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74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7
为解决现有技术电动扳手助力臂存在的不能应用于多个平面的螺栓拧紧,不能满足人机工程要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通过滚轮组件安装在装配工位上方的导轨内,在滚轮组件下端连接有伸缩套管,在伸缩套管的下端连接有电动扳手;所述伸缩套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且所述内套管的外径与外套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通过球头机构与滚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内套管的下端通过销孔机构与双向助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双向助力机构,包括,连接柱Ⅱ、助力臂和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能够应用于多个平面的螺栓拧紧,满足了人机工程的要求。的要求。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


[0001]本技术涉及到轿车装配工装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

技术介绍

[0002]在轿车装配生产线上使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专用工装,其中,电动扳手可以说是较为常见且被广泛使用的工具。根据人机工程的要求,当拧紧扭矩超过55N
·
M的螺栓时,必须在电动扳手上加装助力臂,以增加电动扳手的扭矩。为此,在轿车装配生产线的装配工位,大都配备有电动扳手助力臂。由于现有技术电动扳手助力臂的连接结构只能在一个平面内活动,因此,现有技术电动扳手助力臂只能针对一个平面的螺栓的拧紧过程增加电动扳手的扭矩。然而,轿车装配生产线的装配工位的操作空间狭小、需要拧紧的螺栓数量较多且大都不在同一平面上。显然,现有技术电动扳手助力臂存在着不能应用于多个平面的螺栓拧紧,不能满足人机工程要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电动扳手助力臂存在的不能应用于多个平面的螺栓拧紧,不能满足人机工程要求等问题,本技术专利提出一种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
[0004]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通过滚轮组件安装在装配工位上方的导轨内,在滚轮组件下端连接有伸缩套管,在伸缩套管的下端连接有电动扳手;其中,所述电动扳手为L型,其L型的短边为扳头,L型的长边为手把;所述伸缩套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且所述内套管的外径与外套管的内径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通过球头机构与滚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内套管的下端通过销孔机构与双向助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球头机构,包括,球头、球形抱箍和连接柱Ⅰ;所述球头固定连接在滚轮支架底部中心;所述球形抱箍由两个半球形腔体构成,在两个半球形腔体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半球形腔体拼合成球形的支板;并且,在所述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连接柱Ⅰ固定连接在球形抱箍的底部中心,在连接柱Ⅰ的径向设置有与外套管上端径向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Ⅰ;所述双向助力机构,包括,连接柱Ⅱ、助力臂和轴承;所述连接柱Ⅱ的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立方体;在连接柱Ⅱ上部圆柱体的径向设置有与内套管下端径向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Ⅱ,在连接柱Ⅱ下部立方体的底部设置有轴承环形连接板插入的矩形开口;并且,在矩形开口的横向设置有与有轴承环形连接板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Ⅲ;所述助力臂为门字型结构,在门字形助力臂两个支脚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形叉,且半圆形叉的直径较电动扳手的手把直径大2mm以上;并且,所述助力臂通过门字形横梁的中部固定在连接柱Ⅱ下部立方体矩形开口的内侧;所述轴承套装在电动扳手的手把中部,在轴承的外圆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板,且环形连接板的轴线与轴承的轴线相互垂直;装配时,将球形抱箍的两个半球形腔体套装在球头上,并通过半球形腔体两侧的支板将两个半球形腔体拼合成球形且套装在球头外侧;将外套管上端套装在连接柱Ⅰ外侧,且通过外套管上端的径向通孔和销孔Ⅰ实现销轴连接;将内套管下端套装在连接柱Ⅱ上部的圆柱体外侧,且通过内套管下端的径向通孔和销孔Ⅱ实现销轴连
接;将已经套装在电动扳手上的轴承外圆的环形连接板插入连接柱Ⅱ下部立方体的矩形开口内,且通过环形连接板的通孔和销孔Ⅲ实现销轴连接;此时,助力臂两端的半圆形叉刚好扣合在电动扳手的手把上方。
[0005]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0006]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能够应用于多个平面的螺栓拧紧,满足了人机工程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为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的三维示意图;
[0008]附图2为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的分解三维示意图;
[0009]附图3为本技术球头机构的三维分解示意图;
[0010]附图4为本技术球形抱箍的三维示意图;
[0011]附图5为本技术双向助力机构的分解三维示意图;
[0012]附图6为本技术轴承的三维示意图。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附图1为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的三维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的分解三维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球头机构的三维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球形抱箍的三维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双向助力机构的分解三维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轴承的三维示意图;途中,1为滚轮组件,1

1为滚轮,1

2为支架,1

3为连接柱Ⅰ,1

4为球头,1

5为球形抱箍,2为伸缩套管,2

1为外套管,2

2为内套管,3为双向助力机构,3

1为连接柱Ⅱ,3

2为助力臂,3

3为轴承,A为电动扳手。由图可知,本技术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通过滚轮组件1安装在装配工位上方的导轨内,在滚轮组件下端连接有伸缩套管2,在伸缩套管的下端连接有电动扳手A;其中,所述电动扳手A为L型,其L型的短边为扳头,L型的长边为手把;所述伸缩套管2包括内套管2

2和外套管2

1,且所述内套管的外径与外套管的内径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

1的上端通过球头机构与滚轮组件1相连接;所述内套管2

2的下端通过销孔机构与双向助力机构3相连接;所述球头机构,包括,球头1

4、球形抱箍1

5和连接柱Ⅰ1

3;所述球头1

4固定连接在滚轮支架1

2底部中心;所述球形抱箍1

5由两个半球形腔体构成,在两个半球形腔体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半球形腔体拼合成球形的支板;并且,在所述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连接柱Ⅰ1

3固定连接在球形抱箍的底部中心,在连接柱Ⅰ的径向设置有与外套管上端径向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Ⅰ;所述双向助力机构3,包括,连接柱Ⅱ3

1、助力臂3

2和轴承3

3;所述连接柱Ⅱ3

1的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立方体;在连接柱Ⅱ上部圆柱体的径向设置有与内套管下端径向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Ⅱ,在连接柱Ⅱ下部立方体的底部设置有轴承环形连接板插入的矩形开口;并且,在矩形开口的横向设置有与有轴承环形连接板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Ⅲ;所述助力臂3

2为门字型结构,在门字形助力臂两个支脚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形叉,且半圆形叉的直径较电动扳手的手把直径大2mm以上;并且,所述助力臂通过门字形横梁的中部固定
在连接柱Ⅱ下部立方体矩形开口的内侧;所述轴承3

3套装在电动扳手的手把中部,在轴承的外圆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板,且环形连接板的轴线与轴承的轴线相互垂直;装配时,将球形抱箍的两个半球形腔体套装在球头上,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扳手万向助力臂,通过滚轮组件安装在装配工位上方的导轨内,在滚轮组件下端连接有伸缩套管,在伸缩套管的下端连接有电动扳手;其中,所述电动扳手为L型,其L型的短边为扳头,L型的长边为手把;所述伸缩套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且所述内套管的外径与外套管的内径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通过球头机构与滚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内套管的下端通过销孔机构与双向助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球头机构,包括,球头、球形抱箍和连接柱Ⅰ;所述球头固定连接在滚轮支架底部中心;所述球形抱箍由两个半球形腔体构成,在两个半球形腔体的两侧分别延伸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半球形腔体拼合成球形的支板;并且,在所述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连接柱Ⅰ固定连接在球形抱箍的底部中心,在连接柱Ⅰ的径向设置有与外套管上端径向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Ⅰ;所述双向助力机构,包括,连接柱Ⅱ、助力臂和轴承;所述连接柱Ⅱ的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立方体;在连接柱Ⅱ上部圆柱体的径向设置有与内套管下端径向通孔相匹配的销孔Ⅱ,在连接柱Ⅱ下部立方体的底部设置有轴承环形连接板插入的矩形开口;并且,在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敬春杨月明蔡荣全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