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278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及系统,系统的上游污水分别与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及污水存储装置进口连接,物理处理系统末端与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连接,生化处理系统出口端与污水排放口连接;物理处理系统污水回流泵的出水口分别与污水存储装置进口及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连接;排放口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与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连接;本技术方案不仅能针对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品质出现异常立即响应,全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节省人工成本,同时可规避人工操作的失误风险,并且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控制对污水处理系统中部分处理系统的冲击而影响到整体污水处理系统的平稳。整体污水处理系统的平稳。整体污水处理系统的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因为上游的污水水质并不稳定,导致依据常规处理后的污水处理末端的处理后污水排放口的水质达不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水标准或回用水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再污水处理系统末端的处理后污水排放口均加装有污水回流管和/或污水回流泵,用于应对在污水排放时存在的超标的异常情况。
[0003]但是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若污水排放口的水质超标时,基本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0004]第一个问题是,现有污水回流手段为污染物自动检测设备每2小时检测一次,人工每隔2小时前往污染物自动检测设备现场查看数据,如发现数据异常后,再由人工前往排放末端现场开启回流水泵,以达到消除污水超标排放风险的目的。检测设备每2h检测一次,但是因检测设备检测出结果到现场显示数据约需0.5h,导致从检测数据异常到人工现场查看发现数据异常,约需0.5

1h,以致于无法及时对污水排放异常情况进行处置。整个异常状态处置环节,人工参与环节较多,长期需两名人工参与(轮班),成本较高。同时人工参与环节较多也导致存在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无法有效避免污水超标排放风险。
[0005]第二个问题是,当污水排放口的水质超标时,较大比例是由于上游的污水中,某项指标或某些指标严重超标,导致污水处理系统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导致,此时将超标污水回流,实际上是进一步增加污水处理系统负担,导致后续的污水排放口的水质超标,出现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污水异常排放时,现有技术无法及时规避超标排放风险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确定污水上游端的上游污水指标阈值、物理处理系统末端的中游污水指标阈值及污水排放口处的下游污水指标阈值;
[0010]S2、下游污水检测系统检测到污水排放口处的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下游污水指标阈值,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查询最近一次的上游污水指标数据及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并判断: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同时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则进入步骤S3;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中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中游污水指标阈值,则进入步骤S4;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上游污水指标阈值,同时中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中游污水指标阈值,则进入步骤S5;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上游污水指标阈值,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则进入步骤S6;
[0011]S3、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
[0012]S4、控制器向设置于物理处理系统末端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该污水回流泵通向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物理处理系统的污水回流到污水存储装置内;同时,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物理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
[0013]S5、控制器向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发送开启信号,设定量的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同时,控制器向设置于物理处理系统末端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该污水回流泵通向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物理处理系统的污水回流到污水存储装置内;同时,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物理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
[0014]S6、控制器向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发送开启信号,设定量的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同时,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
[0015]进一步的,步骤S1还包括分别设计上游污水检测系统的检测间隔X1、中游污水检测系统的检测间隔X2及下游污水检测系统的检测间隔X3;且X1=X2=X3或X1<X2<X3,或X1=X2<X3。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确定污水从上游端通过物理处理系统的第一通过时间T1及污水从物理处理系统末端到污水排放口的第二通过时间T2。
[0017]进一步的,在污水排放口指标数据、上游污水指标数据及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均合格的情况下,控制器向污水存储装置的出水阀门发送开启信号,污水存储装置内的污水通过管路进入物理处理系统的进口端。
[0018]进一步的,在污水排放口指标数据及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均合格的情况下,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上游污水指标阈值,控制器向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发送开启信号,设定量的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同时,在经过第一通过时间T1,控制器向中游污水检测系统发送采样信号,在经过T1+T2时间,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污水检测系统发送采样信号。
[0019]进一步的,污水排放口处的下游污水指标阈值小于等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0020]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系统,上游污水通过管路分别与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及污水存储装置进口连接,物理处理系统末端通过管路与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连接,生化处理系统出口端通过管路与污水排放口连接;
[0021]上游污水的管路上设置有上游污水检测系统,在物理处理系统末端设置有中游污水检测系统,在污水排放口处设置有下游污水检测系统;上述的污水检测系统均为现有技术。
[0022]物理处理系统污水回流泵的进水口与物理处理系统末端连接,物理处理系统污水回流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污水存储装置进口及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连接;排放口污水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排放口连接,排放口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分别与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与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连接;
[0023]在上游污水通往污水存储装置的管路上,物理处理系统污水回流泵与污水存储装置连接的管路上及与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的管路上,排放口污水泵与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的管路上及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0024]控制器分别与上游污水检测系统、中游污水检测系统、下游污水检测系统、物理处理系统污水回流泵、排放口污水泵及各阀门均电信号连接。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技术方案不仅能针对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品质出现异常立即响应,全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节省人工成本,同时可规避人工操作的失误风险,并且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控制对污水处理系统中部分处理系统的冲击而影响到整体污水处理系统的平稳。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系统流程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物理处理系统末端的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确定污水上游端的上游污水指标阈值、物理处理系统末端的中游污水指标阈值及污水排放口处的下游污水指标阈值;S2、下游污水检测系统检测到污水排放口处的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下游污水指标阈值,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查询最近一次的上游污水指标数据及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并判断: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同时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则进入步骤S3;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中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中游污水指标阈值,则进入步骤S4;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上游污水指标阈值,同时中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中游污水指标阈值,则进入步骤S5;若上游污水指标数据超出上游污水指标阈值,中游污水指标数据合格,则进入步骤S6;S3、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S4、控制器向设置于物理处理系统末端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该污水回流泵通向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物理处理系统的污水回流到污水存储装置内;同时,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物理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S5、控制器向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发送开启信号,设定量的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同时,控制器向设置于物理处理系统末端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该污水回流泵通向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物理处理系统的污水回流到污水存储装置内;同时,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物理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物理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S6、控制器向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的进水阀门发送开启信号,设定量的上游污水进入污水存储装置;同时,控制器向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回流泵发送启动信号,并开启污水回流泵通向生化处理系统进口端的阀门,不合格污水回流到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再次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污水回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还包括分别设计上游污水检测系统的检测间隔X1、中游污水检测系统的检测间隔X2及下游污水检测系统的检测间隔X3;且X1=X2=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生田小芃范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