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43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固定板、前模、后模、后模固定板和顶针复位机构,顶针复位机构包括撞针、限位套筒和复位套筒,限位套筒沿开合模方向固定在后模内;复位套筒的下端固定在顶针板上,其上端滑动插设在限位套筒内;撞针的上端固定在前模上,其下端穿过限位套筒滑动插入复位套筒内;复位套筒在靠近其上端处相对设置有两个贯穿孔,两个贯穿孔内均安装有可沿复位套筒的径向活动的限位块,限位套筒的下端内径向外扩张,进而在限位套筒和复位套筒之间形成供限位块活动的避让空间。该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能够确保顶针完全复位,且对顶针板的限定位置精准,结构也更加简单,占用空间少。占用空间少。占用空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于大多数注塑产品由于其结构本身(例如存在倒扣)所导致不能正常脱模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滑块,在模具的开模动作中滑块能够按垂直于开合模方向或与开合模方向成一定角度滑动,从而实现产品正常脱模。而对于滑块下设有顶出机构的模具,必须确保顶出机构完全复位滑块合模才不会与顶针干涉。基于此存在的问题,当前现有技术已有解决方案,如申请人于2021年05月18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21058240.9、授权公告日为2021年12月17日的可强制复位顶出机构的模具,其通过前模板带动前复位杆向下移动,推动后复位杆转动,使后复位杆强制压动顶针板带动顶针向下移动复位。虽然此技术方案也能够确保顶针完全复位,但是其结构复杂,对顶针板的限定位置不够精准,并且由于是外置的,占用空间也大。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替代现有技术,来实现确保顶针完全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不仅能够确保顶针完全复位,避免与滑块造成干涉,而且对顶针板的限定位置精准可靠,结构也更加简单,内置于模具中,占用空间少。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包括:顶针复位机构以及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模固定板、前模、后模和后模固定板,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之间安装有模仁,所述后模上安装有配合所述模仁参与注塑成型的滑块;所述后模与所述后模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顶针板,该顶针板上安装有若干顶针,所述顶针向上穿过所述后模伸入到所述模仁内,并处于所述滑块的下方;所述顶针复位机构包括撞针、限位套筒和复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沿开合模方向固定在所述后模内;所述复位套筒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顶针板上,其上端滑动插设在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撞针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前模上,其下端穿过所述限位套筒滑动插入所述复位套筒内;所述复位套筒在靠近其上端处相对设置有两个贯穿孔,两个所述贯穿孔内均安装有可沿所述复位套筒的径向活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套筒的下端内径向外扩张,进而在所述限位套筒和所述复位套筒之间形成供所述限位块活动的避让空间。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呈弧形,并具有一呈圆弧形的内侧面,当所述限位块外侧部分处于所述避让空间内时,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复位套筒的内周壁处于同一圆柱面上。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连接在其顶面与所述内侧面之间的第一锥形面,所述撞针的底部围绕边缘设置有第二锥形面,所述撞针能够通过所述
第二锥形面与所述第一锥形面配合使用来推动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复位套筒外侧滑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具有呈圆弧形的外侧面以及连接在该外侧面与其顶面之间的第三锥形面,所述限位套筒处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形面相对的第四锥形面;当所述复位套筒相对所述限位套筒向上滑动时,所述第四锥形面通过所述第三锥形面能够推动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复位套筒内滑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复位机构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顶针板的两侧斜对角处。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通过在后模上安装限位套筒、在顶针板上安装复位套筒以及在前模上安装撞针,合模时依靠撞针通过限位块推动复位套筒和顶针板移动,来确保顶针完全复位,避免顶针与滑块复位过程中出现干涉,并且对顶针板的限定位置精准可靠;此外,本申请采用的顶针复位机构位于模具内部,合理的利用了模具内部空间,占用空间少,而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0011]图2为本技术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0012]图3为本技术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图2中A的放大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中顶针复位机构去除限位套筒后的立体图;
[0014]图5为本技术中复位套筒与限位块的分解图。
[0015]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16]1、前模固定板;2、前模;3、后模;4、后模固定板;5、滑块;6、顶针板;7、顶针;8、撞针;801、第二锥形面;9、限位套筒;901、第四锥形面;10、复位套筒;1001、贯穿孔;11、限位块;1101、内侧面;1102、第一锥形面;1103、外侧面;1104、第三锥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18]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模固定板1、前模2、后模3、后模固定板4和顶针复位机构。前模2固定在前模固定板1的底部,后模3通过方铁固定在后模固定板4的顶部。前模2与后模3之间安装有模仁,且后模3上安装有配合模仁参与注塑成型的滑块5。后模3与后模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顶针板6,该顶针板6上安装有若干顶针7,顶针7向上穿过后模3伸入到模仁内,并处于滑块5的下方。
[0019]参阅图2至图4,顶针复位机构包括撞针8、限位套筒9和复位套筒10。限位套筒9的内部为贯穿其上下两端的中空内腔,限位套筒9的截面呈倒T型,其沿开合模方向内置于后模3,且在底部位置通过一压板进行固定。复位套筒10同轴设于限位套筒9的下方,复位套筒10的下端固定在顶针板6上,复位套筒10的上端滑动插设在限位套筒9内。其中,复位套筒10的外径与限位套筒9上部的内径相适配。撞针8同轴设于限位套筒9的上方,撞针8的上端固定在前模2上,其下端穿过限位套筒9滑动插入复位套筒10内。其中撞针8的外径与复位套筒10上部的内径相适配。
[0020]进一步的,复位套筒10在靠近其上端处相对设置有两个贯穿孔1001,两个贯穿孔1001内均安装有可沿复位套筒10的径向活动的限位块11;限位套筒9的下端内径向外扩张,进而在限位套筒9和复位套筒10之间形成供限位块11活动的避让空间。
[0021]具体的,参阅图3至图5,限位块11呈弧形,并具有呈圆弧形的内侧面1101和呈圆弧形的外侧面1103,当限位块11外侧部分处于避让空间内时,内侧面1101与复位套筒10的内周壁处于同一圆柱面上;当限位块11由避让空间缩回至复位套筒10内时,外侧面1103与复位套筒10的外周壁处于同一圆柱面上。
[0022]其中,限位块11上设置有连接在其顶面与内侧面1101之间的第一锥形面1102,撞针8的底部围绕边缘设置有第二锥形面801,撞针8能够通过第二锥形面801与第一锥形面1102配合使用来推动限位块11朝向复位套筒10外侧滑动。限位块11上还设置有连接在其外侧面1103与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模固定板(1)、前模(2)、后模(3)和后模固定板(4),所述前模(2)与所述后模(3)之间安装有模仁,所述后模(3)上安装有配合所述模仁参与注塑成型的滑块(5);所述后模(3)与所述后模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顶针板(6),该顶针板(6)上安装有若干顶针(7),所述顶针(7)向上穿过所述后模(3)伸入到所述模仁内,并处于所述滑块(5)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针复位机构,所述顶针复位机构包括撞针(8)、限位套筒(9)和复位套筒(10),所述限位套筒(9)沿开合模方向固定在所述后模(3)内;所述复位套筒(10)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顶针板(6)上,其上端滑动插设在所述限位套筒(9)内;所述撞针(8)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前模(2)上,其下端穿过所述限位套筒(9)滑动插入所述复位套筒(10)内;所述复位套筒(10)在靠近其上端处相对设置有两个贯穿孔(1001),两个所述贯穿孔(1001)内均安装有可沿所述复位套筒(10)的径向活动的限位块(11),所述限位套筒(9)的下端内径向外扩张,进而在所述限位套筒(9)和所述复位套筒(10)之间形成供所述限位块(11)活动的避让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滑块与顶针复位干涉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尚杰陈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悦百毅光电科研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