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汽车传动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411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汽车传动系统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电机驱动总成包括电机、行星架总成、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结构、第二行星轮、第三行星轮、齿圈和壳体,第一半轴上设置有第二太阳轮,第二半轴上设置有第三太阳轮,行星架总成的两端与壳体转动连接,齿圈固定连接于壳体内,第一行星轮结构和第三行星轮分别转动连接于行星架总成上,第二行星轮套于第一行星轮结构的轮轴上,第一行星轮结构与齿圈啮合,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太阳轮啮合,第三行星轮分别与第二行星轮以及第三太阳轮啮合,电机与第一太阳轮驱动连接,且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结构啮合。该电机驱动总成同时实现减速和差速功能,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少,重量轻。重量轻。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汽车传动系统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汽车传动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当前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通常包括电机、变速器和差速器,电机的输出扭矩和转速通过变速器变化后,再依次由传动轴、差速器传递给左半轴和右半轴,在差速器的作用下,汽车直线行驶时,左半轴和右半轴转速相同,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差速器被动地使左半轴和右半轴的转速不同,即保证外侧车轮的转速大于内侧车轮,保证行驶安全和质量。现有的驱动总成中,变速器通常设计多为平行轴布局,同时使用锥齿轮差速器进行动力输出,变速器通过传动轴与差速器驱动连接,变速器和差速器为独立结构,这种驱动总成占用体积大,重量重,不利于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驱动总成占用体积大,重量重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驱动总成,用于驱动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电机驱动总成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壳体,所述传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总成,用于驱动第一半轴(1)和第二半轴(13),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3)、传动机构和壳体(15),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行星架总成(5)、第一太阳轮(2)、第一行星轮结构、第二行星轮(7)、第三行星轮(10)和齿圈(8),所述第一半轴(1)上设置有第二太阳轮(14),所述第二半轴(13)上设置有第三太阳轮(12),所述行星架总成(5)的两端与所述壳体(15)转动连接,所述齿圈(8)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5)内,所述第一行星轮结构和所述第三行星轮(10)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总成(5)上,所述第二行星轮(7)套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结构的轮轴上或者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总成(5)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结构与所述齿圈(8)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7)与所述第二太阳轮(14)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10)分别与所述第二行星轮(7)以及所述第三太阳轮(12)啮合,所述电机(3)与所述第一太阳轮(2)驱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太阳轮(2)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结构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太阳轮(14)和所述第三太阳轮(12)的齿数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太阳轮(14)设置于所述第一半轴(1)靠近所述第二半轴(13)的一端,所述第三太阳轮(12)设置于所述第二半轴(13)靠近所述第一半轴(1)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总成(5)包括第一侧行星架(51)、第二侧行星架(52)、第一行星轮轴(53)和第二行星轮轴(54),所述第一侧行星架(51)与所述第二侧行星架(52)通过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婷马飞龙刘星于海生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星驱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