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51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员训练技术领域,转动筒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转动杆上,左侧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设置有一号伞齿轮,驱动杆通过轴承旋接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内,驱动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三号伞齿轮,控制筒固定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的左侧,控制筒内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控制杆,控制杆的右端穿过左侧支撑侧架的左侧通孔后固定设置有四号伞齿轮,摇杆活动设置在控制筒内,摇杆的右端等圆角分布固定设置有数个限位杆,限位杆与控制杆左端开设的限位槽相配合插设,可以使辅助人员在不与旋梯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协助旋梯转动,从而减少辅助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减少辅助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减少辅助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员训练
,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有时需要做一些高难度动作,例如翻滚、俯冲等,根据对抗眩晕的生理机制和飞行活动产生眩晕的原因,需要对飞行员进行抗眩晕能力训练,但有些新手飞行员在初始阶段,不便于通过自身的身体摆动使训练旋梯转动,从而无法完成抗眩晕能力训练,若是人为从旁辅助转动旋梯,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的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撑架,支撑架由两个支撑侧架、两个转动杆和支撑中架构成,两个支撑侧架上均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转动杆,支撑中架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动杆旋接;
[0005]它还包含;
[0006]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为两个,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转动杆上,两个转动筒上均固定设置有旋梯机构,左侧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设置有一号伞齿轮,支撑中架上设有联动机构;
[0007]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通过轴承旋接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内,驱动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一号伞齿轮与二号伞齿轮相啮合设置,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三号伞齿轮;
[0008]控制筒,所述控制筒固定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的左侧,控制筒内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控制杆,控制杆的右端穿过左侧支撑侧架的左侧通孔后固定设置有四号伞齿轮,三号伞齿轮与四号伞齿轮相啮合设置;
[0009]摇杆,所述摇杆活动设置在控制筒内,摇杆的右端等圆角分布固定设置有数个限位杆,限位杆与控制杆左端开设的限位槽相配合插设。
[0010]优选地,所述旋梯机构均包含:
[0011]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数个,分别等圆角分布固定设置在转动筒外环壁的左右两侧;
[0012]旋梯架,所述旋梯架为两个,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数个连接杆外端固定连接,两个旋梯架之间通过数个加固杆连接;
[0013]脚踏杆,所述脚踏杆为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旋梯架相邻侧壁的上下两侧。
[0014]优选地,所述旋梯架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套设有防滑套。
[0015]优选地,所述加固杆环侧壁左右边缘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一体成型的加强筋,且加
强筋的一侧壁与旋梯架固定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含:
[0017]推动杆,所述推动杆活动设置在支撑中架内,推动杆的前部固定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活动设置在支撑中架前部开设的条形开口处;
[0018]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穿设在推动杆上端的轴承上,联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抵触设置在两个转动杆相邻端开设的矩形槽内;
[0019]弹簧,所述弹簧为四个,分别固定设置在联动杆前后侧壁左右两侧开设的凹槽内,弹簧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卡块,卡块的外端露出凹槽后抵触设置在矩形槽前后内侧壁上开设的半圆槽内。
[0020]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上通过螺纹旋接设置有限位螺纹杆,限位螺纹杆上凸圈的后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抵触设置在支撑中架的前侧。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可以使辅助人员在不与旋梯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协助旋梯转动,从而减少辅助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零件爆炸图。
[0024]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25]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0026]图5是图2中的C部放大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中旋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支撑架1、支撑侧架1

1、转动杆1

2、支撑中架1

3、转动筒2、旋梯机构3、连接杆3

1、旋梯架3

2、加固杆3

3、脚踏杆3

4、一号伞齿轮4、联动机构5、推动杆5

1、调节杆5

2、联动杆5

3、弹簧5

4、卡块5

5、驱动杆6、二号伞齿轮7、三号伞齿轮8、控制筒9、控制杆10、四号伞齿轮11、摇杆12、限位杆13、矩形槽14、防滑套15、加强筋16、限位螺纹杆17、橡胶垫18。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

图6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撑架1,支撑架1由两个支撑侧架1

1、两个转动杆1

2和支撑中架1

3构成,两个支撑侧架1

1上均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转动杆1

2,支撑中架1

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动杆1

2旋接;
[0033]它还包含;
[0034]转动筒2,所述转动筒2为两个,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转动杆1

2上,两个转动筒2上均固定设置有旋梯机构3,左侧转动杆1

2的左端焊接固定设置有一号伞齿轮4,支撑中架1

3上设有联动机构5;
[0035]驱动杆6,所述驱动杆6通过轴承旋接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1

1内,驱动杆6的上端焊接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7,一号伞齿轮4与二号伞齿轮7相啮合设置,驱动杆6的下端焊接固定设置有三号伞齿轮8;
[0036]控制筒9,所述控制筒9焊接固定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1

1的左侧,控制筒9内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控制杆10,控制杆10的右端穿过左侧支撑侧架1

1的左侧通孔后焊接固定设置有四号伞齿轮11,三号伞齿轮8与四号伞齿轮11相啮合设置,通过一号伞齿轮4、二号伞齿轮7、三号伞齿轮8和四号伞齿轮11的配合,可实现控制杆10、驱动杆6和转动杆1

2的同步联动;
[0037]摇杆12,所述摇杆12活动设置在控制筒9内,摇杆12的右端等圆角分布焊接固定设置有数个限位杆13,限位杆13与控制杆10左端开设的限位槽相配合插设;
[0038]所述旋梯机构3均包含:
[0039]连接杆3

1,所述连接杆3

1为数个,分别等圆角分布固定设置在转动筒2外环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它包含支撑架(1),支撑架(1)由两个支撑侧架(1

1)、两个转动杆(1

2)和支撑中架(1

3)构成,两个支撑侧架(1

1)上均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转动杆(1

2),支撑中架(1

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转动杆(1

2)旋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转动筒(2),所述转动筒(2)为两个,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转动杆(1

2)上,两个转动筒(2)上均固定设置有旋梯机构(3),左侧转动杆(1

2)的左端固定设置有一号伞齿轮(4),支撑中架(1

3)上设有联动机构(5);驱动杆(6),所述驱动杆(6)通过轴承旋接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1

1)内,驱动杆(6)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二号伞齿轮(7),一号伞齿轮(4)与二号伞齿轮(7)相啮合设置,驱动杆(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三号伞齿轮(8);控制筒(9),所述控制筒(9)固定设置在左侧支撑侧架(1

1)的左侧,控制筒(9)内通过轴承旋接设置有控制杆(10),控制杆(10)的右端穿过左侧支撑侧架(1

1)的左侧通孔后固定设置有四号伞齿轮(11),三号伞齿轮(8)与四号伞齿轮(11)相啮合设置;摇杆(12),所述摇杆(12)活动设置在控制筒(9)内,摇杆(12)的右端等圆角分布固定设置有数个限位杆(13),限位杆(13)与控制杆(10)左端开设的限位槽相配合插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员抗眩晕能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梯机构(3)均包含:连接杆(3

1),所述连接杆(3

1)为数个,分别等圆角分布固定设置在转动筒(2)外环壁的左右两侧;旋梯架(3

2),所述旋梯架(3

2)为两个,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数个连接杆(3

1)外端固定连接,两个旋梯架(3

2)之间通过数个加固杆(3

3)连接;脚踏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