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5557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能量分配装置壳体,能量分配装置壳体与动力电池连接;车载电源集成装置,车载电源集成装置与能量分配装置壳体连接,车载电源集成装置包括电路组件,电路组件包括充电机模块、DC/DC转换器模块,充电机模块的输入端用于与充电桩电性连接,充电机模块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机模块的输出端与DC/DC转换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DC/DC转换器模块的输出端与低压电池电性连接。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统的工作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统的工作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能量管理系统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诞生出MTP、CTP、CTC、CTB等电池模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整车能量密度,在有限的车身空间内注入巨大的续航里程。因此伴随着动力电池的高度集成化方案的发展,也对电源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变革性的冲击。
[0003]现阶段高速发展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产品均处于整车框架底部,且车载充电机的充电功率发展越来越快功率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交流充电电流不断提升,因此给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的车载充电机的布置位置带来了要求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方案中,车载充电机安装在前机舱盖或后备箱下方,会导致充电线缆布置过长增加整车重量且降低充电效率。
[0004]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深耕,车辆发展出汽车区域控制器来进一步管理新能源汽车的低压能量,因此对于车载DC/DC变换器来说其安装位置可以更加灵活。由于智能驾驶技术对整车低压能耗的要求不断提高,车载DC/DC变换器的功率也逐渐提升。面对较大幅度的功率提升,车载DC/DC变换器距离能量输入源越近则越能保证输入的电能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升工作稳定性。现有的车载DC/DC变换器布置方式难以满足低压功耗和工作稳定的严苛要求。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难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能量分配装置壳体,能量分配装置壳体与动力电池连接;车载电源集成装置,车载电源集成装置与能量分配装置壳体连接,车载电源集成装置包括电路组件,电路组件包括充电机模块、DC/DC转换器模块,充电机模块的输入端用于与充电桩电性连接,充电机模块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机模块的输出端与DC/DC转换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DC/DC转换器模块的输出端与低压电池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车载电源集成装置还包括:底护板;立体水道结构,立体水道结构内部具有安装腔,立体水道结构的侧壁内具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腔,立体水道结构还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均与冷却腔连通;其中,电路组件位于安装腔内部,以使冷却液对电路组件执行冷却作业。
[0009]进一步地,电路组件包括:PCB板,充电机模块与DC/DC转换器模块集成于PCB板上,PCB板位于安装腔内并与立体水道结构连接;交流侧滤波电路板,交流侧滤波电路板位于安
装腔内并与立体水道结构连接,交流侧滤波电路板的输入端与充电桩可选择地电性连接,交流侧滤波电路板的输出端与充电机模块电性连接;直流侧滤波电路板,直流侧滤波电路板位于安装腔内并与立体水道结构连接,直流侧滤波电路板的输入端与充电机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直流侧滤波电路板的输出端与DC/DC转换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直流侧滤波电路板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交流侧滤波电路板上安装有交流辐射屏蔽罩,立体水道结构的部分侧壁与交流辐射屏蔽罩之间形成用于屏蔽交流侧滤波电路板电磁辐射的第一安装空间,和/或,直流侧滤波电路板上安装有直流辐射屏蔽罩,立体水道结构的部分侧壁与直流辐射屏蔽罩之间形成用于屏蔽直流侧滤波电路板电磁辐射的第二安装空间。
[0011]进一步地,充电机模块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侧滤波电路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用于对滤波后的输入交流电进行功率因数校正;CLLC电路,CLLC电路的输入端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CLLC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DC/DC转换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LLC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LLC电路用于将经过功率因数校正后的输入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
[0012]进一步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包括BOOST电感和功率校正场效应开关管,CLLC电路中包括原边逆变场效应开关管、副边整流场效应开关管以及谐振电感,BOOST电感与谐振电感封装于同一封装结构中,功率校正场效应开关管、原边逆变场效应开关管、副边整流场效应开关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压片与立体水道结构的侧壁抵接。
[0013]进一步地,DC/DC转换器模块包括高压输入逆变电路、变压器、有源钳位全波整流电路,高压输入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CLLC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变压器与高压输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源钳位全波整流电路与变压器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地,变压器与立体水道结构连接并被立体水道结构包覆,变压器与立体水道结构的缝隙中设置有灌封胶,DC/DC转换器模块中的各场效应开关管均通过压片与立体水道结构的侧壁抵接。
[0015]进一步地,立体水道结构上设置有快插结构水管连接器,快插结构水管连接器与冷却液进口连通。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能量管理系统,车辆能量管理系统为上述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车载电源集成装置包括电路组件,电路组件包括充电机模块、DC/DC转换器模块,通过将充电机模块、DC/DC转换器模块集成于车载电源集成装置,并且将车载电源集成装置与能量分配装置壳体连接,以及将能量分配装置壳体与动力电池连接,缩短DC/DC转换器模块与能量输入源的距离,使其在较大的工作功率下具有较高的工作稳定性,也进一步降低了整车低压能源的使用损耗。同时,将车载电源集成装置、能量分配装置壳体与动力电池连接在一起,相比于现有技术显著缩短了充电线缆的长度,提升了其充电效率,降低了三者总共所需的布置空间,实现扁平化设计,降低整体能源管理系统的Z向高度。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示出了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10);能量分配装置壳体(20),所述能量分配装置壳体(20)与所述动力电池(10)连接;车载电源集成装置(30),所述车载电源集成装置(30)与所述能量分配装置壳体(20)连接,所述车载电源集成装置(30)包括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包括充电机模块(31)、DC/DC转换器模块(32),所述充电机模块(31)的输入端用于与充电桩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机模块(31)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电池(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机模块(31)的输出端与所述DC/DC转换器模块(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模块(32)的输出端与低压电池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源集成装置(30)还包括:底护板(33);立体水道结构(34),所述立体水道结构(34)内部具有安装腔(35),所述立体水道结构(34)的侧壁内具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腔,所述立体水道结构(34)还设置有冷却液进口(36)、冷却液出口(37),所述冷却液进口(36)、所述冷却液出口(37)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其中,所述电路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35)内部,以使所述冷却液对所述电路组件执行冷却作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包括:PCB板(38),所述充电机模块(31)与所述DC/DC转换器模块(32)集成于所述PCB板(38)上,所述PCB板(38)位于所述安装腔(35)内并与所述立体水道结构(34)连接;交流侧滤波电路板(39),所述交流侧滤波电路板(39)位于所述安装腔(35)内并与所述立体水道结构(34)连接,所述交流侧滤波电路板(39)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桩可选择地电性连接,所述交流侧滤波电路板(39)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模块(31)电性连接;直流侧滤波电路板(40),所述直流侧滤波电路板(40)位于所述安装腔(35)内并与所述立体水道结构(34)连接,所述直流侧滤波电路板(40)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机模块(3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侧滤波电路板(40)的输出端与所述DC/DC转换器模块(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侧滤波电路板(40)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电池(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侧滤波电路板(39)上安装有交流辐射屏蔽罩(391),所述立体水道结构(34)的部分侧壁与所述交流辐射屏蔽罩(391)之间形成用于屏蔽所述交流侧滤波电路板(39)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陈德松林翰东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