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74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属于控制器的滤波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滤波结构包括:正极铜排,正极铜排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充电机的正极连接;负极铜排,负极铜排的一端用于与充电机的负极连接;PTC正极输入端子,与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PTC正极输出端子,与PTC正极输入端子连接;PTC负极输入端子,与负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PTC负极输出端子,与PTC负极输入端子连接;共模磁环,套设于正极铜排和PTC正极输入端子、负极铜排和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线路上;共模电容,共模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正极铜排和PTC正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共模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负极铜排和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与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与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与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器的滤波结构设计
,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几年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快速发展,电驱动系统产品的结构形式不断革新,集成了PDU、充电、PTC等功能的高度集成化控制器不断涌现。控制器高度集成化,也意味着内部电气布局越发复杂,电磁干扰源大佬增加。这对电驱动系统的技术水平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的EMC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提案涉及多合一动力系统控制器的滤波结构设计。
[0003]目前,动力高度集成化是行业内的趋势,多合一控制器作为动力系统集成化发展的代表,集成了整车中多个高压器件,如PTC、压缩机、DCDC、OBC或者充电模块等。为了满足整机EMC需求,通常需要为每个接口单独设计滤波结构,因此,控制器内部滤波结构复杂。
[0004]由于整车工况复杂,不同接口干扰不同。有些接口共模干扰较大,有些接口差模干扰较大,也有差模、共模一起干扰的接口。这导致目前多合一控制器中不同接口需独立设计不同的滤波结构,来满足各个接口的滤波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该滤波结构能够适应多合一动力系统控制器的滤波要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包括:
[0007]正极铜排,所述正极铜排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充电机的正极连接;
[0008]负极铜排,所述负极铜排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充电机的负极连接;
[0009]PTC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
[0010]PTC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PTC正极输入端子连接;
[0011]PTC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负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
[0012]PTC负极输出端子,与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连接;
[0013]共模磁环,套设于所述正极铜排和PTC正极输入端子、负极铜排和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线路上;
[0014]共模电容,所述共模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铜排和PTC正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所述共模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铜排和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
[0015]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
[0016]压缩机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负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
[0017]第一差模磁环,套设于所述正极铜排和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线路上;
[0018]第二差模磁环,套设于所述负极铜排和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线路上;
[0019]正极滤波电容,所述正极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铜排和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所述正极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20]负极滤波电容,所述负极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铜排和压缩机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所述负极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21]压缩机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连接;
[0022]压缩机负极输出端子,与所述压缩机负极输入端子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滤波结构还包括外壳支撑板,所述正极铜排和所述负极铜排设置于所述外壳支撑板的正面,且所述正极铜排和所述负极铜排的接线端子延伸出所述外壳支撑板的一端。
[0024]可选地,所述共模磁环设置于所述外壳支撑板的一端,且套设于所述外壳支撑板、所述正极铜排以及负极铜排的外围。
[0025]可选地,所述PTC正极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正极铜排的顶部,所述PTC正极输入端子设置于所述正极铜排的顶部且位于所述PTC正极输出端子远离所述正极铜排的接线端子的一侧。
[0026]可选地,所述PTC负极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负极铜排的顶部,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设置于所述负极铜排的顶部且位于所述PTC负极输出端子远离所述负极铜排的接线端子的一侧。
[0027]可选地,所述第一差模磁环设置于所述PTC正极输入端子远离所述PTC正极输出端子的一侧;
[0028]所述第二差模磁环设置于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远离所述PTC负极输出端子的一侧。
[0029]可选地,所述压缩机正极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差模磁环远离所述PTC正极输入端子的一侧,所述压缩机负极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差模磁环远离所述PTC负极输出端子的一侧。
[0030]可选地,所述外壳支撑板的背面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所述共模电容和转接铜排,所述共模电容通过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正极铜排、负极铜排连接。
[0031]可选地,所述外壳支撑板的背面还设置有差模PCB板,所述差模PCB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差模磁环远离所述PCB板的一侧,所述差模PCB板上设置有正极滤波电容、负极滤波电容、转接铜排以及接地铜排,所述正极滤波电容和所述负极滤波电容通过所述转接铜排与所述正极铜排或负极铜排连接,所述正极滤波电容和负极滤波电容通过所述接地铜排接地。
[0032]可选地,所述滤波结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共模磁环的外侧。
[00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通过采用共模磁环、两个差模磁环以及充电线路,将充电线路上的滤波结果分配给PTC和压缩机回路,在保证滤波效果的同时,缩小了设备的设计体积。
[0034]本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3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
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6]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的电气原理图;
[0037]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正极铜排2、负极铜排
[0041]3、PTC正极输入端子4、PTC正极输出端子
[0042]5、PTC负极输入端子6、PTC负极输出端子
[0043]7、共模磁环8、共模电容
[0044]9、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10、压缩机负极输入端子
[0045]11、第一差模磁环12、第二差模磁环
[0046]13、正极滤波电容14、负极滤波电容
[0047]15、压缩机正极输出端子16、压缩机负极输出端子
[0048]17、外壳支撑板18、外壳
[0049]19、转接铜排20、接地铜排
[0050]21、PCB板22、差模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合一控制器的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结构包括:正极铜排,所述正极铜排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充电机的正极连接;负极铜排,所述负极铜排的一端用于与外部充电机的负极连接;PTC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PTC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PTC正极输入端子连接;PTC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负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PTC负极输出端子,与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连接;共模磁环,套设于所述正极铜排和PTC正极输入端子、负极铜排和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线路上;共模电容,所述共模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铜排和PTC正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所述共模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铜排和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与所述正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机负极输入端子,与所述负极铜排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差模磁环,套设于所述正极铜排和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线路上;第二差模磁环,套设于所述负极铜排和所述PTC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线路上;正极滤波电容,所述正极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正极铜排和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所述正极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负极滤波电容,所述负极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负极铜排和压缩机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节点,所述负极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压缩机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压缩机正极输入端子连接;压缩机负极输出端子,与所述压缩机负极输入端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结构还包括外壳支撑板,所述正极铜排和所述负极铜排设置于所述外壳支撑板的正面,且所述正极铜排和所述负极铜排的接线端子延伸出所述外壳支撑板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磁环设置于所述外壳支撑板的一端,且套设于所述外壳支撑板、所述正极铜排以及负极铜排的外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启乡孙剑王一元孔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