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356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中药复方制剂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为:人参10~30份,丹参10~30份,红花10~30份,香附10~30份,白术10~30份,当归10~30份,桃仁10~30份,赤芍10~30份,五味子10~30份,三七10~30份,肉桂10~30份,附子10~15份,麦冬10~30份,黄芪10~30份,细辛10~30份,羌活10~30份,鸡血藤10~30份,苍术10~30份,蟾衣10~15份,银杏叶5~10份,川芎10~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具有强心作用,能提高心排量和心脏指数,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压等功效,可有效用于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的代偿性变化、肌原纤维丧失、细胞骨架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凋亡、胶原合成增加、肌细胞Ca"稳态的紊乱、细胞膜受体密度的改变、细胞因子的激活、细胞信息传递的变化等,以及由此一系列变化导致的心肌结构重构和心肌舒缩性能的降低,最终致心衰。该过程中,几乎细胞的每一个代谢环节都出现了变化,测定任何指标可能都有阳性结果。深入研究则需从这繁杂的现象中找到与心衰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因素。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喘证"、"胸痹"、"心悸,,等范畴,《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其喘息、心慌、乏力、气短,并动则尤甚,属气虚表现;胸闷、胸痛、舌质紫暗,为痴血内阻之征;且这类患者病程长,"久病必虚"、"久病入络",故其主要病机为气虛阳虚夹血瘀,气虚阳虚为本,血痴为标;病位在心,涉及肺、肾。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急性心梗后及早再灌注干预存活患者的增加,心衰人数迅速增加。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心衰患者占6%~10%,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心衰患者占同期内科住院患者的3.8%,心衰的防治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相继公布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制定了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P受体阻滞剂为基石的规范治疗策略,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限制了药物的使用,患者又不能仅仅根据症状判断治疗效果,使"有效药物"和"有效剂量"个体化推广产生疑问。如何提高心衰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基于此,我们探索以中医理论,liH正施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目前治疗心衰的方略主要有"温阳、活血、利水,,,这与西医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方法可谓异途同归。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应用的洋地黄类强心剂其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连续给药可使心肌p受体下调,腺苷酸环化酶失敏而产生耐药性;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如氨联吡咬酮、二联吡咬酮,前者因损害肝功能、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被禁止使用,后者新近的研究结果发现该药降低生存率。最近国外的4丐离子增敏剂甲甲咪吡、甲氧咪吡,虽符合心肌的生理情况,但曱甲咪吡因其强烈的毒性而难以开发使用,甲氧咪吡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扩张血管、强心、利尿是西医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方法,洋地黄类强心药易中毒,且不能用于合并心率减慢患者;利尿剂则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中药可部分替代治疗心衰西药的作用,减少强心、利尿西药的使用,从而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医研究心力衰竭的临床相关症状和治疗方药常散见于中医的各代文献中,总而言之,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温阳、利水祛湿,,等治则,常选用生脉散、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方剂加减治疗。而单味正性肌力中药的研究,始于近代,主要药物包括福寿草、铃兰、北五加皮、万年青、葶苈子、蟾酥等强心甙类,以及人参、附子、黄芪、麦冬、枳实、生姜、肉桂等非强心戒类两种。但是中医方药的临床疗效没有取得显著的突破,特别对重度和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未能取得主导地位,仅作为辅助性治疗,无法与西药竟争。而在观察指标方面,由于缺乏统一性,严重制约了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发展。回顾中医文献,由于局限于传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所以治疗方法除温阳、活血、利水外,还有泻肺、养阴、益气等方法,虽然研究结果也证明有改善心肌收缩力,改善症状等作用,但并没有带来突破性进展。目前,心衰治疗不应仅仅局限于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緩解症状,还应兼顾到对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干预和对心室重塑的干预。随着现代医学对心衰病理生理i^人识和医疗观念的改变,不能不对中医治疗心衰的一些观念和措施做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我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结合现代医学对心衰病理生理机制认识和医疗观念的发展趋势,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常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致防阳两虚,病情复杂,发病机理可见气虚、阳虚、阴虚、血痴、毒邪等表现。在此基础上,拟定心衰治疗以益阴助阳、益气解毒、活血利水为大法,组方用于临床,已取得良好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针对目前防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尚存在许多不足,如西医治疗仍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疗效不确切,且不易坚持,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药问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为人参10~30份,丹参10~30份,红花10 —30份,香附10~30份,白术10 30份,当归10~30份,杉^f二10 30份,赤芍10 30份,五味子10 30份,三七10 30份,肉桂10 30份,附子10 15份,麦冬10 30份,黄芪10 30份,细辛10-30份,羌活10 ~ 30份,鸡血藤10 ~ 30份,苍术10 ~ 30份,蟾衣10 ~ 15份,银杏叶5 ~10份,川芎10~30份。所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可优选为人参10-15份,丹参10 15份,红花10 15份,香附10 15份,白术10~ 15份,当归10~ 15份,湘&仁10~ 15份,赤芍10~ 15份,五p木子10-15份,三七10-15份,肉桂10 20份,附子10~15份,麦冬10-20份,黄芪10 20份,细辛10-20份,晃活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苍术10-20份,蟾衣10 15份,银杏叶5 10份,川芎10-20份。所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优选为人参10~20份,丹参10 20份,红花10~20份,香附10~20份,白术10 20份,当归10 20份,湘M二10 20份,赤芍10 20份,五口木子10~20份,三七10-20份,肉桂10 15份,附子10 15份,麦冬10~15份,黄芪10-15份,细辛10 15份,羌活10 15份,鸡血藤10-15份,苍术10 15份,蟾衣10 15份,4艮杏叶5 10份,川穹10 15份。所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优选为人参15 25份,丹参15 25份,红花15-25份,香附15~25份,白术15 25份,当归15 25份,桃仁15 25份,赤芍15 25份,五"未子15~25份,三七15 25份,肉桂15 25份,附子10-15份,麦冬15~25份,黄芪15-25份,细辛15~25份,晃活15-25份,鸡血藤15 25份,苍术15 25份,蟾衣10 15份,银杏叶5-10份,川芎15~25份。所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使用时可煎汤剂服用时,每日l剂,水煎分两次月l,每30天为一疗程。所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所述剂型可以为蜜炼丸剂、水合丸剂、胶嚢、口服液、片剂、滴丸剂或糖浆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蟾衣、附子和银杏叶浸入95 0/。的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为:人参10~30份,丹参10~30份,红花10~30份,香附10~30份,白术10~30份,当归10~30份,桃仁10~30份,赤芍10~30份,五味子10~30份,三七10~30份,肉桂10~30份,附子10~15份,麦冬10~30份,黄芪10~30份,细辛10~30份,羌活10~30份,鸡血藤10~30份,苍术10~30份,蟾衣10~15份,银杏叶5~10份,川芎10~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国吕瑞娟李晓鲁徐峰孙祎边园王文君唐梦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