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31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8
为解决现有技术后减震支柱装配方法存在的操作繁杂、效率较低和装配质量难于保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包括,固定座、立杆和夹持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立杆底部,包括,外夹板、内夹板和垫板;所述立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杆,上部设置有安装夹持座的通孔;所述夹持座固定在立杆上部,包括,横向调节杆、U形夹板和螺栓垫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装配工装对后减震支柱的倾斜角度进行定位,且在定位的情况下进行紧固,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装配质量。还保证了装配质量。还保证了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到轿车后减震支柱装配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轿车后减震支柱是汽车减震效果好坏的关键一项,不仅制造质量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装配也需要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以某型号的轿车后减震支柱装配为例,装配时要求后减震支柱的轴线与后桥总成水平面呈84.2
°
的夹角,且公差仅为
±
0.5
°
。现有技术后减震支柱装配方法采用人工测量方式进行装配,即将后减震支柱繁殖到安装位后,采用角度尺测量后减震支柱轴线与后桥总成水平面的夹角,并在夹角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后,开始紧固后减震支柱,并在紧固完后再次进行测量,如因抖动或反作用力等原因造成角度超差的,则需要拆卸后重新进行装配。
[0003]另外,在装配后减震支柱前,轿车的后桥总成是平整的放置在托盘上面的(每一个定位都是用三坐标仪进行过校准),且随着托盘在装配线上移动,从而完成不同零部件的装配。在到达后减震支柱装配工位时,在后减震支柱安装位的旁边已经安装了摆臂,所述摆臂呈弧形长条形状(参见附图1),两端分别用螺栓固定在对应的位置,中部处于悬空状态,其长度方向与后桥总成长度方向平行。而后减震支柱底端就固定在摆臂旁侧。
[0004]显然,现有技术后减震支柱装配方法存在着操作繁杂、效率较低和装配质量难于保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后减震支柱装配方法存在的操作繁杂、效率较低和装配质量难于保证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
[0006]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包括,固定座、立杆和夹持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立杆底部,包括,外夹板、内夹板和垫板;所述内夹板为长方形,固定在立杆底部的一个侧面,在内夹板的上部并排设置有二个螺栓孔;所述外夹板的形状和大小与内夹板相同;所述垫板为矩形,其厚度与摆臂厚度相同,底部设置有与摆臂内曲线形相匹配的弧形,上部设置有大小和位置与内夹板上部螺栓孔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立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杆,上部设置有安装夹持座的通孔;所述夹持座固定在立杆上部,包括,横向调节杆、U形夹板和螺栓垫板;所述横向调节杆为长条形,一端设置有条形通孔,另一端水平固定连接有U形夹板,且U形夹板的开口方向与横向调节杆轴线垂直;所述U形夹板的外形为矩形,中部设置有U形缺口,且所述U形缺口的宽度与轿车后减震支柱的上段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螺栓垫板为矩形薄板,中心设置有螺栓通孔,衬垫在横向调节杆紧固螺栓的立杆背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立杆背面横向调节杆的固定位置设置有上、下限位台阶,且所述上、下限位台阶之间的间距与横向调节杆的宽度相同。
[0008]进一步的,所述立杆顶面安装有水平仪,且水平仪的测试平面与立杆轴线垂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水平仪为气泡式水平仪。
[0010]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装配工装对后减震支柱的倾斜角度进行定位,且在定位的情况下进行紧固,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轿车后桥总成上固定安装的摆臂的三维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的三维示意图;
[0013]附图3为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的分解三维示意图;
[0014]附图4为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另一角度的分解三维示意图。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附图2为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的三维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的分解三维示意图;图中,1为固定座,1

1为外夹板,1

2为内夹板,1

3为垫板,2为立杆,3为夹持座,3

1为横向调节杆,3

2为U形夹板,3

3为螺栓垫板,4为水平仪。由图可知,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包括,固定座1、立杆2和夹持座3;所述固定座1固定在立杆底部,包括,外夹板1

1、内夹板1

2和垫板1

3;所述内夹板1

2为长方形,固定在立杆2底部的一个侧面,在内夹板的上部并排设置有二个螺栓孔;所述外夹板1

1的形状和大小与内夹板相同;所述垫板1

3为矩形,其厚度与摆臂厚度相同,底部设置有与摆臂内曲线形相匹配的弧形,上部设置有大小和位置与内夹板上部螺栓孔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立杆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杆,上部设置有安装夹持座的通孔;所述夹持座3固定在立杆上部,包括,横向调节杆3

1、U形夹板3

2和螺栓垫板3

3;所述横向调节杆3

1为长条形,一端设置有条形通孔,另一端水平固定连接有U形夹板,且U形夹板的开口方向与横向调节杆轴线垂直;所述U形夹板3

2的外形为矩形,中部设置有U形缺口,且所述U形缺口的宽度与轿车后减震支柱的上段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螺栓垫板3

3为矩形薄板,中心设置有螺栓通孔,衬垫在横向调节杆紧固螺栓的立杆背侧。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利用固定安装在轿车后桥总成上的摆臂作为固定基础,将固定座的内夹板和外夹板分别放置在摆臂的两侧,在内夹板和外夹板之间摆臂的上方放置垫板,由于垫板的厚度与摆臂厚度相同,其底部的弧形与摆臂内曲线形相匹配,且上方的通孔与内夹板上部螺栓孔相对应;因此,通过紧固螺栓可以将外夹板、内夹板和垫板牢固地固定在摆臂上方,且能够保证与内夹板固定连接的立杆处于竖直位置。将后减震支柱的底部放放置在装配位上,此时,后减震支柱底部的螺栓孔应当与基座的螺栓孔相对,旋转上紧固螺栓但不拧紧,将后减震支柱上部放置在本技术辅助装配工装的U形缺口内。由于U形缺口的宽度与轿车后减震支柱上段的外径相匹配,因此,后减震支柱在U形缺口内不会产生晃动。通过调节横向调节杆在立杆上部的横向位置,可以调节后减震支柱轴线与后桥总成水平面的夹角,并在夹角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后,用螺栓将横向调节杆和立杆及螺栓垫板相互固定。此时,后减震支柱被稳固的定位在夹角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位置。拧紧后减震支柱的紧固螺栓,取下本实
用新型辅助装配工装,即完成这根后减震支柱的安装。显然,在安装下一根后减震支柱时,不需要再次对横向调节杆在立杆上部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只需按照前述方式固定好本技术辅助装配工装,并将后减震支柱上段放置在U形缺口内,即可保证后减震支柱轴线与后桥总成水平面的夹角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可见,本技术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装配工装对后减震支柱的倾斜角度进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车后减震支柱辅助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工装,包括,固定座、立杆和夹持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立杆底部,包括,外夹板、内夹板和垫板;所述内夹板为长方形,固定在立杆底部的一个侧面,在内夹板的上部并排设置有二个螺栓孔;所述外夹板的形状和大小与内夹板相同;所述垫板为矩形,其厚度与摆臂厚度相同,底部设置有与摆臂内曲线形相匹配的弧形,上部设置有大小和位置与内夹板上部螺栓孔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立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杆,上部设置有安装夹持座的通孔;所述夹持座固定在立杆上部,包括,横向调节杆、U形夹板和螺栓垫板;所述横向调节杆为长条形,一端设置有条形通孔,另一端水平固定连接有U形夹板,且U形夹板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敬春蔡荣全杨月明李强翁庆金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