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及遮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58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2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包括上托机构、下压机构及贴合机构。上托机构用于盛放待包边产品,待包边产品远离上托机构的一侧贴合放置有遮光片,用遮光片对待包边产品进行包边遮光,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下压机构能够折压遮光片呈直角贴合于待包边产品上,完成待包边产品三个面的包边。贴合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待包边产品的底部侧,能够推动遮光片贴合于待包边产品的底部,从而实现遮光片全自动化贴合于待包边产品的四个面上。以设备替代人工进行包边,并且实现多方向包边,提高了包边的效率以及包边的质量。以及包边的质量。以及包边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及遮光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包边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及遮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出现了电子产品价格低廉化、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等特点。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防漏光是待包边产品质量中重要的环节,电子产品的模组背光组件与LCD之间漏光问题往往影响电子产品的整体质量。在背光产品组装过程中,为了保证组装完成后的稳定性,需要对背光产品进行多方向包边。
[0003]传统的技术方案通常使用单向包边的包边方式,再与人工治具包边结合,完成背光产品的包边。但是这种包边方式的包边效率低下,对于人工操作的熟练度要求高,在包边的过程中还容易因人工错误操作,造成人被治具撞伤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背光产品的包边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及遮光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及遮光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向自动化包边治具包括上托机构、下压机构、第一负压机构及贴合机构。所述上托机构用于承放待包边产品,所述待包边产品远离所述上托机构的一侧贴合放置有遮光片;所述下压机构用于折压所述遮光片呈直角贴附于所述待包边产品上,所述下压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托机构的上侧,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板及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靠近所述上托机构的一侧的所述下压板相对远离的侧边上,所述下压板与所述凸台形成直角处;所述第一负压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压机构相对远离所述待包边产品的一侧;所述贴合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待包边产品与所述上托机构之间,所述贴合机构被配置为能够推动所述遮光片贴合所述待包边产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遮光片对待包边产品进行包边。先将待包边产品放置于上托机构上。下压机构沿待包边产品的方向向下移动,凸台先接触到遮光片,在凸台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凸台抵接遮光片移动,下压板抵接包边产品覆盖有遮光片的一侧时,凸台与下压板形成的直角处与遮光片完全贴合,使得遮光片形成直角并与待包边产品进一步贴合。第一负压机构为下压机构提供负压,使得待包边产品能够吸附于下压机构上。
[0008]上托机构沿远离待包边产品的方向移动,待包边产品被吸附于下压机构上,上托机构与待包边产品之间形成空隙,贴合机构在待包边产品的下侧沿着靠近遮光片的方向水平移动,使得遮光片与待包边产品的底部紧密贴合,全自动化完成整个待包边产品的包边工作。
[0009]传统的包边治具无法实现多方向包边自动化,通过本申请提出的双向自动包边治具能够将遮光片从平面状转成直角状,再由贴合机构推动遮光片贴合待包边产品,使得遮光片能够通过全自动化设备多方向贴合于待包边产品上。
[0010]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机构为辊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辊轴能够使得遮光片与待包边产品的贴合度更高。遮光片不易在贴合过程中起皱而与待包边产品之间产生气泡。辊轴推动遮光片与待包边产品贴合的过程更加高效,且能够提高遮光片贴合的精度,提高包边产品的质量。
[0012]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双向自动包边治具还包括第二负压机构,所述第二负压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托机构相对远离所述待包边产品的一侧。
[0013]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托机构上开设有第一吸附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负压机构能够通过第一吸附孔使得上托机构上具有负压。当待包边产品被移动至上托机构上时,第二负压机构开启,上托机构具有负压,待包边产品被第二负压机构通过第一吸附孔被吸附于上托机构上,从而使得待包边产品不易移位,能够更加稳固地放置于上托机构上。
[0015]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托机构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上托机构相对远离的两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包边产品移动至上托机构上时,凹槽能够给待包边产品提供位置校正,使得待包边产品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角度,平整地放置于上托机构上。
[0017]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双向自动包边治具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上托机构,所述第一气缸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上托机构沿着所述待包边产品的方向移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纵向连接上托机构,带动上托机构沿着靠近或者远离待包边产品的方向反复移动。当下压机构抵接遮光片并使遮光片形成直角贴合于待包边产品上。第一负压机构启动使得下压机构具有负压,待包边产品被吸附于下压机构上,此时遮光片已贴合待包边产品的两个面。第一气缸带动上托机构沿着远离待包边产品的方向移动,为辊轴提供移动的间隙。
[0019]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传动连接所述下压机构,所述第一气缸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下压机构沿着所述待包边产品的方向移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纵向连接下压机构,带动下压机沿着靠近或远离待包边产品的方向反复移动。当待包边产品被放置于上托机构上,经过校正稳定后,第二气缸带动下压机构沿着朝向待包边产品的方向移动,下压板与凸台之间形成的直角处使得遮光片弯折呈直角贴合于直角处。
[0021]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传动连接所述辊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气缸能够带动辊轴在待包边产品的下侧水平移动,使得辊轴推动遮光片贴合于待包边产品的底部。
[0023]一种遮光结构包括延伸部及所述遮光片,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遮光片相对远离的两条侧边上。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光片能够提高包边产品的稳定性,当使用遮光片对待包边产品进行包边时,遮光片相对远离的两条侧边上设置有延伸部可以防止遮光片因存在误差而无法完全覆盖贴合待包边产品的情况发生。延伸部能够保证待包边产品能够完全被
遮光片覆盖,提高包边产品的稳定性。
[0025]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设置有预断线。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光片相对远离的两侧的预断线重合,预断线的设置能够使得延伸部易于转向弯折。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有以下一种技术效果:
[0028]1.通过在下压板上设置凸台,凸台与下压板形成直角处,下压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凸台将遮光片逐渐往下压,最终使得遮光片贴合于直角处,遮光片由水平状变成直角状贴合于待包边产品上。完成待包边产品三个面的包边,提高了包边效率。
[0029]2.通过在待包边产品的下侧设置有能够水平移动的辊轴,将遮光片推向待包边产品,使得遮光片能够平整得贴合于待包边产品的底部。辊轴能够完成待包边产品第四个面的包边,实现待包边产品的全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包边效率,还能减少人工包边的失误,提高包边产品的质量。
[0030]3.通过在遮光片相对远离的两条侧边上设置延伸部,并在遮光片与延伸部上设置预断线,使得遮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托机构(10),用于承放待包边产品(20),所述待包边产品(20)远离所述上托机构(10)的一侧贴合放置有遮光片(51);下压机构(30),用于折压所述遮光片(51)呈直角贴附于所述待包边产品(20)上,所述下压机构(3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托机构(10)的上侧,所述下压机构(30)包括下压板(31)及凸台(32),所述凸台(32)设置于靠近所述上托机构(10)的一侧的所述下压板(31)相对远离的侧边上,所述下压板(31)与所述凸台(32)形成直角处(33);第一负压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压机构(30)相对远离所述待包边产品(20)的一侧;贴合机构(4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待包边产品(20)与所述上托机构(10)之间,所述贴合机构(40)被配置为能够推动所述遮光片(51)贴合所述待包边产品(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构(40)为辊轴(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负压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托机构(10)相对远离所述待包边产品(20)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动包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机构(10)上开设有第一吸附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初渡叶良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