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736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包括优化电路和检测电路,优化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正极和电源输入端负极,电源输入端正极和电源输入端负极均与前侧电容电路电连接,前侧电容电路与电源输入端正极电连接的电位点为第一检测点,前侧电容电路与电源输入端负极电连接的电位点为第二检测点,第一检测点与二极管、差模电感电路、输出端正极依次串联,第二检测点与输出端负极电连接,输出端正极和输出端负极之间还并联后侧电容电路,后侧电容电路还与瞬态抑制管并联,前侧电容电路为一个电容的电路,后侧电容电路为一个电容的电路,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均设置外接引脚并构成检测电路。检测点均设置外接引脚并构成检测电路。检测点均设置外接引脚并构成检测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电路即应用在汽车电源的一种电能质量的控制电路,其目的尽快减少电磁干扰稳定电源并对浪涌具有防护作用,现有技术之中的该类电路,这种电路在设计中增加了很多冗余的电容,目的在于增加电容的梯度,不过增加了成本和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另外,该技术在设计中还在电路的正负极并联有瞬态抑制管,那么这种瞬态抑制管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说在长时间使用中,这种抑制管可能会出现短路、开路以及额定电压下降等。当其出现问题时,就不能够起到有效的浪涌防护作用,这类技术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对于瞬态抑制管的检测问题,导致后期使用电路存在保护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优化电路和检测电路,优化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正极和电源输入端负极,电源输入端正极和电源输入端负极均与共模电感电路电连接,电源输入端正极和电源输入端负极均与前侧电容电路电连接,前侧电容电路与电源输入端正极电连接的电位点为第一检测点,前侧电容电路与电源输入端负极电连接的电位点为第二检测点,第一检测点与二极管、差模电感电路、输出端正极依次串联,第二检测点与输出端负极电连接,输出端正极和输出端负极之间还并联后侧电容电路,后侧电容电路还与瞬态抑制管并联,前侧电容电路为一个电容的电路,后侧电容电路为一个电容的电路,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均设置外接引脚并构成检测电路,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和预估瞬态抑制管的工作状态,前侧电容电路、后侧电容电路之中电容的规格根据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确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电路包括AD信号采集电路、控制单片机,控制单片机用于通过AD信号采集电路获取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的电信号,根据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的电信号预估所需的前侧电容电路、后侧电容电路之中电容的配置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电子电源输入端传导发射和抗扰度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的电信号预估所需的前侧电容电路、后侧电容电路之中电容的配置参数具体包括有,首先预设初始的前侧电容电路的额定电容值、后侧电容电路的额定电容值,然后根据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的电压差别,统计获得最佳前侧电容电路的额定电容值、最佳后侧电容电路的额定电容值,即根据统计的数据确定电路启动的一个固定时间点时,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的电压差值与最佳前侧电容电路的额定电容值或最佳后侧电容电路的额定电容值的映射关系,再确定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浩祝小雅李辉吴伟林
申请(专利权)人:铱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