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63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架体,回收利用装置设有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均呈锥形结构,第一螺旋管与第二螺旋管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流通管件,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下端分别设有固定连接在架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回收利用装置还设有换热管件,换热管件设有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设置,使得燃煤气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冷却水对余热的充分吸收,提高燃煤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以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方法。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方法。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还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相关燃煤锅炉余热回收设备
中,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燃煤气体的自然冷却都会造成大量的余热流失,浪费资源,然而在通过冷却水换热的方式时,其使用水作为热交换的介质不能够有效的转换燃煤气的余热,还是会浪费很大一部分的余热,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传统的换热管与气管之间均为直通形式,对于余热无法全部吸收,仍有余热流失,无法深度的对余热回收利用。
[0003]目前公开的中国专利CN114111224B一种可对流化床产生的多余热量回收的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内壁设有流化台,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风机出气管的一端与进气管远离罐体的一端相固定,所述流化台的一侧设有贯穿的底喷管,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换热罐,且底喷管贯穿换热罐,所述罐体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锥形斗,锥形斗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滤网,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风筒,出风筒内设有旋转机构,所述出风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的出风管,且出风管的底部与换热罐相连通,所述出风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的连通管,且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出风管的一侧设有控制阀,且控制阀位于换热罐和连通管之间。
[0004]根据上述专利所述,该专利通过将出风筒通过出风管与换热罐进行连通的设置,使得通过出风筒排出的热风能够通过出风管排入换热罐中,通过换热罐对底喷管进行预热,提高底喷管的温度,减少了热量的浪费,然而该专利通过排风的形式对余热进行回收,一部分热量会残存于出风筒的内壁上,无法做到对余热的完全回收,从而导致余热回收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对燃煤气进行深度余热回收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设置,使得燃煤气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冷却水对余热的充分吸收,增多燃煤气的流动行程,并通过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相反的摆放形式,提高燃煤气从第一螺旋管中流入第二螺旋管中的速度,以及提高燃煤气从出气管导出的速度,提高燃煤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以及效果。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架体,回收利用装置设置在架体上,回收利用装置设有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均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架体上,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均呈锥形结构,第一螺旋管的锥头朝上,第二螺旋管的锥头朝下,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之间
相互平行,第一螺旋管与第二螺旋管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流通管件,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下端分别设有固定连接在架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回收利用装置还设有换热管件,换热管件设有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分别环绕在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上,第一环绕管和第一螺旋管之间,以及第二环绕管和第二螺旋管之间均具有供冷却水流通的空腔,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的上端之间连通有进水管,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的下端之间连通有出水管。
[0007]优选的,第一环绕管的内部围绕有半圈第一导热硅胶套,第二环绕管的内部围绕有半圈第二导热硅胶套,第一导热硅胶套和第二导热硅胶套分别与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外表面贴合,架体上对应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
[0008]优选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组件设有固定杆和支撑杆,固定杆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架体上,支撑杆贴合设置在第一环绕管的表面,固定杆上设有与支撑杆连接供支撑杆抵靠在第一环绕管上的抵压连接件,支撑杆上沿着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有多个供第一环绕管的每圈套接在其中的支撑管套。
[0009]优选的,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的上端与对应的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之间均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之间均设有第二密封件,进水管连接在两个第一密封件之间,出水管连接在两个第二密封件之间。
[0010]优选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设有密封管套,密封管套同轴套设在对应的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上,密封管套上设有与对应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固定的管箍,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上对应密封管套的位置处均设有与其固定的法兰盘。
[0011]优选的,密封管套上与对应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的端口之间开设有环口,密封管套上还具有与环口连通的管接头,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管端分别与对应的密封管套的管接头连接。
[0012]优选的,支撑杆能够在固定杆上移动,支撑杆的移动方向朝向对应的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靠近或远离,支撑杆的下端朝向固定杆的方向延伸有导向杆,固定杆的下半部设有供导向杆滑动套设的导向套。
[0013]优选的,抵压连接件设有套管,套管滑动套设在固定杆上,固定杆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防脱环和下防脱环,套管位于上防脱环和下防脱环之间,套管的上半部与支撑杆的上半部之间铰接设有一个连杆,套管的上下端与对应的上防脱环和下防脱环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固定杆上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0014]优选的,流通管件设有连通管,连通管设置在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上管口之间,连通管与第一螺旋管之间连通设有第一连接管,连通管与第二螺旋管之间连通设有第二连接管。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燃煤气通过第一螺旋管的进气管通入,并顺着第二螺旋管的出气管通出;S2,通过进水管在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中通冷却水,燃煤气的余热被冷却水吸收;
S3,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支撑,保持与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之间的空腔,并促使第一导热硅胶套和第二导热硅胶套与对应的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接触;S4,冷却水经过第一导热硅胶套和第二导热硅胶套,带走其上所被导出的余热;S5,通过出水管将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中吸收余热的水导出。
[0016]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设置,使得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冷却水对余热的充分吸收,增多燃煤气的流动行程,并通过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相反的摆放形式,以及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锥形结构,从而提高燃煤气从第一螺旋管中流入第二螺旋管中的速度,以及提高燃煤气从出气管导出的速度,既实现了燃煤气的余热被冷却水充分吸收,也实现了燃煤气分别从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快速导出,提高燃煤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以及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导热硅胶套和第二导热硅胶套分别在第一环绕管和第二环绕管中的设置,使得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架体(1),回收利用装置设置在架体(1)上,其特征在于,回收利用装置设有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均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均呈锥形结构,第一螺旋管(2)的锥头朝上,第二螺旋管(3)的锥头朝下,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之间相互平行,第一螺旋管(2)与第二螺旋管(3)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流通管件(4),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的下端分别设有固定连接在架体(1)上的进气管(21)和出气管(31),回收利用装置还设有换热管件(5),换热管件(5)设有第一环绕管(51)和第二环绕管(52),第一环绕管(51)和第二环绕管(52)分别环绕套设在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上,第一环绕管(51)和第一螺旋管(2)之间,以及第二环绕管(52)和第二螺旋管(3)之间均具有供冷却水流通的空腔,第一环绕管(51)和第二环绕管(52)的上端之间连通有进水管(53),第一环绕管(51)和第二环绕管(52)的下端之间连通有出水管(54),架体(1)上对应第一环绕管(51)和第二环绕管(52)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支撑组件(6)和第二支撑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环绕管(51)的内部围绕有半圈第一导热硅胶套(511),第二环绕管(52)的内部围绕有半圈第二导热硅胶套(521),第一导热硅胶套(511)和第二导热硅胶套(521)分别与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的外表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组件(6)和第二支撑组件(7)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组件(6)设有固定杆(61)和支撑杆(62),固定杆(61)呈竖直状态设置在架体(1)上,支撑杆(62)贴合设置在第一环绕管(51)的表面,固定杆(61)上设有与支撑杆(62)连接且供支撑杆(62)抵靠在第一环绕管(51)上的抵压连接件(63),支撑杆(62)上沿着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有多个供第一环绕管(51)的每圈套接在其中的支撑管套(6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环绕管(51)和第二环绕管(52)的上端与对应的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之间均设有第一密封件(55),第一环绕管(51)和第二环绕管(52)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之间均设有第二密封件(56),进水管(53)连接在两个第一密封件(55)之间,出水管(54)连接在两个第二密封件(5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余热深度降耗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件(55)和第二密封件(56)均设有密封管套(551),密封管套(551)同轴套设在对应的第一螺旋管(2)和第二螺旋管(3)上,密封管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勋国刘麦青刘秋凤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中圣科营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