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463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合物I与磺酰氯衍生物反应得到化合物II。该方法的合成过程中采用乙醇酸酯类化合物与磺酰氯衍生物反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易水解不易保存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合成过程中因采用氯乙酰氯或溴乙酰氯而导致的操作危险性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乙醇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经四步化学反应即可高收率、高纯度的得到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尤其是涉及一种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氟噻唑吡乙酮是首个哌啶基噻唑异唑啉类杀菌剂,对卵菌纲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且持效期长,其靶标位点新颖,对晚疫病、霜霉病、根腐病、茎腐病、疫病等在内的卵菌纲病害表现出卓越的防效。1

[2

[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基]乙酰基]‑4‑
硫代甲酰胺哌啶(简称硫代甲酰胺哌啶)是合成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1

[2

[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基]乙酰基]‑4‑
硫代甲酰胺哌啶的制备是氟噻唑吡乙酮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步骤。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1888843A的专利申请中,硫代甲酰胺哌啶的合成以1

(2

氯乙基)哌啶
‑4‑
甲腈和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为起始原料进行反应,经取代反应和硫代反应的2步反应得到。但该合成方法的中间体1

(2

乙基)哌啶
‑4‑
甲腈易水解,不稳定,且产物水溶性较好,不易提取,导致反应收率低,两步总收率不到70%;此外,中间体1

(2

氯乙基)哌啶
‑4‑
甲腈的制备中使用刺激性气味的氯乙酰氯或溴乙酰氯,该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危险系数高;并且,硫代反应通常以H2S气体作为硫化剂,气体通入量不易控制,操作危险系数高,大大增加三废处理量。
[0004]公开号为CN102227423A的专利申请中,通过引入胺保护基团的方法来制备硫代甲酰胺哌啶,该方法虽然提高了反应收率及中间体的稳定性,但该方法步骤多,路线长,大幅度增加了生产成本,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合成路线中采用乙醇酸酯类化合物与磺酰氯衍生物反应,克服了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易水解、不易保存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因使用氯乙酰氯或溴乙酰氯而导致的合成操作危险性大的缺陷。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化合物I与磺酰氯衍生物反应得到化合物II;
[0010]所述化合物I的结构式为:
[0011][0012]所述化合物II的结构式为:
[0013][0014]式中,R为碳数为1~6的烷基;R1为碳数为1~3的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所述化合物II与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反应得到化合物III;
[0016]所述化合物III的结构式为:
[0017][0018]式中,R为碳数为1~6的烷基。
[0019]进一步地,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所述化合物III与4

氰基哌啶反应得到化合物IV;
[0020]所述化合物IV的结构式为:
[0021][0022]进一步地,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所述化合物IV与含硫化合物反应得到所述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
[0023]其中,所述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结构式为:
[0024][0025]优选地,所述含硫化合物包括含硫的碱金属化合物和/或硫化铵。
[0026]优选地,所述含硫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硫化钠和/或硫氢化钠。
[0027]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与所述磺酰氯衍生物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II。
[0028]优选地,所述磺酰氯衍生物包括对甲苯磺酰氯、甲基磺酰氯、苯磺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9]优选地,所述缚酸剂包括三乙胺、碳酸钾、N,N

二异丙基乙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

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腈、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甲苯、乙酸乙酯和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优选地,所述缩合反应的温度为50~70℃,所述缩合反应的时间为1.5~3h。
[0032]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与所述磺酰氯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0.8~1.2。
[0033]优选地,所述化合物I与所述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2。
[0034]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I与所述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在碱的作用下于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III。
[0035]优选地,所述碱包括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6]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

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腈、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甲苯、乙酸乙酯和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7]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9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3~5h。
[0038]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I与所述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的摩尔比为1:0.8~1.2。
[0039]优选地,所述化合物II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为1:1.3~1.6。
[0040]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II与所述4

氰基哌啶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IV。
[0041]优选地,所述缚酸剂包括三乙胺、碳酸钾、N,N

二异丙基乙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2]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

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腈、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甲苯、乙酸乙酯和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3]优选地,所述化合物III与所述4

氰基哌啶的摩尔比为1~1.3:1。
[0044]优选地,所述化合物III与所述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9~12。
[0045]优选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合物I与磺酰氯衍生物反应得到化合物II;所述化合物I的结构式为:所述化合物II的结构式为:式中,R为碳数为1~6的烷基;R1为碳数为1~3的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化合物II与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反应得到化合物III;所述化合物III的结构式为:式中,R为碳数为1~6的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化合物III与4

氰基哌啶反应得到化合物IV;所述化合物IV的结构式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化合物IV与含硫化合物反应得到所述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其中,所述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结构式为:
优选地,所述含硫化合物包括含硫的碱金属化合物和/或硫化铵;优选地,所述含硫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硫化钠和/或硫氢化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与所述磺酰氯衍生物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有机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II;优选地,所述磺酰氯衍生物包括对甲苯磺酰氯、甲基磺酰氯、苯磺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缚酸剂包括三乙胺、碳酸钾、N,N

二异丙基乙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

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腈、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甲苯、乙酸乙酯和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缩合反应的温度为50~70℃,所述缩合反应的时间为1.5~3h。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与所述磺酰氯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0.8~1.2;优选地,所述化合物I与所述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2。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噻唑吡乙酮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I与所述5

甲基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广林唐子英包如胜伍振华陈川川徐坚勇
申请(专利权)人:顺毅南通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