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及冲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459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冲孔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及冲孔方法,该模具包括:底座;至少两个等高垫块,至少两个等高垫块均布在底座的四周;凹模,凹模为中空管状结构;导向环,导向环沿纵向设置在凹模内;漏盘,漏盘为中空管状结构;以及脱料筒。该冲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底座的四周均布至少两个等高垫块;S2、对出炉的环形无磁钢锻件去除氧化皮;S3、将环形无磁钢锻件放置在底座上;S4、将凹模套在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侧;S5、将冲孔机的冲头与导向环装配在一起,并将导向环沿纵向设置在凹模内;S6、冲孔机启动;S7、吊起凹模将底座更换为漏盘,冲孔机再次启动;S8、将环形无磁钢锻件放置在脱料筒上,将环形无磁钢锻件顶出。将环形无磁钢锻件顶出。将环形无磁钢锻件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及冲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孔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及冲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护环是汽轮发电机组的主要部件之一,套装在转子两端部,它对转子端部绕组起着固定、保护、防止变形、位移和偏心作用。护环承受转子绕组端部及自身的巨大离心力、弯曲应力及热套应力等,同时还须防止转子端部因漏磁造成损耗而影响电机效率。它是汽轮发电机组承受应力最高的部件。为了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转,要求护环要有足够高的强度和塑性指标、均匀的力学性能和最小的残余应力,以及具有低磁性或无磁性,因此护环一般是由无磁钢锻件锻造及冲孔形成的。
[0003]根据机械设计要求,在冲孔前会在有孔锻件的孔内留有一薄层准备最后冲掉的金属层,该金属层称为冲孔连皮。目前在对环形无磁钢锻件进行冲孔作业时,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受压不均,导致内部组织不够均匀,容易影响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及冲孔方法,使得环形无磁钢锻件在进行冲孔作业时受压均匀,不会影响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力学性能。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包括:
[0006]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周面对齐;
[0007]至少两个等高垫块,至少两个所述等高垫块均布在所述底座的四周;
[0008]凹模,所述凹模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凹模的内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周面对齐,所述凹模的底部与所述等高垫块接触;
[0009]导向环,所述导向环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凹模内,所述导向环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周面对齐,所述导向环的内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内周面对齐,所述导向环的内周面与冲孔机的冲头相适应;
[0010]漏盘,所述漏盘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漏盘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对齐;以及
[0011]脱料筒,所述脱料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凹模的外周面对齐,所述脱料筒的内周面与所述凹模的内周面对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凹模包括内套、中套和外套,所述内套、所述中套和所述外套由内向外依次间隔布置、且保持紧密接触。
[0013]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下端面分别覆盖第一石棉布,所述底座的外周面润滑处理。
[0015]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上端面覆盖第二石棉布,所述第二石棉布上均匀铺洒玻璃粉。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环包括上导向套和下导向套,所述上导向套堆叠在所述下导向套的顶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的底部开有向外延伸的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的倾斜角度为5
°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冲孔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在所述底座的四周均布至少两个所述等高垫块;
[0020]S2、对出炉的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去除氧化皮;
[0021]S3、将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沿纵向放置在所述底座上;
[0022]S4、将所述凹模套在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侧、且所述凹模与所述等高垫块接触;
[0023]S5、将所述冲孔机的冲头与所述导向环装配在一起,并将所述导向环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凹模内,所述导向环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接触;
[0024]S6、所述冲孔机启动,所述冲头将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内的所述冲孔连皮压至设计厚度后取出所述等高垫块;
[0025]S7、吊起所述凹模将所述底座更换为所述漏盘,所述冲孔机再次启动,所述冲头冲掉所述冲孔连皮,取出所述导向环和所述冲头;
[0026]S8、将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放置在所述脱料筒上,压下所述凹模,将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顶出。
[0027]进一步地,步骤S1前,在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上热套软钢套;步骤S2中,在所述软钢套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之间洒玻璃粉。
[0028]进一步地,步骤S1中,在所述底座的上下端面分别覆盖所述第一石棉布;步骤S3中,在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上端面覆盖所述第二石棉布,并在所述第二石棉布上均匀铺洒玻璃粉。
[002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及冲孔方法,冲孔机的冲头与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内孔是适应的,因此在进行冲孔作业时,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内孔壁就会受压均匀,同时凹模能够对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壁起到限制作用,防止其在进行冲孔作业时向外扩展,这样环形无磁钢锻件内部组织就会更加均匀,不会影响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0

底座、20

凹模、21

内套、22

外套、30

导向环、31

上导向套、32

下导向套、40

脱料筒、50

环形无磁钢锻件、51

软钢套、60

吊孔、70

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5]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水平”、“顶”、“底”、“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包括底座10、等高垫块、凹模20、导向环30、漏盘和脱料筒40。
[0039]底座10放置在走料台上,底座10为圆柱体结构、且外周面与环形无磁钢锻件50的外周面对齐。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周面对齐;至少两个等高垫块,至少两个所述等高垫块均布在所述底座的四周;凹模,所述凹模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凹模的内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周面对齐,所述凹模的底部与所述等高垫块接触;导向环,所述导向环沿纵向设置在所述凹模内,所述导向环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外周面对齐,所述导向环的内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内周面对齐,所述导向环的内周面与冲孔机的冲头相适应;漏盘,所述漏盘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漏盘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对齐;以及脱料筒,所述脱料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凹模的外周面对齐,所述脱料筒的内周面与所述凹模的内周面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包括内套、中套和外套,所述内套、所述中套和所述外套由内向外依次间隔布置、且保持紧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下端面分别覆盖第一石棉布,所述底座的外周面润滑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无磁钢锻件的上端面覆盖第二石棉布,所述第二石棉布上均匀铺洒玻璃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无磁钢锻件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包括上导向套和下导向套,所述上导向套堆叠在所述下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宇李永鑫朱立祥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万鑫电站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