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9526 阅读:4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包含下述步骤;1.计算移动模架作用在混凝土梁上的力;2.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和挠度计算;3.强度计算;4.计算成果;5.应用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上行式移动模架制梁技术的缺点,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终张拉后方可过孔,过孔等待时间过长,制梁进度太慢”的技术问题,使得从原来的梁体混凝土浇筑完10天后才能过孔减短为4天后即可过孔,每孔制梁进度总体缩短6天,从原来得18天制梁1孔缩短为12天1孔,大大加快了制梁进度,工费缩减了1/3,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
,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在箱梁预应力终张拉完成后方可过孔,而箱梁预应力终张拉在梁体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且必须达到10天以上龄期后方可施加,这样导致上行式移动模架过孔时间至少在箱梁混凝土浇筑完11天以后,过孔工序等待时间过长,制梁进度因此太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所述的在MZ900SB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原位现浇逐跨制梁施工周期表中,对进度影响最关键的一项控制技术是初张拉后提前过孔。在梁体砼浇筑完成3 4天达到80%强度后,通过张拉部分预应力,以承受梁体自重和移动模架过孔荷载,从而实现初张拉后提前过孔,保证了移动模架10 13天浇筑一孔梁的进度要求。MZ900SB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重达500t,箱梁自重达800t,过孔时,这些荷载都靠梁体自身承受。为了保证提前过孔的安全可靠,必须对移动模架过孔的各个状态进行研究,梁体初张拉进行可靠的理论分析计算,得出所需施加的可靠的初张拉预应力数据,指导施工。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包含如下步骤;A、计算移动模架作用在混凝土梁上的力;9移动模架自重荷载;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均布荷载1、 2号主梁的中间3节q=q2=33. 15 kN/m3号主梁的两端2节q3=25. 97 kN/m4号主梁的第一节导梁q4=13.09 kN/m5号主梁的第二节导梁q5=12. 35 kN/m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集中荷载纵移辅助支腿(支座)501. 35 kN前支腿及立柱(支座)200 kN后支腿150 kN纵移辅助支腿、配重及6号主梁501. 35 kN挑梁及侧模架、吊杆、内外模板189. 1 kN/点X10点底模架48. 1 kN/点X8点吊挂轨道、安全防护设施16. 32 kN/点X10点施工临时荷载取2. 0 kN/mX32m—6. 4 kN/点X 10点。MIDAS建模;第一次前移过孔前;模架工作时,浇注梁段混凝土重iH乍用在模架上,后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梁支座上。故只考虑拆除模板后,辅助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梁上的情况,辅助支腿中心距支座中心2.65m。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 2.65 +34.8 = 37.45/ 第二次前移过孔前;第二次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距离混凝土梁支座5.7m处,前支腿吊挂前移至未浇注段支座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跨径为/ = 24.1 + 37.45 = 61.辅助支腿移至跨中;第二次前移过孔时,当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的应力和挠度是最为 不利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 ^ +34.8 = 50.35w 2B、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和挠度计算; MIDAS建模;该梁为单箱单室简支箱梁,分两次张拉预应力筋,初张拉时张拉15束,编 号分别为Nla、 2N10、 2N6、 2N4、 2N2、 2N5、 2Nld、 2N8,其锚外张拉力分别为 1249. 92kN、 1249. 92kN、 1249. 92kN、 1354. 08kN、 1692, 60kN、 1562. 40kN、 1692. 60kN、 1562, 4kN,其中对称位置处的力筋张拉力相同。预应力钢绞线采用 1X7-15.2-1860-GB,强度等级为fpk=1860MPa, Ep=l. 95 X 105MPa,公称直径为 15.2mm。管道直径为90咖,管道摩阻系数取0. 26,管道偏差系数取0. 003,松 弛系数为45。用MIDAS建立梁跨为31. lni的单箱单室简支箱梁。并在截面相应位置添加 初张拉预应力筋;初张拉15束预应力筋分析;建立正确的模型并加载后,在MIDAS中用Multi Frontal Sparse Gaussian 求解器进行有限元分析,输出各个工况下的内力。模架在各工况下的支点反力已经求出,第二次过孔时,辅助支腿作用在跨 中时对梁最为不利,其作用力大小为2796. 12kN,作用点距梁支座中心15.55m。 因此可画出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第二次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3117.35,作用点距梁支座中心 5.7m。计算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第一次前移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2105.74,作用点距梁支 座中心2.65m。计算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应力和挠度分析;移动模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其支点作用在支座处,并不对混凝土梁产生内 力。 一部分预应力筋初张拉时,在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只需保证主梁上表面不出现拉应力,同时也应保证挠度在容许范围内;移动模架移动时,支腿作用 在主梁上,主梁上表面一般不出现拉应力,此时就应保证下表面不出现拉应力, 控制主梁的挠度在一定范围之内。在MIDAS中用Multi Frontal Sparse Gaussian求解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可 得出,在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的应力和挠度。移动模架前移过孔,跨中集中荷载2796. 12kN与自重、预应力共同作用时梁 下表面的应力。显然,跨中截面的拉应力为2.55MPa,不满足要求,故需增加初张拉的预 应力钢束束数。初张拉17束预应力筋分析; 初张拉分析;在前面模型的基础上,相应位置处增加2Nlc预应力筋,锚外控制应力为 930MPa,锚外张拉力为1692. 6kN。张拉一共17束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和 弹性模量达到80%,梁体上表面没有出现拉应力。计算在初张拉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梁的挠度。集中力作用分析;'辅助支腿的作用力为2796. 12kN,作用在跨中时,梁下表面应力和挠度。 可见梁的跨中下表面出现了拉应力,故需再增加两束预应力初张拉。 初张拉19束预应力筋分析;在前述初张拉15束力筋的基础上,增加2Nlc、 2N9这4束力筋进行初张拉, 锚外控制应力均为930MPa,锚外张拉力均为1692. 6kN。张拉一共19束预应力 筋。在MIDAS中用Multi Frontal Sparse Gaussian求解器进行有限元分析, 输出各个工况下的内力。第二次前移过孔时,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最为不利,其作用力大小为2796. 12kN,作用点距梁支座中心15.55m。可画出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 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第二次前移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3117.35,作用点距梁支座 中心5.7m。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第一次前移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梁上的力为2105.74,作用点距梁支 座中心2.65m。计算在集中荷载、自重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总弯矩。初张拉分析;增加2Nlc、2N9力筋,锚外控制应力均为930MPa,锚外张拉力均为1692. 6kN。 张拉一共19束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达到80%。在初张拉预应力和自重作用 下,梁体上下缘均没有出现拉应力。在初张拉预应力和自重作用下,计算梁的挠度。跨中集中力作用分析;第二次前移过孔时,当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的应力和挠度是最为 不利的。辅助支腿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计算移动模架作用在混凝土梁上的力; 移动模架自重荷载; 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均布荷载: 1、 2号主梁的中间3节: q↓[1]=q↓[2]=33.15kN/m 3号主梁的两端2节: q↓[3]=25.97kN/m 4号主梁的第一节导梁: q↓[4]=13.09kN/m 5号主梁的第二节导梁: q↓[5]=1 2.35kN/m 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集中荷载: 纵移辅助支腿: 501.35kN 前支腿及立柱: 200kN 后支腿: 150kN 纵移辅助支腿、配重及6号主梁: 501.35kN 挑梁及侧模架、 吊杆、内外模板: 189.1kN/点×10点 底模架: 48.1kN/点×8点 吊挂轨道、安全防护设施: 16.32kN/点×10点 施工临时荷载:取 2.0kN/m×32m→6.4kN/点×10点; MID AS建模; 第一次前移过孔前; 模架工作时,浇注梁段混凝土重量作用在模架上,后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梁支座上;故只考虑拆除模板后,辅助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梁上的情况,辅助支腿中心距支座中心2.65m;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 MIDAS简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l=2.65+34.8=37.45m 第二次前移过孔前; 第二次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距离混凝土梁支座5.7m处,前支腿吊挂前移至未浇注段支座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 S简支梁模型,跨径为: l=24.1+37.45=61.55m 辅助支腿移至跨中; 第二次前移过孔时,当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的应力和挠度是最为不利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l=31.1/2+34.8=50.35m B、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和挠度计算; MIDAS建模; 该梁为单箱单室简支箱梁,分两次张拉预应力筋,初张拉时张拉15束,编号分别为N1a、2N10、2N6、2N4、2N2、 2N5、2N1d、2N8,其锚外张拉力分别为: 1249.92kN、1249.92kN、1249.92kN、1354.08k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述锋吴荣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