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190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它属于一种针对煤泥的 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浮选机微细粒分选效 果低、浮选柱浮选上限难以有效衔接重介分选下限的技术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排 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它包括原矿浮选粗选与分级排尾、重力扫选排尾和重选 精矿再浮选三个步骤。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机,它包括射流浮选柱、一次排尾 分级装置和二次排尾重选装置三部分;一次排尾分级装置设在射流浮选柱的下 面,一次排尾分级装置的循环中矿底流口与二次排尾重选装置连接,二次排尾 重选装置的中心给矿管与射流浮选柱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兼有粗煤泥分选、细粒煤和 微细粒煤高选择性浮选的多重作用,提高了重浮联合分选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它属于一种针对煤泥的 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煤炭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提高,原煤细颗粒含量逐渐增大,细粒煤分选也 涌现出更多问题。浮选仍是细粒煤分选的首选方法,但常用的机械搅拌式浮选 机和浮选柱很难在处理量、选择性和对粒级的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一致的优势。重选无需添加药剂,对环境友好、分选成本低,但对一0.1mm煤粒分选效果较 差。浮选柱设计理念与多力场的结合是浮选柱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采用浮选 柱与多力场结合设计理念的新型设备有旋流器式浮选柱、旋流静态微泡浮选 柱和喷气式旋流浮选器(ASH)等。如CN2096416U公开的"旋流器式浮选柱", 将浮选柱与旋流器组合成一种新的浮选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浮选柱位于上方, 旋流器位于下方,二者连成一体,矿物完全在离心力场中进行分选,利用离心 力场强化细颗粒煤泥的浮选作用,但它不适于处理粗粒煤。CN1080595C公开 的"静态微泡浮选柱强化分选方法及装置",把重力分选与浮选相结合,采用浮 选-重选-浮选的分选链,它最主要的特征也是以旋流力场为核心,旋流装置位 于柱体底部,主要矿化机制是逆向碰撞;其中旋流的重选作用明显弱于浮选柱 的浮选作用,矿浆循环量偏大,浮选旋流器中重选的独立性也不明显,且存在离 心力与浮选的相互干扰。CN2766961Y公开的"旋流力场浮选柱",其下端为 锥形,但在锥形区域内是旋流态,影响矿浆沉降,不利于二次洗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浮选机微细粒分选效果低、浮选柱浮选上限难以 有效衔接重介分选下限的技术难题,并提供一种能对煤泥高效分选和具有双排 尾特征的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5法,它包括原矿浮选粗选与分级排尾、重力扫选排尾和重选精矿再浮选三个步 骤(1) 原矿浮选粗选与分级排尾原料矿浆由入料泵送至浮选柱上方的射流 器,在射流器中完成充气与矿化,然后射入浮选柱内,与反射板相撞,气泡被 进一步粉碎,同时矿浆与气泡在反射板的阻挡下转为向上运动,矿化气泡携带 精煤进入浮选柱顶部泡沬层,作为精矿被回收,剩余未被气泡捕集或捕集不牢 又落下的物料下行至浮选柱下端的分级排尾装置,亲水的矿泥通过一次排尾分 级装置的尾矿管作为一次尾矿排出,粗粒物料和部分细粒物料作为循环中矿从 浮选柱循环中矿底流口排出,由循环泵送至旋流器进行重力扫选排尾;(2) 重力扫选排尾由浮选柱循环中矿底流口排出的循环中矿用循环泵切 向给入水介质旋流器,在水介质旋流器内进行重力扫选,重力扫选的尾矿即粗 粒高灰物料作为二次尾矿从水介质旋流器底流口排出,重选精矿以粗粒低灰循 环物料为主,作为溢流产品返回浮选柱进行重选精矿再浮选;(3) 重选精矿再浮选经水介质旋流器重力扫选的重选精矿在浮选柱内被 进一步浮选,低灰物料作为精矿回收。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机,它包括射流浮选柱、 一次排 尾分级装置和二次排尾重选装置三部分; 一次排尾分级装置设在射流浮选柱的 下面, 一次排尾分级装置的循环中矿底流口与二次排尾重选装置连接,二次排 尾重选装置的中心给矿管与射流浮选柱联接。所述射流浮选柱包括柱体(2)、至少一个位于柱体上部的射流器(11)、 位于柱体中段的反射板(3)、位于柱体底部的底部倒锥(9),柱体顶部外侧设 有泡沫收集槽(1),射流器(11)上部设在浮选柱液面以上,射流器(11)下 部垂直伸入浮选柱液面以下,反射板(3)设在射流器(11)的正下方,反射板 (3)中心线与射流器(11)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反射板(3)与射流器(11) 固定连接在一起或与一段装置(41)上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反射板(3)与射 流器(11)至少相距50mm,底部倒锥(9)大口朝上与柱体(2)焊接在一起, 底部倒锥(9)小口朝下敞开并与一次排尾分级装置的二段装置(31)相通。所述一次排尾分级装置包括一段装置(41)、 二段装置(31)和一次尾矿管(51), 一段装置(41)上部密封,下部为一个分级锥(46),分级锥(46)大 口朝上与一段装置(41)下部连接,分级锥(46)小口朝下敞开,使得矿浆可 以由此进入其中形成上升流,从而使细粒高灰尾矿进入一次中心尾矿管(44) 中排出, 一次中心尾矿管(44)的一端设在分级锥(46)的中心轴线上且其进 口向上敞开, 一次中心尾矿管(44)敞口位置设在一段装置(41)的最大横截 面处, 一次中心尾矿管(44)的另一端与一次尾矿管(51)的下部相连接,一 段装置(41)通过筋板(45)固定在浮选柱柱体(2)内壁上;二段装置(31) 包括矮柱(32)、沉降锥(33)和导流板(34),矮柱(32)上边缘通过法兰(8) 与浮选柱柱体(2)的下部相连接,柱体(2)和矮柱(32)内部被底部倒锥(9) 分隔开,沉降锥(33)设在矮柱(32)下端, 一次周边尾矿管(37)设在矮柱(32)侧壁上并与一次尾矿管(51)下端相连接,沉降锥(33)底部为密封平 底,循环中矿底流口 (36)设在沉降锥(33)下部的侧壁上并通过管路与中矿 循环泵(85)相连接,用以导出循环中矿,导流板(34)与调节装置(35)连 接,调节装置(35)设在沉降锥(33)底部的中央以便于对导流板(34)作上 下调整, 一次尾矿管(51)的上端伸入总尾矿箱(42)中并与浮选柱液面的高 度相同。所述二次排尾重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旋流器(81)、中心给矿管(84)和 中矿循环泵(85),旋流器(81)设在浮选柱泡沫收集槽(1)外壁上,旋流器 (81)设有切向入料管(88)、溢流管(82)和底流口 (83),底流口 (83)插 入总尾矿箱(42)中,中心给矿管(84)套在射流器(11)下部外面并通过弯 管(86)与溢流管(S2)连接,中矿循环泵(85)通过管路与切向入料管(88) 连接实现重力分选。所述一次排尾分级装置中的一段装置(41)和二段装置(31)相对独立, 在联合分选机中可以同时包含一段装置(41)和二段装置(31),也可以只包含 其中一个。所述一次中心尾矿管(44)的进口还可以向下敞开。所述一次尾矿管(51)的上端套有若干套筒,用以调节其高度,从而控制 浮选柱内液面高度。所述旋流器(81)还可以设置在浮选柱上方。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浮选粗选—重力扫选一重选精矿再浮选的分选模式,通过 浮选和重选分别排出细粒和粗粒高灰尾矿,具有双排尾特征。浮选排尾降低浮 选中矿循环量和细泥污染,旋流器重选排尾减少了返回浮选的物料量,低灰粗 颗粒循环再选,粗颗粒损失小,提高了浮选的入料粒度,使得浮选效果明显改 善,分选装置的单位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本专利技术在整体上兼有粗煤泥分选、 细粒煤和微细粒煤高选择性浮选的多重作用,有效解决现有浮选机微细粒分选 效果低、浮选柱浮选卜-限难以有效衔接重介分选下限的技术难题,提高了重浮 联合分选的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 采用射流器充气矿化,能保证足够的充气量,同时提高了原料的矿化效 率,縮短了矿浆在浮选柱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了浮选柱的柱体高度,同时 射流充气对于粗矿粒具有较好的矿化作用,故可提高浮选柱的分选上限。2、 整个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原矿浮选粗选与分级排尾、重力扫选排尾和重选精矿再浮选三个步骤: (1)原矿浮选粗选与分级排尾:原料矿浆由入料泵送至浮选柱上方的射流器,在射流器中完成充气与矿化,然后射入浮选柱内,与反射板相 撞,气泡被进一步粉碎,同时矿浆与气泡在反射板的阻挡下转为向上运动,矿化气泡携带精煤进入浮选柱顶部泡沫层,作为精矿被回收,剩余未被气泡捕集或捕集不牢又落下的物料下行至浮选柱下端的分级排尾装置,亲水的矿泥通过一次排尾分级装置的尾矿管作为一次尾矿排出,粗粒物料和部分细粒物料作为循环中矿从浮选柱循环中矿底流口排出,由循环泵送至旋流器进行重力扫选排尾; (2)重力扫选排尾:由浮选柱循环中矿底流口排出的循环中矿用循环泵切向给入水介质旋流器,在水介质旋流器内进行重力扫选,重力扫选的尾 矿即粗粒高灰物料作为二次尾矿从水介质旋流器底流口排出,重选精矿以粗粒低灰循环物料为主,作为溢流产品返回浮选柱进行重选精矿再浮选; (3)重选精矿再浮选:经水介质旋流器重力扫选的重选精矿在浮选柱内被进一步浮选,低灰物料作为精矿回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民强杨宏丽董连平张妍琴李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