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03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为解决现有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方法存在的易造成安全事故和装配效率较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包括,拉伸桌和强力夹;所述拉伸桌包括,桌体、固定柱、操作开关和拉伸机构;所述强力夹,包括,钳体、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钳体,包括,手柄Ⅰ、手柄Ⅱ、三角形连杆和支撑杆;所述上筒体固定连接在手柄Ⅰ的前端;所述下筒体固定连接在三角形连杆余下一个角的向前延伸段的端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气缸拉伸轿车后备箱盖拉簧,采用强力夹将拉簧端头套装在设定挂钩上,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到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轿车后备箱盖拉簧是后备箱盖开启或关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使后备箱盖相对于转轴保持有一定的张力,使得后备箱盖在开启或关闭的位置均有自行复位能力。也正因为于此,后备箱盖拉簧在装配时,需要把后备箱盖拉簧拉伸到设定的长度,再将后备箱盖拉簧两个端头的圈口套装在设定的拉钩上,由此,完成轿车后备箱盖拉簧的装配。现有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方法,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拉伸,由二名操作者分别拉住后备箱盖拉簧的一个端头,一边拉伸一边将端头的圈口套装在设定的拉钩上,整个装配过程中,稍有不慎,出现打滑等情况,导致后备箱盖拉簧弹出,则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并且,采用人工拉伸,其装配效率也不高。
[0003]显然,现有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方法存在着易造成安全事故和装配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方法存在的易造成安全事故和装配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
[0005]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包括,拉伸桌和强力夹;所述拉伸桌包括,桌体、固定柱、操作开关和拉伸机构;所述固定柱为二根,并列安装在桌面的中后部;所述操作开关安装在左面的右前角;所述拉伸机构安装在桌面的中前部,包括,梯形滑轨、L形轨道座、拉伸柱、气缸体和气动活塞;所述梯形滑轨从后向前竖直固定在桌面中部;所述L形轨道座倒扣安装在梯形滑轨上,且L形轨道座的竖边穿过设置在滑轨旁边桌面上的长条形通孔后与气动活塞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柱横置固定在L形轨道座的上表面,其两个端头的高度和间距分别与固定柱的高度和间距相匹配;所述气缸体固定安装在桌面底面,且气动活塞的运行方向与滑轨相同;所述强力夹,包括,钳体、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钳体,包括,手柄Ⅰ、手柄Ⅱ、三角形连杆和支撑杆;所述手柄Ⅰ的中前部与三角形连杆的一个角铰接,构成铰轴Ⅰ;所述三角形连杆的另一个角与手柄Ⅱ的前端头铰接,构成铰轴Ⅱ;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手柄Ⅰ的中后部铰接,构成铰轴Ⅲ;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手柄Ⅱ的中前部铰接,构成铰轴Ⅳ;由此,构成钳式四连杆机构;并且,在三角形连杆与手柄Ⅰ之间还设置有钳体拉簧,使得手柄Ⅰ和手柄Ⅱ的后端保持展开状态;所述上筒体固定连接在手柄Ⅰ的前端;所述下筒体固定连接在三角形连杆余下一个角的向前延伸段的端头;并且,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均为半圆形筒体,闭合后形成圆形筒体,且圆形筒体的内径较后备箱盖拉簧的直径小。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两端头处均设置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为固定设置在筒体端头内侧径向边沿的环形或圆缺形薄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钳体的手柄Ⅰ中还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设置在手柄的Ⅰ内部,前端与支撑杆铰接座连接,后端伸出手柄的Ⅰ末端,旋转调节螺栓可以调节支撑杆铰接座在手柄Ⅰ中部的位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钳体的手柄Ⅱ中还设置有自锁卡扣;所述自锁卡扣的卡子为长条形,设置在手柄Ⅱ内部,后段露出在手柄Ⅱ内侧。
[0009]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气缸拉伸轿车后备箱盖拉簧,采用强力夹将拉簧端头套装在设定挂钩上,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拉伸桌的三维示意图;
[0011]附图2为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拉伸桌的局部放大三维示意图;
[0012]附图3为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拉伸桌另一角度的三维示意图;
[0013]附图4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强力夹的三维示意图;
[0014]附图5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强力夹的分解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附图1为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拉伸桌的三维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拉伸桌的局部放大三维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拉伸桌另一角度的三维示意图,附图4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强力夹的三维示意图,附图5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强力夹的分解三维示意图。图中,1为拉伸桌,1

1为桌体,1

2为固定柱,1

3为操作开关,1

4为梯形滑轨,2

5为L形轨道座,1

6为拉伸柱,1

7为气缸体,1

8为气动活塞,2为强力夹,2

1为手柄Ⅰ,2

2为手柄Ⅱ,2

3为三角形连杆,2

4为支撑杆,2

5为上筒体,2

6为下筒体,2

7为钳体拉簧,2

8为调节螺栓,2

9为卡子,2

10为阻隔板。由图可知,本技术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包括,拉伸桌1和强力夹2;所述拉伸桌1包括,桌体1

1、固定柱1

2、操作开关1

3和拉伸机构;所述固定柱1

2为二根,并列安装在桌面的中后部;所述操作开关1

3安装在左面的右前角;所述拉伸机构安装在桌面的中前部,包括,梯形滑轨1

4、L形轨道座1

5、拉伸柱1

6、气缸体1

7和气动活塞1

8;所述梯形滑轨1

4从后向前竖直固定在桌面中部;所述L形轨道座1

5倒扣安装在梯形滑轨上,且L形轨道座的竖边穿过设置在滑轨旁边桌面上的长条形通孔后与气动活塞1

8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柱1

6横置固定在L形轨道座的上表面,其两个端头的高度和间距分别与固定柱的高度和间距相匹配;所述气动体1

7固定安装在桌面底面,且气动活塞1

8的运行方向与滑轨相同;所述强力夹2,包括,钳体、上筒体2

5和下筒体2

6;所述钳体,包括,手柄Ⅰ2

1、手柄Ⅱ2

2、三角形连杆2

3和支撑杆2

4;所述手柄Ⅰ2

1的中前部与三角形连杆2

3的一个角铰接,构成铰轴Ⅰ;所述三角形连杆2

3的另一个角与手柄Ⅱ2

2的前端头铰接,构成铰轴Ⅱ;所述支撑杆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车后备箱盖拉簧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工装包括,拉伸桌和强力夹;所述拉伸桌包括,桌体、固定柱、操作开关和拉伸机构;所述固定柱为二根,并列安装在桌面的中后部;所述操作开关安装在左面的右前角;所述拉伸机构安装在桌面的中前部,包括,梯形滑轨、L形轨道座、拉伸柱、气缸体和气动活塞;所述梯形滑轨从后向前竖直固定在桌面中部;所述L形轨道座倒扣安装在梯形滑轨上,且L形轨道座的竖边穿过设置在滑轨旁边桌面上的长条形通孔后与气动活塞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柱横置固定在L形轨道座的上表面,其两个端头的高度和间距分别与固定柱的高度和间距相匹配;所述气缸体固定安装在桌面底面,且气动活塞的运行方向与滑轨相同;所述强力夹,包括,钳体、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钳体,包括,手柄Ⅰ、手柄Ⅱ、三角形连杆和支撑杆;所述手柄Ⅰ的中前部与三角形连杆的一个角铰接,构成铰轴Ⅰ;所述三角形连杆的另一个角与手柄Ⅱ的前端头铰接,构成铰轴Ⅱ;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手柄Ⅰ的中后部铰接,构成铰轴Ⅲ;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手柄Ⅱ的中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敬春杨月明蔡荣全李强翁庆金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