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成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306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复合材料成品及其制造方法,是依据成品的功能性需求,使每一纤维层分别选用及含浸一结合剂,使至少二层以上的纤维层依序经排列、加热加压、冷却、裁切、加热软化,及模压成形后,制成一成品。借此,依据成品的功能性需求,选择适合的结合剂,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前述制造过程,完成前述纤维层的结合与塑形,大幅缩减制程时间,及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以中国台湾公告第590888号“塑性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专利技术 申请案、公告第572825号“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及该复合材料”专利技术申请案、公告第 512830号“具高界面强度的纤维复合材料及以该复合材料为结构材的物件”专利技术申请案为 例,主要都是以数个材料层加热加压形成一复合材,且前述材料层上可借由涂布一功能性 涂层,如TPU薄膜层(热可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树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提供 该成品一光滑的表面。但是,前述材料层只有纤维材料可以利用含浸的方式,预浸有粘结剂,因此,各个 材料层间如果要能相互结合,除了相邻该纤维层的材料层外,就必须再另外涂布粘结剂,再 加上前述功能性涂层(TPU薄膜层)的程序,不但会增加制造过程的复杂性,且会提升制造 过程时间,而大幅降低生产效率,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缩短制造过程时间的复合材料成品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 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步骤1 备置至少二纤维层; 步骤2 依据成品的功能性需求,使每一纤维层分别选用及含浸一结合剂;步骤3 排列前述 纤维层;步骤4 加热加压前述纤维层,使至少一纤维层的结合剂热融,而与相邻纤维层粘 结为一平板材;步骤5 冷却该平板材;步骤6 裁切该平板材为至少一预形材;步骤7 加热 软化该预形材;以及步骤8 模压该预形材形成该成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纤维层可以是碳纤维、玻璃 纤维、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尼龙纤维、克维拉纤维(Kevlar fiber)、棉织纤维其中 一种。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纤维层是以纤维材料与金 属材料交织而成。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结合剂可以是环氧树脂、酚 醛树脂、压克力树脂、热可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树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尼龙树脂、ABS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 烯树脂、沙林离子化树脂(Surlyn)、嵌段聚醚酰胺树脂(PEBAX)其中一种及此等的一组合。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成品依据选用的结合剂,区 分为硬塑性成品、软塑性成品,及半硬塑性成品其中一种。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4的加热温度是介于 60 180"C。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4的加压压力是介于 5 200kg/cm2。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4的加热加压时间是 介于1 50分钟。 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5的冷却时间是介于 15 40分钟。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7是以烘烤的方式加 热该预形材,且烘烤温度是介于100 190°c。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7的烘烤时间是介于 15 200秒。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8的模压压力是介于 3 130kg/cm2。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8的模压时间是介于 15 200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 一种复合材料成品,其包含至少二纤维层,是依据成品的功能性需求,分别选用及含浸有 一结合剂,使前述纤维层分别通过该结合剂结合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其中所述的纤维层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酯 纤维(polyester fiber)、尼龙纤维、克维拉纤维(Kevlar fiber)、棉织纤维其中一种。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其中所述的纤维层是以纤维材料与金属材料交织 而成。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其中所述的结合剂可以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压 克力树脂、热可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树脂(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尼龙树脂、 ABS树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沙 林离子化树脂(Surlyn)、嵌段聚醚酰胺树脂(PEBAX)其中一种及此等的一组合。较佳地,前述的复合材料成品,其中,前述纤维层依据选用的结合剂,制成硬塑性 成品、软塑性成品,及半硬塑性成品其中一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 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功效是能依据成品的 功能性需求,以纤维层含浸结合剂,达到缩短制程时间的目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是依据成品的功能性 需求,使每一纤维层分别选用及含浸一结合剂,使至少二层以上的纤维层依序经排列、加热 加压、冷却、裁切、加热软化,及模压成形后,制成一成品。借此,依据成品的功能性需求,选 择适合的结合剂,使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前述制造过程,完成前述纤维层的结合与塑形,大幅缩 减制程时间,及有效提升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 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中从备料到冷却的示意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中从裁切到完成成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 构、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分别是本专利技术一的一较 佳实施例的流程图、该较佳实施例中从备料到冷却的示意图以及该较佳实施例中从裁切到 完成成品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复合材料成品3,包含二层以上的纤维层31、32,及分别渗 透前述纤维层31、32且相互粘结的二结合剂33、34。前述纤维层31、32在本较佳实施例是以纤维材料交织而成。也可以是纤维材料与 金属材料交织而成。前述纤维材料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 尼龙纤维、克维拉纤维(Kevlar fiber)、棉织纤维其中一种。前述金属材料可以是由钛、白 铁、铜、铁铝其中一种编织而成的网状物。前述结合剂33、34可以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压克力树脂、热可塑性聚胺基甲 酸乙酯树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尼龙树脂、ABS 树月旨(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材料成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步骤1:备置至少二纤维层;步骤2:依据成品的功能性需求,使每一纤维层分别选用及含浸一结合剂;步骤3:排列前述纤维层;步骤4:加热加压前述纤维层,使至少一纤维层的结合剂热融,而与相邻纤维层粘结为一平板材;步骤5:冷却该平板材;步骤6:裁切该平板材为至少一预形材;步骤7:加热软化该预形材;以及步骤8:模压该预形材形成该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和运
申请(专利权)人:富比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