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84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包括辊压边框、双层底板和中间梁,所述辊压边框横截面为中空的“L”型结构,所述双层底板包括内板和外板,中间梁设置在内板上,所述外板上设有经冲压形成的循环流道,所述内板设置在外板上将循环流道密封形成液冷腔体,所述辊压边框上端设有与盖体配合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辊压边框和双层底板之间的配合形成液冷腔体,液冷腔体内流动的液体能够保持底座处于低温状态,进而使底座具有液冷效果,取代传统的水冷板,提高了电池高温工作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电池挂装空间,结构稳定性好且方便电池装配,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得到提升。得到提升。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箱体
,具体说是一种动力电池箱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用户对汽车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要求也日渐增加,一般的200km左右续航的动力电池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汽车续航性能的要求,续航焦虑成为了制约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一大原因,目前国内车型很少有能适应500km甚至700km以上的高续航动力电池箱体;目前动力电池多使用液冷板进行电池组的冷却,现有液冷板一般由铝合金、铜、不锈钢、复合材料等材质加工制造,因为需要使用钎焊、摩擦焊等对材料平面度要求高的焊接方式加工制造导致液冷板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箱体,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箱体,通过在辊压边框和双层底板之间的配合形成液冷腔体,液冷腔体内流动的液体能够保持底座处于低温状态,进而使底座具有液冷效果,取代传统的水冷板。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包括辊压边框、双层底板和中间梁,所述辊压边框横截面为中空的“L”型结构,所述双层底板包括内板和外板,中间梁设置在内板上,所述外板上设有经冲压形成的循环流道,所述内板设置在外板上将循环流道密封形成液冷腔体,所述辊压边框上端设有与盖体配合的安装孔。
[0006]优选的,所述内板上设有与循环流道流通的进液管、出液管。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设有横梁,所述横梁设置在辊压边框之间并且与辊压边框垂直,多块云母隔板设置在横梁上并且与辊压边框顶面平行。
[0008]优选的,所述辊压边框侧面设有与车身装配用的连接件。
[0009]优选的,所述辊压边框和盖体之间设有密封泡棉垫。
[0010]优选的,所述外板上冲压形成的循环流道作为外板的拉延筋结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辊压边框和双层底板之间的配合形成液冷腔体,内板上设有与循环流道流通的进液管、出液管,且进液管、出液管均与冷却液体箱连接,且在进液管增加水泵相连,这样液冷腔体内流动的液体能够保持底座处于低温状态,进而使底座具有液冷效果,取消了现有的水冷板结构,同时双层底板结构增大了动力电池箱体的强度,辊压边框横截面为中空的“L”型结构,使得箱体承重能力更好,本技术提升了电池挂装空间,结构稳定性好且方便电池装配,使得本技术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中所使用的盖体的立体图;
[0016]图中:1、底座;11、辊压边框;111、安装孔;112、连接件;12、双层底板;121、内板;122、外板;123、进液口;124、出液口;13、中间梁;14、循环流道;15、横梁;16、云母隔板;17、舱体;2、盖体;21、密封泡棉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包括底座1和盖体2,所述底座1包括辊压边框11、双层底板12和中间梁13,所述辊压边框11横截面为中空的“L”型结构,所述双层底板12包括内板121和外板122,中间梁13设置在内板121上,所述外板122上设有经冲压形成的循环流道14,所述内板121设置在外板122上将循环流道14密封形成液冷腔体,所述辊压边框11上端设有与盖体2配合的安装孔111。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板121上设有与循环流道14流通的进液管123、出液管124,且进液管、出液管均与冷却液体箱连接,且在进液管增加水泵相连,这样液冷腔体内流动的液体能够保持底座处于低温状态,进而使底座具有液冷效果。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内设有横梁15,所述横梁15设置在辊压边框之间并且与辊压边框11垂直,多块云母隔板16设置在横梁15上并且与辊压边框11顶面平行将底座1分成若干个舱体17。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辊压边框11侧面设有安装在车身上的连接件112。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辊压边框11和盖体2之间设有密封泡棉垫21;提高电池箱体的密封效果。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板121上设有多条引流和加强结构强度用的拉延筋;通过在内板121上设置多条拉延筋,不仅能够提高内板121的强度,还能够减少内板121拉伸生产时出现起皱和破裂的问题,提高内板121的生产质量,同时拉延筋起循环流道作用,使冷却液能在液冷腔体内定向流动。
[0024]工作时,使用者先在外板122上加工经冲压形成的循环流道14,然后通过焊接技术将中间梁13焊接在内板121上,由于中间梁13将内板121一分为二,外板上的循环流道14有一组,分别设在内板121两侧,然后再将内板121和外板122焊接一起,内板121设置在外板122上将循环流道14密封形成液冷腔体;使用者通过焊接将四个辊压边框11与内板121连接,四个辊压边框11环绕在双层底板12前后左右形成底座1;而通过横梁15、云母隔板16相互配合,将底座1分成若干个舱体17,横梁15起支撑箱体和隔离电池组的作用,云母隔板起导热和隔离电池组的作用,从而便于使用者将动力电池放入舱体17内,当需要扩大或缩小电池箱体容量时,通过改变边框“L”型下端高度和调整其整体的长度,从而实现在不改变电
池箱体整体结构的条件对箱体的容量进行扩展或缩减,通过在辊压边框11上端设有与盖体2配合的安装孔111,使得使用者将拉铆螺钉拉入辊压边框11上端与盖体2相配合的安装孔111内,从而使得辊压边框11上端与盖体2固连,且在辊压边框11和盖体2之间设置密封泡沫棉垫,使得密封泡沫棉垫不仅能够对辊压边框11和盖体2之间进行密封,还能够对辊压边框11和盖体2进行保护,避免拉铆螺钉拉入时,造成辊压边框11和盖体2之间产生挤压性破坏。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横梁15采用铝合金横梁;通过设置横梁为铝合金材料制成,使得横梁15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并且铝合金的密度小,质量轻,从而方便加工和搬运,而且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当铝合金做横梁时,舱体17内的热量能够经铝合金的横梁进行热传导,使得热量传递至底座1处,从而提高底座1对舱体17内部的冷却效果。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包括底座(1)和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辊压边框(11)、双层底板(12)和中间梁(13),所述辊压边框(11)横截面为中空的“L”型结构,所述双层底板(12)包括内板(121)和外板(122),中间梁(13)设置在内板(121)上,所述外板(122)上设有经冲压形成的循环流道(14),所述内板(121)设置在外板(122)上将循环流道(14)密封形成液冷腔体,所述辊压边框(11)上端设有与盖体(2)配合的安装孔(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21)上设有与循环流道(14)流通的进液管(123)、出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强廖隐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强龙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