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柱下接头和D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08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D柱下接头和D柱,该D柱下接头包括:第一封板;第二封板,与第一封板围设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一腔体,第二封板用于连接后围外板;上支撑板,封闭第一腔体的一端;下支撑板,封闭第一腔体的另一端。本申请能够提高D柱下接头的刚度。柱下接头的刚度。柱下接头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柱下接头和D柱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D柱下接头和D柱。

技术介绍

[0002]车身D柱下接头是车身几个重要接头之一,此接头的刚度对整车模态和扭转刚度有着重要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整车的nvh性能。
[0003]传统D柱下接头设计中,D柱下接头通常为空腔,里面设有单独的隔板,对局部进行加强。但这种D柱下接头刚度弱,对整车刚度和扭转和模态提升有限。因此D柱下接头刚度低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D柱下接头和D柱,能够提升D柱下接头的刚度。
[0005]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D柱下接头,所述D柱下接头包括:第一封板;第二封板,与所述第一封板围设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封板用于连接后围外板;上支撑板,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下支撑板,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
[0006]其中,所述上支撑板包括板体以及与所述板体连接的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所述板体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封板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封板连接。
[0007]其中,所述第一翻边、第三翻边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翻边设置在背离所述板体的不同侧。
[0008]其中,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结构相同。
[0009]其中,所述D柱下接头进一步包括: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封板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二腔体。
[0010]其中,所述第一封板包括第一子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上的第二子板,所述第二封板包括第三子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板上的第四子板,所述第一子板、所述第二子板、所述第三子板以及所述第四子板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子板为弧形板而形成有一拐角;
[0011]其中,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板的所述拐角处。
[0012]其中,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五子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五子板上的第六子板,所述第五子板、所述第六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以及所述第二子板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0013]其中,所述第五子板包括第四翻边,所述第六子板包括第五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一子板连接,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第二子板连接。
[0014]其中,所述D柱下接头进一步包括:支撑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封板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后地板。
[0015]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D柱,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D柱下接头。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围设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一腔体,通过上支撑板封闭第一腔体的一端,下支撑板封闭第一腔体的另一端,使第一腔体原本的空腔变成了带有支撑的封闭的腔体,有利于D柱下接头Y向和Z向的传力,能够有效提升D柱下接头的刚度和抗扭性能,改善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并且第二封板与后围外板连接,能够增加D柱下接头与后围板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D柱下接头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D柱下接头与D柱中段、后围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D柱下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支撑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D柱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D柱下接头100包括第一封板101、第二封板102、上支撑板103以及下支撑板104;第二封板102与第一封板101围设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一腔体105,第二封板102用于连接后围外板201;上支撑板103封闭第一腔体105的一端;下支撑板104封闭第一腔体105的另一端。
[0025]具体地,D柱下接头100是由两部分相连接而形成的接头,这两部分分别是D柱中段300以及由D柱后围外板201与后围内板202形成的后围板200。
[0026]其中,第一封板101和第二封板102可以都呈拱面,围设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一腔体105。第一封板101和第二封板102连接后一端与D柱中段300连接,另一端与后围板200连接,通过上支撑板103封闭第一腔体105的一端,下支撑板104封闭第一腔体105的另一端,使第一腔体105原本的空腔变成了带有支撑的封闭的腔体,有利于D柱下接头100的Y向和Z向的传力,能够有效提升D柱下接头100的刚度和抗扭性能。其中,Y向指后围板200的方向,Z向指D柱中段300的方向。
[0027]其中,第二封板102用于连接后围外板201,能够增加D柱下接头100与后围板200的连接强度,连接的方式可以是例如焊接、卡接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0028]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封板101和第二封板102围设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一腔体105,通过上支撑板103封闭第一腔体105的一端,下支撑板104封闭第一腔体105的另一端,使第一腔体105原本的空腔变成了带有支撑的封闭的腔体,有利于D柱下接头100的Y向和Z
向的传力,能够有效提升D柱下接头100的刚度和抗扭性能,改善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并且第二封板102与后围外板201连接,能够增加D柱下接头100与后围板200的连接强度。
[0029]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上支撑板103包括板体1030以及与板体1030连接的第一翻边1031、第二翻边1032、第三翻边1033,板体1030封闭第一腔体105的一端,第一翻边1031、第二翻边1032与第一封板101连接,第三翻边1033与第二封板102连接。
[0030]具体地,板体1030与第一腔体105的一端的大小相近,以便于板体1030封闭第一腔体105的一端。通过在板体1030的四周分别设置第一翻边1031、第二翻边1032与第一封板101连接,第三翻边1033与第二封板102连接,便于上支撑板103封闭第一腔体105的一端,增加了D柱下接头100的结构刚度。
[00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支撑板103还以在板体1030的四周设置分别两个或四个翻边,本申请对上支撑板103的结构不做限定。
[0032]继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柱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板;第二封板,与所述第一封板围设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封板用于连接后围外板;上支撑板,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下支撑板,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包括板体以及与所述板体连接的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所述板体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封板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封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第三翻边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翻边设置在背离所述板体的不同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下接头进一步包括: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且与所述第一封板形成两端开放的第二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柱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冬冬夏操杨盛言肖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