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45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板生产领域,具体为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包括下模壳、上模壳和底板,底板位于下模壳正下方,下模壳和上模壳之间均布设有多个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多个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互垂直交错分布,下模壳外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下模壳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密封板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下端与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底板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外螺纹杆,外螺纹杆中部套设有螺母,螺母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块下端面相互接触,上模壳外侧对称设有两个分别与外螺纹杆相配合的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动螺母,调节下模壳的高度,即调节密封板相对于下模壳的高度。对于下模壳的高度。对于下模壳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板生产领域,具体为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板材一般被用于各类建筑的墙板或仅仅用于未经叠合,整体刚度较低的简支板。而目前,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楼板大多为三角桁架肋混凝土实心叠合板,这种叠合板底板为非预应力构件,自重大、刚度差、易开裂,吊装施工时易碰撞至损,且需在板底加设支撑,混凝土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筋处于混凝土层中间位置,通过采用配筋板进行加工生产,大多数配筋板通过设置上模壳与下模壳,保证钢筋处于混凝土层的中间,但是每次生产的混凝土层厚度相同,仅能用于生产同一规格的混凝土板,不便于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大多数配筋板通过设置上模壳与下模壳,保证钢筋处于混凝土层的中间,但是每次生产的混凝土层厚度相同,仅能用于生产同一规格的混凝土板,不便于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调节。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包括下模壳、上模壳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下模壳正下方,所述下模壳和上模壳之间均布设有多个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多个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互垂直交错分布,所述上模壳下端面和下模壳上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外表面与凹槽内壁紧密接触,所述下模壳外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块,所述下模壳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下端与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外螺纹杆,所述外螺纹杆中部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块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上模壳外侧对称设有两个分别与外螺纹杆相配合的连接组件。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动螺母,调节下模壳的高度,即调节密封板相对于下模壳的高度。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上模壳与下模壳连接处存在较大缝隙,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容易造成混凝土渗漏。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于上模壳一侧的第二固定块和贯穿设于第二固定块中部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杆上端开设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内螺纹孔。
[0008]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螺栓与内螺纹孔的相互配合,实现上模壳的固定安装,并且使得上模壳紧紧抵接在下模壳上,保证连接处的紧密效果,避免浇筑的混凝土渗漏。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螺母带动下模壳向上运
动时,同时带动第一固定块运动,第一固定块与外螺纹杆接触,容易造成外螺纹杆的螺纹圈磨损。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径大于外螺纹杆外径。
[0011]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避免外螺纹杆与第一固定块产生摩擦,造成外螺纹杆表面的螺纹圈变形损坏。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工作人员难以直观的了解密封板所处下模壳内的位置高度。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两个所述固定杆外表面设于刻度线。
[0014]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刻度线,便于了解密封板相对于下模壳的位置,进而判断混凝土层的厚度。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难以准确计算混凝土层的厚度。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上端面与下模壳1下端面的竖直距离和密封板上端面与下模壳1上端面的距离相同,所述刻度线的零刻度位于固定杆的下端。
[0017]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下模壳下端面所对应刻度线的数值即为密封板处于下模壳内的深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配筋板外观图;
[0019]图2为配筋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下模壳;2、上模壳;3、底板;4、固定杆;5、第一钢筋;6、第二钢筋;7、第一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9、外螺纹杆;10、连接螺栓;11、螺母;12、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和2所示,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包括下模壳1、上模壳2和底板3,所述底板3位于下模壳1正下方,所述下模壳1和上模壳2之间均布设有多个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多个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相互垂直交错分布,所述上模壳2下端面和下模壳1上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外表面与凹槽内壁紧密接触,所述下模壳1外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块7,所述下模壳1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杆4,两个所述固定杆4下端与底板3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外螺纹杆9,所述外螺纹杆9中部套设有螺母11,所述
螺母11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块7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上模壳2外侧对称设有两个分别与外螺纹杆9相配合的连接组件。通过转动螺母11,调节下模壳1的高度,即调节密封板12相对于下模壳1的高度。
[0024]实施例2:
[002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和2所示,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包括下模壳1、上模壳2和底板3,所述底板3位于下模壳1正下方,所述下模壳1和上模壳2之间均布设有多个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多个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相互垂直交错分布,所述上模壳2下端面和下模壳1上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外表面与凹槽内壁紧密接触,所述下模壳1外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块7,所述下模壳1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杆4,两个所述固定杆4下端与底板3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外螺纹杆9,所述外螺纹杆9中部套设有螺母11,所述螺母11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块7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上模壳2外侧对称设有两个分别与外螺纹杆9相配合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于上模壳2一侧的第二固定块8和贯穿设于第二固定块8中部的连接螺栓10,所述连接螺栓10与第二固定块8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杆9上端开设有与连接螺栓10相配合的内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10与内螺纹孔的相互配合,实现上模壳2的固定安装,并且使得上模壳2紧紧抵接在下模壳1上,保证连接处的紧密效果,避免浇筑的混凝土渗漏。
[0026]实施例3:
[002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和2所示,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包括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板生产用配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壳(1)、上模壳(2)和底板(3),所述底板(3)位于下模壳(1)正下方,所述下模壳(1)和上模壳(2)之间均布设有多个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多个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相互垂直交错分布,所述上模壳(2)下端面和下模壳(1)上端面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钢筋(5)和第二钢筋(6)外表面与凹槽内壁紧密接触,所述下模壳(1)外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块(7),所述下模壳(1)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杆(4),两个所述固定杆(4)下端与底板(3)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上端对称设有两个外螺纹杆(9),所述外螺纹杆(9)中部套设有螺母(11),所述螺母(11)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块(7)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上模壳(2)外侧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照国潘云跃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力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