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945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包括与下模配对的固定框、移动托板、把手、拉手,所述固定框由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下边框组成,在左边框、右边框的内侧面设有滑移槽,在上边框上设有与下模配装的定位孔,移动托板可移动地插在固定框的滑移槽内,滑移槽的设置高度与下模上的模芯高度相对应,有了这种装置能将每一模中的所有嵌件同时装入移动托板上,然后同时使嵌件套装在模芯上,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嵌件与橡胶体间的粘合力,并保证每一模次中嵌件与橡胶体之间粘合力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嵌件橡胶件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件橡胶制品的嵌件入模装置,尤其涉及多嵌件同步入模 装置。技术背景-嵌件橡胶产品一般都较小,通常采用一模多件的成型方法获得,其成型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上模1、中模2、模芯3和下模4,在上模1上设有 上模腔和进料口,在中模2上设有模腔,模芯3安装在下模4上,涂有胶黏剂 的嵌件9套装在模芯3上,合模后,装有嵌件9的模芯3位于产品模腔内,在 一付成型模具中设有若个成型模腔,生产时须在每个模芯3上套置一只嵌件9, 然后从进料口中加入填料,再进行加压硫化,硫化温度必须达到180。C以上,由 于嵌件的厚度较小, 一般在0.5mm左右,嵌件进模后传热快,等将所有模芯上 都套装好嵌件后,先进模的嵌件上的胶黏剂已固化,在此方法所得嵌件橡胶制 品中,先入模嵌件所对应产品的合格率不高,主要缺陷是嵌件与橡胶体之间结 合力达不到要求,这是嵌件橡胶制品批量生产中难以克服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这种多嵌 件同步入模装置与现有的成型模具配套使用,不仅套装嵌件效率高,而且能使 每一模中的所有嵌件同时入模,提高嵌件与橡胶体间的粘合力,并保证每一模 中嵌件与橡胶体之间粘合力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嵌件橡胶件的合格率。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包括与下模4配对的固定框5、移动托板 6、把手7、拉手8,所述固定框5由左边框51、右边框52、上边框53、下边框54组成,在左边框51、右边框52的内侧面设有滑移槽55,在上边框53上设有 与下模4配装的定位孔56,下边框54的高度低于上边框53,移动托板6可移 动地插在固定框5的滑移槽55内,滑移槽55的设置高度与下模4上的模芯3 高度相对应,在移动托板6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准确放入嵌件9的凹坑61、每个 凹坑61的设置位置与下模4上的模芯3相对应,在每个凹坑61内设有大小与 嵌件外径相当的通孔62和用于支托嵌件9的圆弧槽孔63,所述圆弧槽孔63的 开口宽度与模芯3相对应,在固定框5的左边框51和右边框52上均固定有把 手7,拉手8固定在移动托板6的下侧边上。 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移动托板6插入固定框5的滑移槽55内至极限位置,在移动托板6的每 个凹坑61内准确放入一个嵌件9,并置于圆弧槽孔63端,左右两手通过左右把 手7将整个固定框5通过定位孔56配装在下模4上,这样移动托板6,使移动 托板6上的每个凹坑61对准下模4上的模芯3,然后通过拉手8拉动移动托板 6,嵌件9由模芯3定位,当移动托板6向下拉动,嵌件9移到凹坑61中的通 孔62位置时,嵌件9即被推落至模芯3上,最后整体取走固定框5,这样所有 嵌件9都同时准确地套装在模芯3上,实现了多嵌件9的同时入模。有了这种装置能将每一模中的所有嵌件同时装入移动托板上,然后同时使 嵌件套装在模芯上,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嵌件 与橡胶体间的粘合力,并保证每一模次中嵌件与橡胶体之间粘合力的均匀性, 从而提高嵌件橡胶件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嵌件橡胶制品的模压成形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示意专利技术拉动前的状态;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示意专利技术拉动后的状态; 图5为移动托板6上凹坑61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5的K向视图; 图中l-上模;2-中模;3-模芯;4-下模;5-固定框;6-移动托板;7-把手; 8-拉手;9-嵌件;51-左边框;52-右边框;53-上边框;54-下边框;55-滑移槽; 56-定位孔;61-凹坑;62-通孔;63-圆弧槽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构附图2 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方式所述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如附图2 图6所示,它包括与下模4配对的固定 框5、移动托板6、把手7、拉手8,所述固定框5由左边框51、右边框52、上 边框53、下边框54组成,在左边框51、右边框52的内侧面设有滑移槽55,在 上边框53上设有与下模4配装的定位孔56,下边框54的高度低于上边框53, 移动托板6可移动地插在固定框5的滑移槽55内,滑移槽55的设置高度与下 模4上的模芯3高度相对应,在移动托板6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准确放入嵌件9 的凹坑61、每个凹坑61的设置位置与下模4上的模芯3相对应,在每个凹坑 61内设有大小与嵌件外径相当的通孔62和用于支托嵌件9的圆弧槽孔63,所 述圆弧槽孔63的开口宽度与模芯3相对应,在固定框5的左边框51上和右边 框52上都装有把手7,拉手8固定在移动托板6的下侧边上。权利要求1、一种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框(5)、移动托板(6)、把手(7)、拉手(8),所述固定框(5)由左边框(51)、右边框(52)、上边框(53)、下边框(54)组成,在左边框(51)、右边框(52)的内侧面设有滑移槽(55),在上边框(53)上设有与下模(4)配装的定位孔(56),下边框(54)的高度低于上边框(53),移动托板(6)可移动地插在固定框(5)的滑移槽(55)内,滑移槽(55)的设置高度与下模(4)上的模芯(3)高度相对应,在移动托板(6)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准确放入嵌件(9)的凹坑(61)、每个凹坑(61)的设置位置与下模(4)上的模芯(3)相对应,在每个凹坑(61)内设有大小与嵌件(9)外径相当的通孔(62)和用于支托嵌件(9)的圆弧槽孔(63),所述圆弧槽孔(63)的开口宽度与模芯(3)相对应,在固定框(5)的左边框(51)和右边框(52)上均固定有把手(7),拉手(8)固定在移动托板(6)的下侧边上。2、 权利要求1所述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移动托板(6)插入固定框(5)的滑移槽(55)内至极限位置,在移动 托板(6)上的每个凹坑(61)内准确放入一个嵌件(9),并置于圆弧槽孔(63) 端,左右两手通过把手(7)将整个固定框(5)通过定位孔(56)配装在下模 (4)上,这样移动托板(6)上的每个凹坑(61)就对准下模(4)上的模芯(3), 然后通过拉手(8)拉动移动托板(6),嵌件(9)由模芯(3)定位,当移动托 板(6)向下拉动时,当嵌件(9)移到凹坑(61)中的通孔(62)位置时,嵌 件(9)就被推落至模芯(3)上,最后整体取走固定框(5),这样所有嵌件(9) 就同时准确地套装在模芯(3)上,实现了多嵌件(9)的同时入模。全文摘要一种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包括与下模配对的固定框、移动托板、把手、拉手,所述固定框由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下边框组成,在左边框、右边框的内侧面设有滑移槽,在上边框上设有与下模配装的定位孔,移动托板可移动地插在固定框的滑移槽内,滑移槽的设置高度与下模上的模芯高度相对应,有了这种装置能将每一模中的所有嵌件同时装入移动托板上,然后同时使嵌件套装在模芯上,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嵌件与橡胶体间的粘合力,并保证每一模次中嵌件与橡胶体之间粘合力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嵌件橡胶件的合格率。文档编号B29C33/12GK101642944SQ200910116398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柏阳, 康延功, 张美玲, 戚建国, 朱金顺, 瞿晓凤, 闫高发, 陈爱梅 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嵌件同步入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框(5)、移动托板(6)、把手(7)、拉手(8),所述固定框(5)由左边框(51)、右边框(52)、上边框(53)、下边框(54)组成,在左边框(51)、右边框(52)的内侧面设有滑移槽(55),在上边框(53)上设有与下模(4)配装的定位孔(56),下边框(54)的高度低于上边框(53),移动托板(6)可移动地插在固定框(5)的滑移槽(55)内,滑移槽(55)的设置高度与下模(4)上的模芯(3)高度相对应,在移动托板(6)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准确放入嵌件(9)的凹坑(61)、每个凹坑(61)的设置位置与下模(4)上的模芯(3)相对应,在每个凹坑(61)内设有大小与嵌件(9)外径相当的通孔(62)和用于支托嵌件(9)的圆弧槽孔(63),所述圆弧槽孔(63)的开口宽度与模芯(3)相对应,在固定框(5)的左边框(51)和右边框(52)上均固定有把手(7),拉手(8)固定在移动托板(6)的下侧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高发戚建国刘柏阳康延功瞿晓凤陈爱梅张美玲朱金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朗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