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桥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54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驱动桥以及车辆,所述电驱动桥,包括:电机和电机壳,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壳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复合行星排和减速器壳,所述复合行星排安装于所述减速器壳内,所述复合行星排包括减速齿轮组和差速齿轮组,所述转子与所述减速齿轮组动力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与所述差速齿轮组动力连接,所述差速齿轮组分别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动力连接,所述电机壳与所述减速器壳可拆卸地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桥,利于减轻电驱动桥结构总重量,减少润滑油泄漏点,同时,提升了整体结构刚度,使受载变形小,且可实现电机壳与减速器壳的分别拆装,进而可分别对电机与减速器养护、维修,节约耗时,使用效果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桥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驱动桥及具有该电驱动桥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需要使用包含电机、减速器与差速器的电驱动桥来驱动车辆行驶。电驱动桥又分为电机与连接车轮的半轴平行布置的平行轴电驱动桥,及电机与连接车轮的半轴同轴布置的同轴电驱动桥两种。通常,同轴电驱动桥由电机产生动力,并将该动力传输给与之相连的复合行星排,由复合行星排通过与之相连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带动车辆行驶。现有的同轴电驱动桥采用三段式壳体设计,由减速器壳、电机主壳以及电机副壳组成,其结构重量大,且三壳体间存在两个壳体密封面,润滑油泄漏点多,同时,多连接处的设计,使得同轴电驱动桥整体刚度低,受载变形大,降低了总成可靠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驱动桥,其具有结构重量轻、润滑油泄漏点少、结构刚度高等特点,且可便于拆卸,以节约养护、维修时间。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桥,包括:电机和电机壳,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壳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复合行星排和减速器壳,所述复合行星排安装于所述减速器壳内,所述复合行星排包括减速齿轮组和差速齿轮组,所述转子与所述减速齿轮组动力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与所述差速齿轮组动力连接,所述差速齿轮组分别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动力连接,所述电机壳与所述减速器壳可拆卸地相连。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桥,通过对电机与减速器分别设置电机壳与减速器壳,以减轻电驱动桥结构总重量,减少润滑油泄漏点,同时,提升了整体结构刚度,使受载变形小,提高电驱动桥可靠性,实现电机壳与减速器壳的分别拆装,进而可分别对电机与减速器养护、维修,节约耗时,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效果更好。
[000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所述电机壳设有第一电机法兰,所述减速器壳设有第一减速器法兰,所述第一电机法兰与所述第一减速器法兰相对贴合且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000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所述电机壳内形成有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安装腔,所述减速器壳内形成有容纳所述复合行星排的减速器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腔与所述减速器安装腔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机安装腔与所述减速器安装腔密封隔开的第一电机油封。
[000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所述减速器壳与所述差速齿轮组之间设有第一差速器油封,所述转子与所述差速齿轮组之间设有第二差速器油封;和/或,所述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腔内,所述转子构造为轴管状,所述转子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撑
于所述电机壳的端部,所述转子的另一端可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电机壳与所述转子之间设有第二电机油封。
[000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还包括: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所述第一轴管与所述减速器壳背离所述电机壳的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轴管空套于所述第一半轴外,所述第二轴管与所述电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壳的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二轴管空套于所述第二半轴外,所述第一轴管和所述第二轴管适于与车架相连。
[00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所述减速器壳设有第二减速器法兰,所述第一轴管设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二减速器法兰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相对贴合且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电机壳设有第二电机法兰,所述第二轴管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电机法兰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相对贴合且通过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00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还包括: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减速器壳内,所述差速齿轮组和所述复合行星排分别安装于所述行星架的两侧,且所述差速齿轮组和所述复合行星排同轴布置。
[00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所述复合行星排包括太阳轮、复合行星轮、齿圈,所述齿圈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速器壳内,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转子相连,所述复合行星轮与所述行星架可转动地相连;其中,所述复合行星轮包括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同轴固连,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行星齿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传动。
[00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驱动桥,所述差速齿轮组包括多个差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多个所述差速齿轮围绕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转动轴线分布,所述差速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半轴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半轴齿轮相对安装分别啮合于多个所述差速齿轮的径向两侧。
[001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桥。
[0016]所述车辆和上述的电驱动桥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桥的剖面图一;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桥的剖面图二;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行星排的剖面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行星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电驱动桥100,
[0025]电机1,定子11,转子12,电机壳2,第一电机法兰21,第二电机法兰22,电机安装腔
23,电机盖板24,电机盖板安装座25,连接件26,
[0026]复合行星排3,减速齿轮组31,太阳轮311,复合行星轮312,第一行星齿轮3121,第一行星齿轮垫片3122,第二行星齿轮3123,第二行星齿轮垫片3124,复合行星轮轴承3125,复合行星轮销轴3126,复合行星轮安装座3127,齿圈313,差速齿轮组32,差速齿轮321,差速齿轮垫片3211,差速齿轮安装座3212,半轴齿轮322,半轴齿轮垫片3221,半轴齿轮安装座3222,半轴齿轮堵盖3223,第二差速器油封3224,
[0027]减速器壳4,第一减速器法兰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减速器法兰43,减速器安装腔44,支撑板45,第一电机油封46,
[0028]第一半轴5,第二半轴6,第一轴管7,第一连接法兰71,第二连接件72,第二轴管8,第二连接法兰81,第三连接件82,
[0029]行星架9,第一电机轴承91,第一电机轴承座911,第二电机轴承92,第二电机轴承座921,第一减速器轴承93,第一减速器轴承座931,第二减速器轴承94,第二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和电机壳,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壳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复合行星排和减速器壳,所述复合行星排安装于所述减速器壳内,所述复合行星排包括减速齿轮组和差速齿轮组,所述转子与所述减速齿轮组动力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与所述差速齿轮组动力连接,所述差速齿轮组分别与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动力连接,所述电机壳与所述减速器壳可拆卸地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设有第一电机法兰,所述减速器壳设有第一减速器法兰,所述第一电机法兰与所述第一减速器法兰相对贴合且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内形成有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安装腔,所述减速器壳内形成有容纳所述复合行星排的减速器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腔与所述减速器安装腔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用于将所述电机安装腔与所述减速器安装腔密封隔开的第一电机油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与所述差速齿轮组之间设有第一差速器油封,所述转子与所述差速齿轮组之间设有第二差速器油封;和/或,所述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腔内,所述转子构造为轴管状,所述转子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电机壳的端部,所述转子的另一端可转动支撑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电机壳与所述转子之间设有第二电机油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所述第一轴管与所述减速器壳背离所述电机壳的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轴管空套于所述第一半轴外,所述第二轴管与所述电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壳的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二轴管空套于所述第二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浩然杨玉龙龚丽萍付龙任广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轩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