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瓣架包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3323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瓣架包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瓣架包覆织物,用于套设在瓣架本体上,所述瓣架包覆织物包括一体成型的且具有弹性可形变的管状编织物;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直径小于所述瓣架本体的直径,所述管状编织物的长度适配所述瓣架本体的总长度,以适于包覆所述瓣架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瓣架包覆织物为一体成型的管装织物,可以按照瓣架本体的实际尺寸定制,在瓣架本体焊接之前将包覆织物套在瓣架本体上,焊接之后只需要将织物两端对接缝合即可完成织物包覆。这种方法需要高效节省时间,且可以根据瓣架本体尺寸来定制管装织物的内径,实现更紧密的包覆,防止移位的发生。防止移位的发生。防止移位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瓣架包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心脏瓣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瓣架包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外科瓣膜含有瓣叶、瓣架、瓣座、缝合环等结构,其中瓣叶和瓣架需要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包括金标准爱德华的外科二尖瓣,使用的是平面的条状织物,通过对折缝合的方法将包覆布缝合包覆在金属瓣架上,再将瓣叶和瓣架上的包覆布进行缝合连接,从而达到瓣叶和瓣架连接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有几个缺点,一是对折的缝合需要耗费的时间周期较长,需要2

3h,二是手工对折缝合会有包覆紧密度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瓣叶连接后张力不匀;三是对折缝合总体来说没办法将包覆布和瓣架贴合的紧密,从而容易是包覆布在瓣架表面发生滑移,导致瓣叶发生滑移,从而引起瓣膜产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瓣架包覆织物,通过编织的方式制作一体成型的瓣架包覆管状编织物,能够将管状编织物套在瓣架本体上,能够提供更紧密贴服的包覆,防止瓣叶缝合时包覆布移位导致的瓣叶移位。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瓣架包覆织物,用于套设在瓣架本体上,所述瓣架包覆织物包括一体成型的且具有弹性可形变的管状编织物;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直径小于所述瓣架本体的直径,所述管状编织物的长度适配所述瓣架本体的总长度,以适于包覆所述瓣架本体。
[000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编织线为PET、PE、PTFE或DYT纱线;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编织纬密为50

150纬/inch。
[0007]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编织长度比所述瓣架本体的周长长1

2mm。
[0008]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管状编织物内径比瓣架本体的直径小0

0.1mm。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瓣架包覆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编织开始前,在编织机的编织孔中心插入金属丝后,采用纱线绕所述金属丝编织,所述金属丝的直径比所述瓣架本体直径小0.1

0mm;
[0011]S2,编织开始后,所述编织机的提拉速度为10

100mm/min;纱线绕所述金属丝编织形成具有弹性的管状编织物;
[0012]S3,编织结束后,将织物两端切割掉,并从金属丝上取下,得到具有弹性的管状编织物,织物两端包括编织起始端和编织终止端,起始端会有一个结头,一般是切掉;不切也可以,若起始端不切割掉,则此时只切割织物编织终止端。
[001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编织机选用6

12锭编织机;所述步提拉速度为10

50mm/min;所述纱线选自PET、PE、PTFE或DYT纱线;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编织纬密为50

150纬/inch。
[001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3的切割采用激光切割,使织物切割边缘产生融融
边,防止纱线脱散,所述切割的长度比瓣架本体的周长长1

2mm。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瓣架包覆织物在人工心脏瓣膜领域的应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瓣架包覆织物,通过编织的方法制作一体成型的管状编织物,可以按照瓣架本体的实际尺寸定制,在瓣架本体焊接之前将包覆织物套在瓣架本体上,焊接之后只需要将织物两端对接缝合即可完成织物包覆。这种方法需要高效节省缝合时间,且可以根据瓣架本体尺寸来定制管状编织物的内径,增强包覆织物和瓣架本体的贴合程度,防止缝合瓣叶时发生滑移。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机编织方法中金属丝穿过编织点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机编织方法中金属丝穿过编织点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切割好的管状编织物套在还未焊接的金属瓣架本体上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切割好的管状编织物套在还未焊接的金属瓣架本体上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套有管状编织物的金属瓣架本体焊接后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金属瓣架本体焊接后管状编织物堆叠部分对合点褥式缝合示意图。
[0024]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0025]1、6锭编织机,2、金属丝,3、编织孔中心,4、纱线,5、金属瓣架本体,6、管状编织物,7、瓣架端口,8、织物端口,9、管状编织物对合点,10、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筒装织物,通过编织的方法制作,一体成型的筒装织物可以按照瓣架本体的实际尺寸定制。一般不同厂家会采用不同的瓣架本体直径,比如A厂家用直径为0.5mm的瓣架本体,B厂家用直径为0.6mm的瓣架本体。那制作包覆织物时,只要采用相应的直径略小的金属丝去编织,就可以满足不同厂家的定制要求;编织管状编织物有一定的弹性,套上去时可以一定程度的被撑开,最后织物对接缝合时再收紧。
[0027]瓣膜是由瓣叶、瓣架、瓣座、缝合环等结构组成,其中瓣叶和瓣架需要连接在一起,但是现有的做法是在瓣架上缝合包覆布,再将瓣叶缝合在包覆布上,但是申请人发现这种做法容易出现
技术介绍
中提及到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瓣叶的安装过程复杂,还会导致包覆布的包裹的紧密度,导致包覆布与瓣架之间存在缝隙,包覆布与瓣架贴合度不好。更何况正常人每天瓣膜的开闭次数为为108000次,心脏瓣膜的瓣叶植入体内后要持续进行开闭动作,瓣叶始终是处于运动状态,以确保血液能够持续流动。同时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再在血液的冲刷下,包覆布出现不紧密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包覆布移位。容易导致包覆布在瓣架上出现移位,瓣叶和瓣架包覆布是缝合在一起的,包覆布移位会导致瓣叶跟着移位,瓣叶移位会影响瓣叶的开闭,导致关闭不全、返流增加、没办法完全打开灯情况发生,严重移位甚至会导致瓣膜整体失效。同样也会导致人体出现生命危险。而且产品的耐久性也比较差。
[0028]管状的编织形成的包覆织物相较于现有的包覆布的方式而言,在将包覆织物与瓣
架相连时,操作的过程并不繁琐,不需要对折缝合,也不需要在缝合的过程中考虑包覆布与瓣架之间的紧密度问题,直接套在瓣架上就可以,而且由于包覆织物本身的直径小于瓣架的直径,且包覆织物是具有弹性的,导致包覆织物与瓣架之间贴合更加紧密,不容易导致包覆织物在瓣架上的滑移。
[0029]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方法可采用6锭、8锭或12锭编织机,使用PET、PE、PTFE等纱线编织,如果使用PET纱线,可以选用DTY高弹丝增加筒状织物的弹性;编织开始前,将直径略小于瓣架本体直径的金属丝(金属丝直径=瓣架本体直径

0.1~0mm),编织时的金属丝不限于采用钴铬丝,由于单个瓣架本体最大规格需要15cm左右的编织物,金属丝大于20cm就可以保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架包覆织物,用于套设在瓣架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瓣架包覆织物包括一体成型的且具有弹性可形变的管状编织物;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直径小于所述瓣架本体的直径,所述管状编织物的长度适配所述瓣架本体的总长度,以适于包覆所述瓣架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架包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编织线为PET、PE、PTFE或DYT纱线;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编织纬密为50

150纬/inc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架包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编织物的编织长度比所述瓣架本体的周长长1

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架包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编织物内径比瓣架本体的直径小0

0.1mm。5.一种瓣架包覆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编织开始前,在编织机的编织孔中心插入金属丝后,采用纱线绕所述金属丝编织,所述金属丝的直径比所述瓣架本体直径小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纪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