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铲工作装置及挖掘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12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铲工作装置及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用于与挖掘机的平台连接,包括铲斗、斗杆、动臂、斗杆液压缸、动臂液压缸;其中,铲斗、斗杆以及动臂依次连接,且动臂与平台连接;斗杆液压缸一端与铲斗铰接并形成第一铰点,且另一端与动臂铰接并形成第二铰点;动臂液压缸一端与动臂铰接并形成第三铰点,且另一端与平台铰接并形成第四铰点;第一铰点、第二铰点、第三铰点以及第四铰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区域中,且动臂的动臂侧壁结构重合于竖直面区域中。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挖掘机的正铲工作装置的结构设计冗余、部件的工作寿命短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铲工作装置及挖掘机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正铲工作装置及挖掘机。

技术介绍

[0002]挖掘机的工作装置的设计是为了将物料装载到铲斗中,以便对物料进行高效的转移作业,这种工作装置必须能够应对物料的载荷以及用于驱动液压系统的挖掘力。目前,应用在挖掘机上的工作装置主要分为正铲与反铲两种形式,其中,正铲的方式由于挖掘力大,在实际作业中应用较多。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正铲工作装置中,液压缸的铰接点通常位于动臂侧板外部,为了强化结构强度,通常会增设辅助摇杆,甚至还需要在动臂的基础结构上增设很多加强筋板,以延长工作装置的工作寿命,不仅结构设计冗余,制造成本高,同时铰接处销轴也仍存在弯曲力矩,会降低各个部件之间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铲工作装置及挖掘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挖掘机的正铲工作装置的结构设计冗余、部件的工作寿命短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正铲工作装置,包括铲斗、斗杆、动臂、斗杆液压缸、动臂液压缸;其中,
[0007]所述铲斗、所述斗杆以及所述动臂依次连接,且所述动臂与平台连接;
[0008]所述斗杆液压缸一端与所述铲斗铰接并形成第一铰点,且所述斗杆液压缸另一端与所述动臂铰接并形成第二铰点;
[0009]所述动臂液压缸一端与所述动臂铰接并形成第三铰点,且所述动臂液压缸另一端与所述平台铰接并形成第四铰点;
[0010]其中,所述第一铰点、所述第二铰点、所述第三铰点以及所述第四铰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区域中,且所述动臂的动臂侧壁结构重合于所述竖直面区域中。
[0011]可选的,所述铲斗、所述斗杆、所述动臂以及所述平台依次铰接并依次形成第五铰点、第六铰点以及第七铰点,所述第五铰点、所述第六铰点以及所述第七铰点均位于所述竖直面区域中,且所述斗杆的斗杆侧壁结构重合于所述竖直面区域中。
[0012]可选的,所述动臂侧壁结构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承件,所述斗杆、所述斗杆液压缸以及所述动臂液压缸均与所述支承件铰接,且所述斗杆液压缸位于所述斗杆下方,所述动臂液压缸位于所述动臂下方。
[0013]可选的,所述支承件为一体铸造成型或一体锻造成型。
[0014]可选的,所述支承件的壁面上设有减重凹陷。
[0015]可选的,所述动臂包括所述动臂侧壁结构以及固接在相对两侧所述动臂侧壁结构之间的动臂底面结构,所述支承件与所述动臂侧壁结构以及所述动臂底面结构均固接。
[0016]可选的,所述支承件包括:
[0017]主体部,与所述斗杆、所述斗杆液压缸以及所述动臂液压缸铰接;
[0018]侧连接部,与所述动臂侧壁结构面接触且固接;
[0019]顶连接部,与所述动臂底面结构面接触且固接,且位于所述侧连接部的内侧;
[0020]外缘部,相对于所述侧连接部向外侧凸出,且与所述顶连接部共同覆盖在所述主体部上方。
[0021]可选的,所述支承件的铰接孔包括:
[0022]第一铰接孔,包括沿轴向相对的且分别位于所述斗杆的连接耳两侧的两个孔;
[0023]第二铰接孔,包括位于所述斗杆液压缸的铰接座中的单个孔;
[0024]第三铰接孔,包括位于所述动臂液压缸的铰接座中的单个孔。
[0025]可选的,所述动臂与所述平台铰接的一端为平齐结构或者沿长度方向凹陷的双叉结构。
[0026]一种挖掘机,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正铲工作装置。
[0027]本申请提供的正铲工作装置,用于与挖掘机的平台连接,包括铲斗、斗杆、动臂、斗杆液压缸、动臂液压缸;其中,铲斗、斗杆以及动臂依次连接,且动臂能够与平台连接;斗杆液压缸一端与铲斗铰接并形成第一铰点,且另一端与动臂铰接并形成第二铰点;动臂液压缸一端与动臂铰接并形成第三铰点,且另一端能够与平台铰接并形成第四铰点;第一铰点、第二铰点、第三铰点以及第四铰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区域中,且动臂的动臂侧壁结构重合于竖直面区域中。如此设置,当正铲工作装置作业中,斗杆液压缸与动臂液压缸伸缩以传递动力时,由于四个铰点均处于一个竖直面区域,且动臂侧壁结构也落在该竖直面区域中,故使得第二铰点、第三铰点、第四铰点均能在竖直方向正对着动臂侧壁结构,且同时正对着动臂侧壁结构产生作用力,这样便能够使得传递到动臂侧壁结构的力是沿侧壁结构的延伸平面传递的,受力分布更均匀,防止因铰点错位而对斗杆、动臂产生剪切力,避免铰点销轴处产生弯曲力矩,优化整体力学结构,延长各部件的工作寿命,而且动臂侧壁结构整体强度较强,由它最直接地承受铰点力,从而在保证正铲工作装置整体具有优良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避免再附加设计过多加强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挖掘机的正铲工作装置的结构设计冗余、部件的工作寿命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正铲工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铲工作装置的轴测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铲工作装置的仰视图;
[003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臂与支承件连接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承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在图2

图5中:
[0035]1、铲斗;2、斗杆;3、动臂;4、斗杆液压缸;5、动臂液压缸;6、辅助液压缸;7、支承件;
8、第一铰点;9、第二铰点;10、第三铰点;11、第四铰点;12、第五铰点;13、第六铰点;14、第七铰点;
[0036]201、斗杆侧壁结构;
[0037]301、动臂侧壁结构;302、动臂底面结构;303、双叉结构;
[0038]701、主体部;702、侧连接部;703、顶连接部;704、外缘部;705、第一铰接孔;706、第二铰接孔;707、第三铰接孔;708、减重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0]如图2

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铲工作装置,用于与挖掘机的平台连接,包括铲斗1、斗杆2、动臂3、斗杆液压缸4、动臂液压缸5;其中,铲斗1、斗杆2以及动臂3依次连接,且动臂3能够与平台连接;斗杆液压缸4一端与铲斗1铰接并形成第一铰点8,且另一端与动臂3铰接并形成第二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铲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斗(1)、斗杆(2)、动臂(3)、斗杆液压缸(4)、动臂液压缸(5);其中,所述铲斗(1)、所述斗杆(2)以及所述动臂(3)依次连接,且所述动臂(3)与平台连接;所述斗杆液压缸(4)一端与所述铲斗(1)铰接并形成第一铰点(8),且所述斗杆液压缸(4)另一端与所述动臂(3)铰接并形成第二铰点(9);所述动臂液压缸(5)一端与所述动臂(3)铰接并形成第三铰点(10),且所述动臂液压缸(5)另一端与所述平台铰接并形成第四铰点(11);其中,所述第一铰点(8)、所述第二铰点(9)、所述第三铰点(10)以及所述第四铰点(11)位于同一竖直面区域中,且所述动臂(3)的动臂侧壁结构(301)重合于所述竖直面区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铲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1)、所述斗杆(2)、所述动臂(3)以及所述平台依次铰接并依次形成第五铰点(12)、第六铰点(13)以及第七铰点(14),所述第五铰点(12)、所述第六铰点(13)以及所述第七铰点(14)均位于所述竖直面区域中,且所述斗杆(2)的斗杆侧壁结构(201)重合于所述竖直面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铲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侧壁结构(301)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承件(7),所述斗杆(2)、所述斗杆液压缸(4)以及所述动臂液压缸(5)均与所述支承件(7)铰接,且所述斗杆液压缸(4)位于所述斗杆(2)下方,所述动臂液压缸(5)位于所述动臂(3)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铲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7)为一体铸造成型或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尼克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