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76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3
本申请涉及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涉及胶粘制品的技术领域,双面胶固定结构包括若干个胶条,胶条沿自身厚度方向一侧设置有黏膜,若干个胶条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黏膜上且胶条的宽度方向沿黏膜的长度方向设置;胶条包括双面胶层,双面胶层沿自身厚度方向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第二离型膜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双面胶层以及黏膜相互连接。本申请中若干个胶条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黏膜上,每个胶条均相互独立的设置,使得单个胶条沿自身长度方向不会出现弯曲或仅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产生较小弯曲,胶条沿自身宽度方向不出现弯曲或仅出现较小的弯曲,从而提高了胶条的拿取硬度。从而提高了胶条的拿取硬度。从而提高了胶条的拿取硬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胶粘制品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双面胶是一种两面均能够进行粘接的胶带,在一些生产加工活动中,双面胶的使用频率较高,例如:手机电池的安装、手机屏幕的安装等领域。
[0003]随着消费者不断追求全面屏、超窄边框的车载屏体验,因此衍生出超窄侧壁式贴附双面胶固定胶框和铁框的结构,从而替代常规平板、车载背光源使用的胶铁一体的结构。
[0004]目前,平板、车载背光源的结构基本是胶框和铁框分体的COF工艺,现有项目因极限压缩LGP的涨缩空间,从而不得不将胶框的内壁内缩至铁框的里侧,从而达到足够的膨胀预留空间。而对于胶框与铁框之间的连接,常常在胶框与铁框之间的缝隙之中使用双面胶,通过双面胶将胶框和铁框进行相互固定。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胶框与铁框之间需要使用双面胶进行粘黏,现有卷状的双面胶在使用时,由于双面胶较软以及较薄,在从卷状拉直后,不收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双面胶容易自动卷起来,从而不便于粘黏,这就导致实际使用双面胶粘黏胶框与铁框的效率慢且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粘黏胶框与铁框的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包括若干个胶条,所述胶条沿自身厚度方向一侧设置有黏膜,若干个所述胶条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黏膜上且所述胶条的宽度方向沿所述黏膜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胶条包括双面胶层,所述双面胶层沿自身厚度方向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所述第二离型膜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双面胶层以及所述黏膜相互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条通过双面胶层以及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的设置,组成了双面胶的主体,满足双面胶的功能。胶条设置在黏膜上,黏膜能够将胶条进行固定;而若干个胶条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黏膜上,且胶条的宽度方向沿黏膜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胶条均相互独立的设置,在黏膜沿自身长度方向进行收卷之后,对胶条产生的影响较小,使得在拿取胶条后,胶条沿自身长度方向不会出现弯曲或仅在自身重力的情况下产生较小弯曲,而胶条沿自身宽度方向不出现弯曲或仅出现较小的弯曲,从而提高了胶条的拿取硬度,在使用胶条时,胶条便于插入较小的缝隙之中。
[0010]可选的,所述双面胶层与所述第一离型膜均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双面胶层与所述第一离型膜一一对应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离型膜与双面胶层组成单个的个体,使得双面胶层从黏膜上撕下来之后,第一离型膜附着在对应的双面胶层之上,从而方便双面胶层的粘贴。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型膜上设置有撕拉抓手,所述撕拉抓手一侧与所述第一离型膜相互连接,另一侧延伸至凸出所述双面胶层,所述撕拉抓手与所述双面胶层间隔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离型膜上设置撕拉抓手,撕拉抓手一侧与第一离型膜相互连接,另一侧凸出双面胶层,进而通过撕拉抓手便于将第一离型膜从双面胶层上撕拉下来,便于胶条的粘贴。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型膜包括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所述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沿所述双面胶层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层膜沿自身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层膜的一侧与所述双面胶层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层膜沿所述双面胶层宽度方向两侧均与所述第一层膜相互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离型膜通过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的设置,使得第一离型膜的截面为环形,从而在将第一离型膜从双面胶层上撕下时,只需要拉扯第一层膜就能够将第二层膜从双面胶层上带下来,便于第一离型膜与双面胶层的分离。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离型膜包括第三层膜和第四层膜,所述第三层膜和第四层膜沿所述双面胶层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层膜沿自身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第四层膜的一侧与所述双面胶层相互连接,所述第四层膜沿自身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第三层膜的一侧与所述黏膜相互连接;所述第三层膜沿所述双面胶层宽度方向两侧均与所述第四层膜相互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离型膜通过第三层膜和第四层膜的设置,使得第二离型膜的截面为环形,从而在将第二离型膜从双面胶层上撕下时,只需要拉扯第四层膜就能够将第三层膜从双面胶层上带下来,便于第二离型膜与双面胶层的分离。
[0018]可选的,所述双面胶层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离型膜沿自身厚度方向与所述黏膜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离型膜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离型膜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双面胶层沿所述黏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型膜与所述黏膜之间。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离型膜采用整体而非单个的设置,降低了加工过程之中双面胶层与对应第一离型膜之间相互贴合的定位精度要求,降低了加工难度。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型膜上设置有若干个预断线;所述预断线长度方向沿所述双面胶层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预断线沿所述第一离型膜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预断线与所述双面胶层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预断线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双面胶层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双面胶层之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离型膜上设置预断线,从而能够将第一离型膜从预断线出撕开,使得双面胶层与撕下来的对应的第一离型膜组成一个独立个体,能够提高在使用双面胶层的拿取硬度。另一方面,通过预断线上的孔洞能够实现第一离型膜厚度方向两侧的空气流通,从而也能够降低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之中水汽以及灰尘对双面胶层的影响。
[0022]可选的,所述双面胶层沿自身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支撑硬条,所述支撑硬条长度方向沿所述双面胶层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硬条与所述双面胶层相互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硬条的设置在胶条脱离黏膜后,能够对胶条进行支撑,减轻胶条由于长度太长而出现弯曲的情况,能够提高在使用双面胶层的拿取硬度。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5]1.胶条采用独立个体的设置,使得在将胶条从黏膜上撕下时,胶条具有良好的拿取硬度,不容易弯曲,从而方便双面胶的粘贴。
[0026]2.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均采用双层的设置,截面均为环形,从而便于将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从对应的双面胶层上撕下来。
[0027]3.支撑硬条的设置能够增加单个胶条的拿取硬度,使得在胶条从黏膜上撕下后,减轻胶条在长度方向上出现弯曲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双面胶固定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胶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胶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双面胶固定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图4中A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胶条(1),所述胶条(1)沿自身厚度方向一侧设置有黏膜(2),若干个所述胶条(1)沿自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黏膜(2)上且所述胶条(1)的宽度方向沿所述黏膜(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胶条(1)包括双面胶层(11),所述双面胶层(11)沿自身厚度方向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离型膜(12)和第二离型膜(13),所述第二离型膜(13)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双面胶层(11)以及所述黏膜(2)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层(11)与所述第一离型膜(12)均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双面胶层(11)与所述第一离型膜(12)一一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12)上设置有撕拉抓手(3),所述撕拉抓手(3)一侧与所述第一离型膜(12)相互连接,另一侧延伸至凸出所述双面胶层(11),所述撕拉抓手(3)与所述双面胶层(11)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型膜(12)包括第一层膜(121)和第二层膜(122),所述第一层膜(121)和第二层膜(122)沿所述双面胶层(11)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层膜(122)沿自身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层膜(121)的一侧与所述双面胶层(11)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层膜(122)沿所述双面胶层(11)宽度方向两侧均与所述第一层膜(121)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壁式胶铁分体双面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型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奥山李兵叶良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