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29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化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包括进口管箱、出口管箱和并列布置的多个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包括内管、外管和两条扁圆管,内管穿在外管中,且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环形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条扁圆管,内管两端则穿过两条扁圆管分别连通进口管箱和出口管箱,内管端部呈敞口状且不穿出扁圆管,内管的端口与扁圆管的管孔之间焊接形成圆滑过渡的流态化焊缝结构,内管没有突变折角,形成流态化结构,避免流体对拐角冲刷冲蚀;扩大了内管端部管径,流体能流畅进入内管,提高流体通过率,减少了冲刷、冲蚀和磨损。解决了现有角焊缝无法焊透的问题,同时焊缝背面可以接触到冷却介质,有效延长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石化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乙烯是重要的石化原料,乙烯装置是石化行业的“龙头”装置。急冷换热器是乙烯装置中一种工艺性非常强的关键设备,主要承担两个任务:其一,将裂解炉出来的高温(800℃左右)裂解气迅速冷却至二次反应温度以下,避免二次反应,减少烯烃损失和结焦;其二,把裂解气中的高位热能以超高压蒸汽(12MPa左右)的形式回收下来,降低能耗,提高乙烯装置的经济性。急冷换热器采用间壁换热方式,即高温裂解气走管内,冷却介质走管外,使高温裂解气迅速冷却,同时产生高压蒸汽。
[0003]随着国内乙烯产业大型化的快速发展,单台裂解炉的运行能力大大提高,20万吨/年及以上级的轻质原料裂解炉、30万吨/年及以上级气体原料裂解炉工业应用成功,对急冷换热器的处理量要求大大增加,对急冷换热器的停留时间、换热面积、出口温度、周期要求更加严格。
[0004]从结构上分类,目前主要有线性急冷换热器、倒U型线性急冷换热器、传统型(薄管板)急冷换热器和扁圆管型急冷换热器等,从工艺上分类,目前主要有一级急冷技术和二级急冷技术,对于气体原料有时也采用三级急冷技术。
[0005]线性急冷换热器是乙烯裂解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如公开号为CN101975527A、CN209558979U、CN113188353A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线性急冷换热器,其特点是高温、高压、进出口温差大、操作负荷大、工艺和工况设计复杂。线性急冷换热器采用套管结构,管程侧介质为裂解炉流出的乙烯裂解气,壳程侧介质为高温高压水(或水蒸气),二者同向流动。
[0006]与上述线性急冷换热器不同的是,扁圆管型急冷换热器,也称施密特(Schmidt)型急冷换热器,是德国施密特公司自1959年设计开发的专利产品,并且跟随世界石化行业水平的发展不断进行改进,其使用以及公开与线性急冷换热器具有较大区别,如公开号为CN213984696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扁圆管套管式急冷换热器。申请人所制造的扁圆管急冷换热器如附图1、2和3所示的扁圆管急冷换热器,主要由进口管箱1、出口管箱2和多个换热单元3等几部分组成,每个换热单元3包括内管4、外管5、上下布置的两条扁圆管6(上扁圆管61和下扁圆管62),内管4穿在外管5中,且外管5的内壁与内管4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7,环形通道7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扁圆管61和下扁圆管62,而内管4两端则穿过上扁圆管61和下扁圆管62分别连通进口管箱1和出口管箱2。可见上下扁圆管与外管5连接的内腔构成扁圆管型急冷换热器换热单元的壳程,内管4从外管内穿过并伸出上下扁圆管的外表面构成其换热单元的管程。
[0007]扁圆管急冷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从乙烯裂解炉流出的高温裂解气(温度高达800~900℃)经过下部的进口管箱进行分配后,进入各个换热单元的内管,流到上管箱集流。高压冷却水从设备下部的给水入口进入下扁圆管集流,沿着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通道向上流动,快速回收内管侧壁的高温裂解气的热量,变成汽水混合物后再次在设备上部的上
扁圆管集流引出,进入高压汽包。
[0008]扁圆管可以理解为由圆管纵向压扁的管体,以下扁圆管62为例,顶部和底部为平板621,而旁侧为挠性弧形板622,扁圆管型急冷换热器通过利用扁圆管所具有类椭圆结构的可挠性特点,可以吸收内、外管在不同金属壁温的热膨胀差带来的温差应力,并且可以通过对内管进行预变形来平衡由管程和壳程之间的温差引起的热膨胀变形差和较高的壳程压力引起扁圆管的鼓圆变形,同时可以改善高压高温条件下对筒体和管板壁厚大的要求带来的高材料成本。
[0009]存在的技术问题,针对以上所述的扁圆管急冷换热器,内管与上扁圆管之间的连接:内管朝上穿过扁圆管且之间的连接形成角焊缝(主要如图2所示),难以焊透,同时入口端温度较高,焊缝难以接触到冷却介质,寿命较短,另外,扁圆管的表面除了管孔,还有大量的水平表面,以及伸出的管头导致不平整的结构会令入口端的流体流态受到影响,容易引起冲刷、冲蚀和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全部或部分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12]提供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包括进口管箱、出口管箱和并列布置的多个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包括内管、外管和两条扁圆管,内管穿在外管中,且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环形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条扁圆管;
[0013]扁圆管为圆管整体压扁结构,其包括并列布置的两个平板部以及衔接两个平板部且能够沿内管轴向挠性变形的弧形部;外管的两端分别密封焊接两条扁圆管相靠近的平板部的管孔,且外管的端口内壁与管孔孔壁持平;
[0014]内管的两端分别密封焊接两条扁圆管相远离的平板部的管孔,进而分别连通进口管箱和出口管箱;内管的入口端呈敞口状且不穿出扁圆管,内管的敞口状端口与扁圆管的管孔之间焊接形成圆滑过渡的流态化焊缝结构。
[0015]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同一条扁圆管的对应内管的多个管孔之间相切布置。
[0016]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内管包括直管段和锥形段,锥形段一体化设置于直管段的两端,从而形成所述敞口状。
[0017]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直管段与锥形段的过渡之处内壁设置有圆滑倒角。
[0018]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锥形段与直管段之间的交界位置处于扁圆管的中心线,或偏移扁圆管的中心线。
[0019]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多个换热单元的同一端的多条扁圆管相互并列贴紧焊接,从而形成管板结构。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
[0022]1.没有突变折角,形成流态化结构,避免流体对原来内管与扁圆管之间拐角冲刷冲蚀;
[0023]2.扩大了作为换热介质入口的内管端部管径,绝大部分的流体均能流畅地进入内
管,提高流体通过率,减少了冲刷、冲蚀和磨损。
[0024]3.扁圆管的对应内管多个管孔之间平面结构面积少,内管和外管形成的夹套管能够更密集分布,尤其是在扁圆管的多个管孔相切情况下。
[0025]4.解决了现有角焊缝无法焊透的问题,同时焊缝背面可以接触到冷却介质,有效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的扁圆管急冷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实际使用时入口端位于下方,下进上出。
[0027]图2为
技术介绍
所述的扁圆管、内管和外管的配合关系图。
[0028]图3为
技术介绍
所述的多个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实施例中的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的优化后的换热单元的入口端局部的剖视图,实际的入口端位于换热器的下部,因此图示为翻转180
°
后的示意图,剖面为扁圆管的轴向。
[0030]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圆管急冷换热器,其特征是:包括进口管箱、出口管箱和并列布置的多个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包括内管、外管和两条扁圆管,内管穿在外管中,且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环形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两条扁圆管;扁圆管为圆管整体压扁结构,其包括并列布置的两个平板部以及衔接两个平板部且能够沿内管轴向挠性变形的弧形部;外管的两端分别密封焊接两条扁圆管相靠近的平板部的管孔,且外管的端口内壁与管孔孔壁持平;内管的两端分别密封焊接两条扁圆管相远离的平板部的管孔,进而分别连通进口管箱和出口管箱;内管的入口端呈敞口状且不穿出扁圆管,内管的敞口状端口与扁圆管的管孔之间焊接形成圆滑过渡的流态化焊缝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科黄嗣罗李宁刘恒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院南京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