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5793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利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发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余热回收利用率低、含有大量粉尘的烟气排放对环境污染严重、系统运行不稳定等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浮法玻璃熔窑烟气排出口与余热锅炉烟气进口相通连,余热锅炉烟气出口与余热引风机的进口相通连,余热引风机出口通过烟道与回转烘干机进口相通连,回转烘干机进口上方设有加料口,回转烘干机出口分设有向下的物料出口端和向上烟道,向上烟道与螺旋输送机相通接,收尘器设于螺旋输送机上方,螺旋输送机出料口、回转烘干机物料出口端与窑头投料料仓相接,螺旋输送机的烟气出口与系统引风机和烟囱相通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浮法玻璃熔窑的余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熔窑余热利用
,特别是一种利用浮法玻璃熔窑锅炉废气余热的 配合料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过程的能源消耗以燃料和电力为主,通常燃料的利用率在30~40%之间,会有大量的 余能产生,且大部分余能以废气余热的形式存在。如不对废气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不仅 会浪费能源,而且还污染环境。利用工业过程的废气余热资源建设余热发电站,并在此基础 上实现余热发电排废烟气的再利用符合国家提倡的能源重复再利用政策,实现"变废为宝", 是一项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玻璃行业的玻璃熔窑设计使用重油、天然气、煤气等燃料,燃料在炉内燃烧形成的烟气 被排出窑外,即产生了废气余热资源。玻璃熔窑废气属于中温废气余热,温度为450 550 'C, 废气流量较少,热品位较低,热回收代价较大;废气余热的参数(温度、流量、压力)具有 一定的波动性,波动范围大;多数玻璃厂单条玻璃生产线的建设规模不大,玻璃窑的余热相 对来说比较有限,余热发电项目相对单位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玻璃熔窑废气余热资源 的规模比水泥行业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外玻璃行业主要采用热利用的回收途径,是利用余 热锅炉用于产生饱和蒸汽,提供给重油加热或承担釆暖热负荷,或配套较小规模的低温低压 余热发电装置,其热利用效率和发电装置效率低,系统稳定性差,通常余热锅炉的排废的烟 气温度在230~250'C,余热利用率只有30~40°/。。而实际上,玻璃窑的排烟余热利用率可达 65~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传统浮法玻璃熔窑余热发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余热回收利用率低、含有 大量粉尘的烟气排放对环境污染严重、系统运行不稳定等技术问题,以提供一种对玻璃熔窑烟气余热能进行两次充分有效的二次利用、余热回收利用率高、烟气排放达到环保标准、系 统运行稳定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玻璃熔窑16的烟气排出口通过出 口烟道25与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相通连,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连接有变频引风机15;变频引风机15的出口与余热引风机38的进口相通连,余热引风机38的出口通过烟道与回转烘干 机34的进口相通连,回转烘干机34的进口上方设有料斗37,提升机36的送料口与料斗37 相接,回转烘干机34的出口分设有向下的配合料出口端和向上的烟道,向上的烟道与螺旋输 送机41的烟气进口相通连,收尘器32设于螺旋输送机41的上方,螺旋输送机41的出料口、 回转烘干机34的配合料出口端与窑头投料仓40相接,螺旋输送机41的烟气出口与系统引风 机31的进口相通连,系统引风机31的出口贯通串接烟气排出烟道43、引风机出口电动碟阀 42和烟囱17。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的出口烟道25为三通管,其 连接玻璃熔窑16的烟气排出口的一段中部设有调节阀18,其连接烟囱17的一段中部设有主 烟道闸板阀19,其连接余热锅炉烟气进口的一段中部设有锅炉进口电动碟阀20。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的回转烘干机34安装水平倾 角为3° 5° ,其进口端高于出口端。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的回转烘干机34工作转速为 3 5rpm,进口烟气温度为130 190°C,配合料停留时间为35 50min。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变频引风机15的出口与烟囱 17之间的管路上通连有旁通烟道27,旁通烟道27与烟囱17之间设置有烟道出口电动碟阀 21,旁通烟道27上设置有旁通电动蝶阀24,旁通电动蝶阀24出口直接通向大气。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变频引风机15为并联的两台 变频引风机,其进风口均设有引风机进口电动碟阀22,出风口均设有引风机出口电动碟阀23。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所述余热锅炉为单锅筒n型布置余热锅炉。本专利技术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的有益效果1. 对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可进行两次充分有效的二次利用,包括第一热能转换工序利用余 热锅炉进行烟气热能回收,用于余热发电;第二热能转换工序则将经第一热能转换工 序后排出的烟气进行再次热能利用,用于配合料加热,使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粉尘 含量进一步减少;2. 采用两歩热能转换工序,大幅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3. 经两步热能转换工序后,烟气排放的温度和含尘量均可达到国家环保标准;4. 利用玻璃熔窑余热废气发电和对配合料加热,降低了生产营运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5. 系统运行稳定;'6. 可适用于所有浮法玻璃熔窑余热锅炉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9余热锅炉、15变频引风机、16玻璃熔窑、17烟囱、18中间调节阀、19主烟道闸板 阀、20锅炉进口电动碟阀、21烟道出口电动碟阀、22引风机进口电动碟阀、23引风机出 口电动碟阀、24旁通电动蝶阀、25出口烟道、27旁通烟道、28循环水入口、 29蒸汽出口、 31系统引风机、32收尘器、34回转烘干机、35配合料、36提升机、37料斗、38余热引 风机、39烟道、40窑头投料仓、41螺旋输送机、42引风机出口电动碟阀、43烟气排出烟 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中玻璃熔窑16的烟气排出口通过出 口烟道25与单锅筒n型布置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相通连,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连接有变频引风机15;变频引风机15为并联的两台变频引风机,其进风口均设有引风机进口电动碟阀22, 出风口均设有引风机出口电动碟阀23,变频引风机15出口通过旁通烟道27与余热引风机38 的进口相通连,旁通烟道27与烟囱17之间设置有烟道出口电动碟阀21,旁通烟道27上设 置有旁通电动蝶阀24,旁通电动蝶阀24出口直接通向大气。余热引风机38的出口通过烟道与回转烘干机34的进口相通连,回转烘干机34的进口上 方设有料斗37,提升机36的送料口与料斗37相接,回转烘干机34的出口分设有向下的配 合料出口端和向上的烟道,向上的烟道与螺旋输送机41的烟气进口相通连,收尘器32设于 螺旋输送机41的上方,螺旋输送机41的出料口、回转烘干机34的配合料35出口端与窑头 投料仓40相接,螺旋输送机41的烟气出口与系统引风机31的进口相通连,系统引风机31 的出口贯通串接烟气排出烟道43、引风机出口电动碟阀42和烟囱17。出口烟道25为三通管,其连接玻璃熔窑16的烟气排出口的一段中部设有调节阀18,其 连接烟囱17的一段中部设有主烟道闸板阀19,其连接余热锅炉烟气进口的一段中部设有锅 炉进口电动碟阀20。回转烘干机34安装水平倾角为3° 5° ,其进口端高于出口端,工作转速为3 5ipm, 进口烟气温度为130 190'C,配合料停留时间为35 50min。以下通过具体工作流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玻璃熔窑16排出的温度为450 550 'C的烟气先经余热锅炉9烟气进口进入余热锅炉 9内,在其中进行第一热能转换工序,对余热锅炉9内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浮法玻璃熔窑二次余热配合料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玻璃熔窑(16)的烟气排出口通过出口烟道(25)与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相通连,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连接有变频引风机(15);变频引风机(15)的出口与余热引风机(38)的进口相通连,余热引风机(38)的出口通过烟道与回转烘干机(34)的进口相通连,回转烘干机(34)的进口上方设有料斗(37),提升机(36)的送料口与料斗(37)相接,回转烘干机(34)的出口分设有向下的物料出口端和向上的烟道,向上的烟道与螺旋输送机(41)的烟气进口相通连,收尘器(32)设于螺旋输送机(41)的上方,螺旋输送机(41)的出料口、回转烘干机(34)的物料出口端与窑头投料仓(40)相接,螺旋输送机(41)的烟气出口与系统引风机(31)的进口相通连,系统引风机(31)的出口贯通串接烟气排出烟道(43)、引风机出口电动碟阀(42)和烟囱(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京华蒙应龙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