中,凹槽基本上在长形薄层本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和/或设置在其中央。优选地,该摩擦型材的上侧位于长形薄层本体的上表面上方。诸位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由于在输送机薄层与置于其上的负载之间的冷凝,输送机薄层可以在负载上留下印记。由于摩擦型材的上侧位于长形薄层本体的上表面上方,负载基本上被输送机底板的摩擦型材支撑。因此,不再发生冷凝。这是有利的,因为减小了输送机薄层在负载上留下印记的风险或者在理想情况下消除了风险。
[0012]在实施例中,摩擦型材的上侧设置有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的多个脊。多个脊被设置成用于扩大摩擦型材的接合表面,接合表面接合放置在输送机底板上的负载,并且用于有利地进一步增加摩擦型材与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特别是与长形薄层本体与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相比。
[0013]在实施例中,摩擦型材包括绳索状型材本体,其中,绳索状型材本体放置和/或黏贴在凹槽内。
[0014]在实施例中,凹槽具有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其中,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在从长形薄层本体的上侧到下侧的方向上串联布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摩擦型材具有型材本体,型材本体具有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在其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部被配置成接收第一本体部,并且第二凹槽部被配置成接收第二本体部并用于将第二本体部锚固在其中。通过将摩擦型材的第二本体部锚固在第二凹槽部内,有利地防止了当向摩擦型材施加横向力时摩擦型材被迫使离开凹槽。这种横向力可能是拖车加速或制动的结果。此外,横向力可以被传递到输送机薄层并且随后传递到输送机链条,输送机薄层可以被连接到输送机链条,使得输送机链条吸收或抵消该横向力。
[0015]在实施例中,凹槽具有倒T形形状。
[0016]在实施例中,第一凹槽部在从长形薄层本体的上侧到下侧的方向上会聚,并且第二凹槽部具有半穹顶形状,半穹顶形状具有弯曲壁部和其中具有通孔的直壁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部由第一邻接表面和与第一邻接表面相对的第二邻接表面界定。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在从长形薄层本体的上侧至下底侧的方向上会聚并且包括被配置成用于分别邻接抵靠第一凹槽部的第一邻接表面或第二邻接表面上的侧壁。当通过负载将横向力施加到摩擦型材时,第一本体部朝向第一邻接表面和第二邻接表面中的一个移动,以便邻接抵靠相应的邻接表面。可选地,第一本体部相对于第二本体部倾斜。由于第一本体部邻接抵靠邻接表面,所以横向力将从第一本体部传递至长形薄层本体,同时防止第一本体部在横向力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
[0017]在实施例中,当在横截面中看时,第二本体部具有截头三角形形状,其中,第二本体部具有面向第一本体部的基部,并且第二本体部在基部处经由过渡部连接至第一本体部。在其实施例中,基部具有基部宽度并且直壁部具有壁宽度,其中,基部宽度和壁宽度彼此对应。根据该实施例,第二本体部的基部定位成紧邻第二凹槽部的直壁部。这是有利的,因为作用在摩擦凹槽的第一本体部上的横向力也可以被第二凹槽部的直壁部抵消。
[0018]在实施例中,联接器可移除地布置在长形薄层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其中,联接器被配置成用于将输送机薄层联接到驱动器(诸如输送机链条)。其结果是,摩擦型材可以从长形薄层本体的一端滑入长形薄层本体内的凹槽中。摩擦型材通过联接器被锁定在凹槽内。这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在没有附加的紧固装置(诸如胶水、螺钉或紧钳)的情况下安装摩擦型材。
[0019]在实施例中,长形薄层本体由选自铝、合成材料和钢的材料制成,并且摩擦型材是由弹性且橡胶状的材料(诸如软PVC、NB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输送机底板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输送机底板被配置成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负载,所述输送方向在所述输送机底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输送机底板的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输送机薄层包括:长形薄层本体,所述长形薄层本体具有上表面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在所述薄层本体的纵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相反;以及摩擦型材,所述摩擦型材设置在所述薄层本体的上表面处并且平行于所述薄层本体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摩擦型材被配置成用于增大所述输送机薄层与放置在所述输送机薄层上的负载之间的摩擦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摩擦型材被配置成用于防止放置在所述输送机薄层上的负载至少相对于所述输送机薄层在横向方向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长形薄层本体具有上壁,在所述上壁中设置有凹槽,其中,所述凹槽被设置成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摩擦型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凹槽在所述长形薄层本体的基本上整个长度上延伸,和/或设置在所述长形薄层本体的中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摩擦型材的上侧位于所述长形薄层本体的上表面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摩擦型材的上侧设置有多个脊,所述多个脊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摩擦型材包括绳索状型材本体,其中,所述绳索状型材本体放置和/或黏贴在所述凹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凹槽具有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其中,所述第一凹槽部和所述第二凹槽部在从所述长形薄层本体的上侧到所述长形薄层本体的下侧的方向上串联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摩擦型材具有型材本体,所述型材本体具有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第一凹槽部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本体部,并且所述第二凹槽部被配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本体部并且用于将所述第二本体部锚固在所述第二凹槽部中。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凹槽具有倒T形形状。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第一凹槽部在从所述长形薄层本体的上侧到所述长形薄层本体的下侧的方向上会聚,并且所述第二凹槽部具有半穹顶形状,所述半穹顶形状具有弯曲壁部和直壁部,所述直壁部内具有通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机薄层,其中,所述第一凹槽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
申请(专利权)人:卡格麦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