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及液压系统,卸货机构包括: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内且能前后移动的前板机构;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底部而承载货物的皮带,皮带牵连所述前板机构;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卸货口一端的滚筒机构,滚筒机构连接所述皮带;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远离卸货口一端的绞车机构,绞车机构通过钢丝绳牵连前板机构;滚筒机构和绞车机构分别位于前板机构前后两侧卷放皮带和钢丝绳而驱使前板机构前后移动而推动货物从卸货口卸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卸货机构可以有效缩短传动长度,减少传动机构的使用,减少绞车机构所占用的空间。液压系统可以显著减少卸货和回位过程中的阻力,避免不必要的动力损耗。避免不必要的动力损耗。避免不必要的动力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及液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及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已有技术请参考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104257956的中国专利,其利用单一的滚筒卷放皮带和钢丝绳,而驱动前板前后移动,达到卸货的目的。由于钢丝绳需要连接至滚筒,因此钢丝绳需要有一定长度,且车辆上需要设计相应的传动轮、张紧轮和挡护机构来安装钢丝绳,导致钢丝绳占用的空间大,在恶劣装载环境下,传动故障和损坏情况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其在前板机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滚筒机构和绞车机构牵引皮带和前板机构移动而完成卸货,解决原有卸货机构通过滚筒同步驱动皮带和钢丝绳存在的钢丝绳传动机构过多传动距离过长,占用空间大,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的液压系统,其在滚筒机构液压马达和绞车机构液压马达的给油路和回油路之间连接逻辑阀或控制阀,使得液压马达可以设置为离合状态,减小滚筒机构或绞车机构卷收时的阻力。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包括:
[0007]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内且能前后移动的前板机构;
[0008]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底部而承载货物的皮带,皮带牵连所述前板机构;
[0009]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卸货口一端的滚筒机构,滚筒机构连接所述皮带;
[0010]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远离卸货口一端的绞车机构,绞车机构通过钢丝绳牵连前板机构;
[0011]其中,滚筒机构和绞车机构分别位于前板机构前后两侧卷放皮带和钢丝绳而驱使前板机构前后移动而推动货物从卸货口卸载。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滚筒机构和绞车机构分别位于前板前后两侧进行卷放运动而牵引前板机构前后移动完成卸料和回位,解决现有卸货机构使用滚筒同步驱动皮带和钢丝绳,导致钢丝绳设置过长,传动过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中,所述车辆的载货车厢的侧板和底板构成所述车辆载货空间,皮带底面与底板顶面滑动接触且被底板支撑。
[0014]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皮带底面与底板顶面滑动摩擦设置而减少皮带磨损的问题。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中,所述前板机构包括:底
座、滑块、前板和前板支撑机构;所述滑块设置在底座底面并与底板顶面滑动接触而支撑底座,所述前板设置在底座上且向绞车机构一侧倾斜向上伸延,所述前板支撑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并支撑所述前板。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滑块的设计使得前板机构能够在底板上平稳顺畅移动,前板的倾斜设置可以使得部分货物物料压在前板上,防止皮带牵引前板机构时出现翘头等不平稳情况。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中,所述前板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端支撑前板上部的背面,下端支撑在底座顶面靠近绞车机构一侧;第二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前板中部的背面,下端底座顶面靠近绞车机构一侧。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和第二支撑杆分别支撑分散受力,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前板和底座构成三角支撑机构,提高结构稳定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底座的支撑点均位于底座靠近绞车机构一侧可以扩大支撑角度,前板机构的重心。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中,所述皮带固定在底座的底面靠近滚筒机构一侧,所述钢丝绳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底座靠近绞车机构一侧,且皮带连接的位置和钢丝绳连接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0020]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其他方向的分力,使得牵引力集中在牵引方向上,提高卸货稳定性和顺畅度。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中,所述前板机构还包括下挡板,下挡板一端固定在前板上,另一端活动搭设底板上,而将前板和底板的连接位置与车辆载货空间隔离;所述下挡板包括左右两块,左右两块挡板之间设置凸脊。
[0022]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物料残留在前板与底板形成的夹角处,保证卸货彻底的同时,减少泥沙的物料进入到皮带与底座的结合部,防止螺栓等固定件的过快生锈损坏。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中,所述底座为内部具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通过孔洞与外部连通,安装空间内设置有气泵和润滑油盒;所述底座面向滚筒机构的一侧设置喷气单元,喷气单元与气泵连通并朝向底板上表面;所述底座面向绞车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油口,油口伸延至滑块运动轨迹上方,油口通过管路与润滑油盒连通且串联有控制阀,所述气泵和控制阀均与控制单元或车辆中控单元连接,用于控制喷气单元喷气清理底板上表面及控制油口向滑块运动轨迹滴油而润滑底板上表面。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进入到皮带与底板的接触面的泥沙石子等会快速磨损皮带,严重影响皮带的寿命,喷气单元可以前板机构移动过程中对底板表面进行喷气清洁,有效减少泥沙石子在底板表面的残留量,而有效改善皮带的磨损情况。油口在将润滑油滴在底板表面的滑块移动的轨迹上,使得滑块移动更加顺畅,减少滑块和底板的磨损,同时也减少滑块与底板摩擦产生的噪音。
[0025]优选的是,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中,所述车辆载货空间卸料口一端设置有后门,后门与后门油缸连接而开启和关闭卸料口;
[0026]所述车辆载货空间的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与顶盖油缸连接而开启和关闭车厢顶部。
[0027]用于所述卸货机构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8]连通至滚筒机构液压马达的给油路和回油路;
[0029]连通至绞车机构液压马达的给油路和回油路
[0030]连接给油路和回油路的主阀总成;
[0031]向主阀总成提供液压油的供油单元及接收回油的储油单元;
[0032]其中,液压马达的给油路和回油路之间连接有逻辑阀或控制阀,逻辑阀或控制阀用于控制给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而使得液压马达具有转动状态和离合状态,逻辑阀或控制阀设置为独立的阀组单元,或设置为主阀总成的阀组单元,或设置为马达上的阀组单元。
[0033]优选的是,所述的液压系统中,还包括:连接至车辆载货空间后门和顶盖的给油路和回油路。
[0034]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5]本技术的卸货机构中,滚筒机构和绞车机构分别位于前板前后两侧进行卷放运动而牵引前板机构前后移动完成卸料和回位,有效缩短传动长度,减少传动机构的使用,减少绞车机构所占用的空间,钢丝绳出现故障和损坏的几率也会降低,能够较好的适用在泥、石、煤和化工物料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内且能前后移动的前板机构;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底部而承载货物的皮带,皮带牵连所述前板机构;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卸货口一端的滚筒机构,滚筒机构连接所述皮带;设置在车辆载货空间远离卸货口一端的绞车机构,绞车机构通过钢丝绳牵连前板机构;其中,滚筒机构和绞车机构分别位于前板机构前后两侧卷放皮带和钢丝绳而驱使前板机构前后移动而推动货物从卸货口卸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载货车厢的侧板和底板构成所述车辆载货空间,皮带底面与底板顶面滑动接触且被底板支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机构包括:底座、滑块、前板和前板支撑机构;所述滑块设置在底座底面并与底板顶面滑动接触而支撑底座,所述前板设置在底座上且向绞车机构一侧倾斜向上伸延,所述前板支撑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并支撑所述前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端支撑前板上部的背面,下端支撑在底座顶面靠近绞车机构一侧;第二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前板中部的背面,下端底座顶面靠近绞车机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固定在底座的底面靠近滚筒机构一侧,所述钢丝绳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底座靠近绞车机构一侧,且皮带连接的位置和钢丝绳连接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车辆上的皮带传动卸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机构还包括下挡板,下挡板一端固定在前板上,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丽秋,黄颂,练梦陶,徐裕柳,黄志雄,杨为磊,李仕彬,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