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75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内设有将其前后两端分隔开的挡板,使油箱本体的前端形成回油腔,油箱本体的后端形成吸油腔,油箱本体顶部的右侧设有回油口和吸油口,回油口设置有回油管道,回油管道插入回油腔内,吸油口设置有吸油管道,吸油管道插入吸油腔内,挡板的左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形成连通回油腔和吸油腔的流动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
,具体涉及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压站的油箱工作时,液压油从工作元件流出,从回油口进入油箱内,再由油箱经过吸油口进入油泵,形成系统油液的循环。但由于回油口和吸油口处于同一容腔内,导致油液的流道短,油液循环过快,不能充分利用油箱表面散热,油液温度高,易对工作元件造成损坏,降低了工作元件的使用寿命,致使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且由于油液的流道短,回油和吸油时,容易在容腔内造成紊流,导致更多的空气进入液压系统之中,同样使得液压系统内的工作元件容易造成损坏,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影响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内设有将其前后两端分隔开的挡板,使油箱本体的前端形成回油腔,油箱本体的后端形成吸油腔,油箱本体顶部的右侧设有回油口和吸油口,回油口设置有回油管道,回油管道插入回油腔内,吸油口设置有吸油管道,吸油管道插入吸油腔内,挡板的左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形成连通回油腔和吸油腔的流动通道,从工作元件流回来的液压油,从回油口通过回油管道进入油箱本体的回油腔内,液压油通过流动通道绕过挡板后,流动到吸油腔内,并经吸油管道由吸油口进入油泵,形成系统油液的循环,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0006]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油箱本体的底部呈V字形,其包括前斜板和后斜板,挡板设置于前斜板上,使得回油腔和吸油腔的底部均呈现倾斜状的角度,方便油液更换与油箱本体的内部清洗。
[000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右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贴合,使回油腔内的液压油全部经流动通道流动到达吸油腔。
[000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上端与油箱本体的顶部之间设有间距,当回油口流回的液压油数量较多时,也可通过挡板与油箱本体的顶部之间设置的间距进入吸油腔内,避免出现回油不畅以及液压油溢出的问题。
[000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吸油管道的底部开口朝右设置,使从左侧进入吸油腔的液压油,从吸油腔的右侧进入吸油管道,最大程度的延长液压油的流道。
[00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回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回油接头,吸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吸油接头,便于连接工作元件以及油泵。
[0011]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回油接头与回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吸油接头与吸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提高油箱本体的密封效果。
[0012]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从工作元件流回来的液压油,从回油口通过回油管道进入油箱本体的回油腔内,液压油通过流动通道绕过挡板后,流动到吸油腔内,并经吸油管道由吸油口进入油泵,形成系统油液的循环,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右视方向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识说明:10

油箱本体,11

挡板,12

回油腔,121

回油接头,122

第一密封圈,123

回油管道,13

吸油腔,131

吸油接头,132

第二密封圈,133

吸油管道,14

前斜板,15

后斜板,16

流动通道,17

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本实施例:如图1

3所示,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10,油箱本体10内设有将其前后两端分隔开的挡板11,使油箱本体10的前端形成回油腔12,油箱本体10的后端形成吸油腔13,油箱本体10的底部呈V字形,其包括前斜板14和后斜板15,挡板11设置于前斜板14上,使得回油腔12和吸油腔13的底部均呈现倾斜状的角度,方便油液更换与油箱本体10的内部清洗;
[0019]油箱本体10顶部的右侧设有回油口和吸油口,回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回油接头121,吸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吸油接头131,便于连接工作元件以及油泵,回油接头121与回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22,吸油接头131与吸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32,提高油箱本体10的密封效果,回油口设置有回油管道123,回油管道123插入回油腔12内,吸油口设置有吸油管道133,吸油管道133插入吸油腔13内,挡板11的左侧与油箱本体10的内壁形成连通回油腔12和吸油腔13的流动通道16,挡板11的右侧与油箱本体10的内壁贴合,使回油腔12内的液压油全部经流动通道16流动到达吸油腔13,挡板11的上端与油箱本体10的顶部之间设有间距,当回油口流回的液压油数量较多时,也可通过挡板11与油箱本体10的顶部之间设置的间距进入吸油腔13内,避免出现回油不畅以及液压油溢出的问题,吸油管道133的底部开口17朝右设置,使从左侧进入吸油腔13的液压油,从吸油腔13的右侧进入吸油管道133,最大程度的延长液压油的流道;
[0020]使用时,回油口通过回油接头121连接工作元件,吸油口通过吸油接头131连接油泵,从工作元件流回来的液压油,从回油口通过回油管道123进入油箱本体10的回油腔12
内,液压油通过流动通道16绕过挡板11后,流动到吸油腔13内,并经吸油管道133由吸油口进入油泵,形成系统油液的循环,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本体内设有将其前后两端分隔开的挡板,使油箱本体的前端形成回油腔,油箱本体的后端形成吸油腔,油箱本体顶部的右侧设有回油口和吸油口,回油口设置有回油管道,回油管道插入回油腔内,吸油口设置有吸油管道,吸油管道插入吸油腔内,挡板的左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形成连通回油腔和吸油腔的流动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本体的底部呈V字形,其包括前斜板和后斜板,挡板设置于前斜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斌
申请(专利权)人:健拓高飞佛山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