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三级菌种生产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79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制作食用菌三级菌种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工艺过程包括:将培养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后通过灭菌→接种→分装于培养容器中→培养→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简化了工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采用混合接种,使菌种生产周期缩短,减少了感染杂菌的几率,实现了快捷、高效地制作食用菌菌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通过无菌操作大量培养繁殖食用菌菌丝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食用菌实际生产中,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把菌 种分为一级菌种、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食用菌菌种生产是通过一级菌种、 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顺序来完成的。 一级菌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 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移接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纯种。 一级菌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再次扩繁,所得到的菌种为再生一级菌种。二级 菌种由一级菌种或再生一级菌种移接到装有木屑或粪草等固体培养基的菌 种瓶中,经过适温培养而成。三级菌种直接用于段木、菌床或栽培袋的接 种,并经过培养生产子实体。这三种类型的菌种制作程序包括获得培养 材料一培养基质的混合配制一分养于培养容器中一灭菌一接种一培养一检 验一使用。 「以上的现行工艺由于先fe袋灭菌后,再接种,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去 完成,这样一来首先是增加了人力成本,其次是增加了感染杂菌的几率, 第三是接种点太少,导致菌种生产周期延长,另外工艺也很繁复。而本发 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捷、高效地制作食用菌菌种的有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捷、高效地制作食用菌三级菌种的有效方 法。是先将培养基质混合配制后灭菌,接种后再分装于栽培容器中进行培 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菌三级菌种生产新工艺,其特征在于: 将培养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fe通过灭菌一接种一分装于培养容器中一 培养一成品的制作程序,得到合格的食用菌菌种。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新工艺,其中的培养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处理, 根据不同食用菌栽培品种的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并对不同原料按照不同 方法进行预处理,如使用稻草,则先将其切成小段并且加水预湿。对于难溶性物料,应在加水前和主料干拌均匀;对于易溶性物料,应先用水溶化, 然后按比例随水拌入料内。培养料的含水量依原料种类、物理性状和燕类 的生物学特性而定, 一般在55%-65%之间。拌匀后将料堆积起来,闷30-60 分钟,使其吃透水分,调节pH,为6.5-8。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新工'艺,其灭菌方法为将混合后拌匀的培养 料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装料容积约占容器容积的2/3,不可压实,进行常 压蒸汽灭菌,在温度达到IO(TC以后,维持8-12小时,停火后再焖蒸2-3 小时,冷却后将培养料仍在密闭状态下运至无菌车间。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新工艺,其接种方法为将二级菌种搅碎成0.5 厘米左右的颗粒,按照重量比1: 10-20的比例快速倒入冷却后的培养料中, 在密闭状态下混匀。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新工艺,其分装方法为菌料环境应为无菌环境。装菌料前,培养容器也要进行灭菌处理。塑料袋一般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在密闭空间中提前用^醛8-10mL/m3+KMn044-5g/ W熏蒸0.5-1 小时,再用紫外灯照射。装料时:将菌袋套在输送菌料的管道上,由绞龙 将菌料送入菌袋内,装袋则装到适宜扎口为宜,优选菌料装至离袋口 8-10cm,套颈圈、塞棉塞,通常,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颗粒等要松紧适 宜,稻(麦)草粉要用力压实。装好后用棉塞封口。'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新工艺,其培养方法为将分装好的菌料放入 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室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且门窗能密闭、黑暗, 开启能保证室内通风良好。摆放菌种时,应留有一定空隙,且经常检查。 温度控制在22-23'C,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经常通风换气, 一般在 15-25天长满,完成培养,它比常规接种提前5-10天长满。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一种食用菌薛种生产新工艺。通过对现行工艺进行调 整改进,使其变为先灭菌,再接种,最后装袋,简化了工艺,节省了大量 的人力,由于其采用混合接种,使菌种生产周期缩短,减少了感染杂菌的 几率,实现了快捷、高效地制作食用菌菌种的目的。具体实施例一平燕料配方为83千克棉籽皮,15千克麸皮,2千克石灰,120千克 水。将干料加入拌料机,预混2分钟,然后加入水120kg,进行搅拌5分 钟,拌料混匀后,堆积50分钟,再传送到灭菌器内,装料量占容器体积的2/3,通过引入热蒸汽加热培养料温度至IOO'C,维持压力12h后,停火后 再焖蒸3小时,引入冷却水进入套筒迸行外冷却,将培养料中心温度冷却 到25'C以下时,准备接种。菌种处理将15千克平菇原种置于无菌室内,掏瓶,粉碎原种至0. 5cm 大小颗粒,置于接种容器内。接种将处理过的菌种通过菌种容器接入培养料,搅拌混匀后,通过 螺杆输送到无菌室,进行直接灌装。灌装将比出料口口径略大的灭过菌的塑料袋,套在出料口,通过螺杆产生的挤压作用控制灌装的松紧度。根据塑料袋的大小控制灌装量。然后套颈圈、塞棉塞,送入恒温室进行发菌。温度控制在22-23'C,相对湿度 控制在65%左右,经常通风换气。一灌装完毕后,热水冲洗灭菌器及管道至无明显杂质流出,蒸汽杀菌15 分钟,利用余热烘干或蒸汽杀菌30分钟,再次装料,循环利用。注意在菌种处理、接种以及灌装过程中,均需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操作。实施上述工艺流程后所得的菌种具有以下的指标1. 菌料颜色转变为深褐色;2. 菌料含水量在65%左右3. pH在7.0左右;4. 培养基质无杂菌;5. 菌种与培养料混合均匀;6. 菌棒发菌快,约15 20天即可发满菌;7. 整个菌棒菌龄较为一致,整齐度好。具体实施例二香燕料配方为78千克棉籽皮,20千克麸皮,l千克石膏,l千克碳 酸钙,115千克水。将固体原料装入拌料机中,关闭阀门,进行原料预混5 分钟,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10分钟,混匀后,堆积40分钟,再传送到 灭菌器中,热蒸汽加热培养料温度至100'C,维持压力12h,停火后再焖蒸 3小时,引入冷却水进行管道冷却,将培养料中心温度冷却到25'C以下时, 进行接种。菌种处理将20千克香菇原种置于无菌室内,掏瓶,菌棒粉碎至0. 5cm5大'小颗粒,置于接种容器内。接种将处理过的菌种通过菌种容器接入栽培料,搅拌10分钟混匀, 混匀后通过螺杆输送到无菌室,进行直接灌装。灌装将比出料口口径略大的塑料袋,灭菌后套在出料口上,通过螺 杆产生的挤压作用控制灌装的松紧度。根据塑料袋的大小控制灌装量。一 般菌料装至离袋口小于10cm,套颈圈、塞棉塞,送入恒温室进行发菌。温 度控制在22-23°0,相对湿度控,在65%左右,经常通风换气。灌装完毕后,热水冲洗灭菌^、接种器及输送管道至无明显杂质流出, 蒸汽杀菌15分钟,利用余热烘干或蒸汽杀菌30分钟,再次装料,循环利 用。实施上述工艺流程后所得的栽培菌种具有以下的指标1. 菌料颜色转变为深褐色;2. 菌料含水量在60%左右;3. pH在6.0左右;4. 培养基质无杂菌;5. 菌种与培养料混合均匀;6. 菌棒发菌快,约20~25 ^即可发满菌;7. 整个菌棒菌龄较一致,^齐度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行工艺进行调整改进,使其变为先灭菌,再接种,最 后装袋,简化了工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由于其采用混合接种,使菌种 生产周期縮短,减少了感染杂菌的几率,实现了快捷、高效地制作食用菌 菌种的目的。所釆用工艺符合当今环保、高效、节能的原则,其效益可望 成倍增长,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菌三级菌种生产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三级菌种生产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培养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后通过灭菌,接种,分装于培养容器中,培养,得到合格的食用菌菌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军刘建华周永斌刘连强魏雪生訾惠君张瑾李淑芳王玫王永庄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