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430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5
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包括供胶单元和液体硅胶模具,所述供胶单元包括自动点胶装置,用于提供A/B胶混合的动力;及A/B胶混合装置,包括A/B胶套管和A/B胶混合管,A/B胶套管两端分别与自动点胶装置和A/B胶混合管连接,A/B胶套管设有容积相等的A胶储液腔与B胶储液腔,利用自动点胶装置推送等量的A/B胶进入A/B胶混合管充分混合;所述液体硅胶模具用于成型硅胶缝合环,液体硅胶模具上设有多个注胶孔,注胶孔与A/B胶混合管的出胶端口相适配,以稳定注胶过程。本申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混胶和注胶过程中的气泡产生,提高制品外观质量与力学性能,且该成型系统适于高粘度硅胶,因而,还拓宽了液态硅胶的使用范围。宽了液态硅胶的使用范围。宽了液态硅胶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硅胶缝合环的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硅胶缝合环的制作中,常使用液态硅胶,液态硅胶因其优异的透明度、抗撕裂强度、回弹性、抗菌变性、热稳定性、耐老化和耐候性,且硫化后不含有害物质的优点,逐渐取代固态硅胶成为注射成型的主原料。现在的液态硅胶一般由A/B胶混合而成,通过搅拌将两种液态硅胶混合,而搅拌后会产生气泡,需要再使用抽真空或其他消泡工艺将气泡消除,此工艺方式复杂,制作繁琐,且存在硅胶浪费。并且,此制作工艺有一定的缺陷,对于高粘度的硅胶,在混合后产生的气泡,很难通过抽真空消泡工艺消除,主要原因是在抽真空状态下,由于硅胶粘度过大,压力过大,气泡无法在压差的作用下上浮至表面破裂,因此无法达到消泡的目的。而制作过程不消泡,则势必会影响缝合环产品的外观及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混胶和注胶过程中的气泡产生,提高制品外观质量与力学性能,且该成型系统适用于高粘度硅胶,因而,还拓宽了液态硅胶的使用范围。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包括供胶单元和液体硅胶模具,
[0006]所述供胶单元包括以下设备:
[0007]自动点胶装置,用于提供A/B胶混合的动力;及
[0008]A/B胶混合装置,包括A/B胶套管和A/B胶混合管,所述A/B胶套管的一端与自动点胶装置连接,另一端与A/B胶混合管连接,所述A/B胶套管设有A胶储液腔与B胶储液腔,所述A胶储液腔与B胶储液腔的容积相等,利用自动点胶装置推送等量的A/B胶进入A/B胶混合管充分混合;
[0009]所述液体硅胶模具用于成型硅胶缝合环,所述液体硅胶模具上设有多个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A/B胶混合管的出胶端口相适配,以稳定注胶过程。
[0010]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硅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注胶孔对称设于上模的外边沿,且位于相对两侧的底端注胶孔作为混胶进口,顶端注胶孔作为满胶出口。
[0011]一些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注胶孔可作为散热口和/或导热口。
[0012]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注胶孔构造为锥形,且位于上模内侧的孔径小于上模外侧的孔径,能够减少在硅胶缝合环上残留的印迹。
[0013]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点胶装置包括点胶器和注胶筒,所述点胶器的一端与气源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注胶筒连接;所述注胶筒内置A/B胶推送杆,用于利用气源装置提供的气压动力推送A/B胶。
[0014]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硅胶模具为圆柱形,且设计的壁厚在1~4mm;和/或,
[0015]所述液体硅胶模具的分型线设计在硅胶缝合环的内外侧;和/或,
[0016]所述液体硅胶模具的侧部对称设有手持扣位。
[0017]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A胶储液腔与B胶储液腔均设有空腔置入口,所述空腔置入口配设有封堵片,用于置入结束后,将A/B胶和外部隔离。
[001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1.本申请使用液态硅胶A/B胶,通过自动点胶装置和A/B胶混合装置,将A/B胶自动混合后注入硅胶模具,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固化,形成硅胶缝合环,此成型系统取消了以往的A/B胶搅拌和消泡的操作步骤,将两个步骤合二为一,自动混合消泡,简化使用步骤,节省硅胶原料,提高生产效率;
[0020]2.本申请采用与A/B胶混合管的出胶端口相适配的注胶孔,可以使得注胶过程更稳定,减少混合管的晃动,减少注胶过程产生气泡的风险;
[0021]3.本申请由于不涉及真空消泡或超声消泡的操作步骤,为高粘度硅胶混合后的消泡提供了新思路,制作的硅胶缝合环外观良好,力学均匀。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其标记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动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A/B胶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体硅胶模具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液体硅胶模具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0028]10-点胶器,20-注胶筒,30-自动点胶装置;
[0029] 40-A/B胶套管,41-封堵片,50-A/B胶混合管,51-出胶端口,60-A/B胶混合装置;
[0030] 70-上模,71-注胶孔,80一下模,81-手持扣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32]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0033]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
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34]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本申请提供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包括供胶单元和液体硅胶模具,供胶单元用于向液体硅胶模具提供A/B混合胶,液体硅胶模具用于成型硅胶缝合环。
[0036]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供胶单元包括自动点胶装置30和A/B胶混合装置60,自动点胶装置30用于提供A/B胶混合的动力,A/B胶混合装置60用于将A胶和B胶混合均匀且不产生气泡。
[0037]请参阅图1,示出的自动点胶装置30包括点胶器10和注胶筒20,点胶器10的一端与气源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注胶筒20连接;注胶筒20内置A胶推送杆和B胶推送杆,用于利用气源装置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胶缝合环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胶单元和液体硅胶模具,所述供胶单元包括以下设备:自动点胶装置,用于提供A/B胶混合的动力;及A/B胶混合装置,包括A/B胶套管和A/B胶混合管,所述A/B胶套管的一端与自动点胶装置连接,另一端与A/B胶混合管连接,所述A/B胶套管设有A胶储液腔与B胶储液腔,所述A胶储液腔与B胶储液腔的容积相等,利用自动点胶装置推送等量的A/B胶进入A/B胶混合管充分混合;所述液体硅胶模具用于成型硅胶缝合环,所述液体硅胶模具上设有多个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A/B胶混合管的出胶端口相适配,以稳定注胶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硅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注胶孔对称设于上模的外边沿,且位于相对两侧的底端注胶孔作为混胶进口,顶端注胶孔作为满胶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纪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