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61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及车辆,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包括贮液筒、支架总成、工作缸总成、活塞阀总成和活塞杆,支架总成安装在贮液筒外壁上,贮液筒上设有加厚区,加厚区设置在支架总成与贮液筒的连接区域并延伸至贮液筒未与支架总成连接的区域,加厚区凸出位置设置在贮液筒内部,加厚区凸出厚度小于贮液筒内壁与工作缸总成之间的间距。通过设置加厚区,使贮液筒主要受力区域壁体增厚,强度高,避免贮液筒与支架总成上表面交汇区域这一主要受力位置因受力集中、受力过大导致破损,其他区域采用相对原始设计稍小的壁厚的管材,实现即能满足产品总体强度要求,还能达到降低成本和重量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尤其是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传统减震器的贮液筒壁厚是定值,主要缺陷在于:受减震器结构影响,支架总成上端位置与贮液筒接触位置区域受力情况较为集中,导致贮液筒此位置易破损,为满足整体强度要求,需要按照受力最大的情况下进行贮液筒厚度设计,这导致其他区域的壁厚出现了设计冗余,增加了成本以及产品的重量,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了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在贮液筒与支架总成上表面交汇区域这一主要受力位置,对贮液筒壁厚进行局部增厚,解决了传统贮液筒壁厚为定值带来的产品成本以及重量增加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包括贮液筒、支架总成、工作缸总成、活塞阀总成和活塞杆,所述支架总成安装在所述贮液筒外壁上,所述贮液筒上设有加厚区,所述加厚区设置在所述支架总成与所述贮液筒的连接区域并延伸至所述贮液筒未与所述支架总成连接的区域,所述加厚区凸出位置设置在所述贮液筒内部,所述加厚区凸出厚度小于所述贮液筒内壁与所述工作缸总成之间的间距。
[000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加厚区为环形设置。
[000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位于所述支架总成与所述贮液筒的连接区域的所述加厚区长度小于此区域长度。
[000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以所述支架总成与所述贮液筒内侧交接点为所述加厚区长度的中点,所述加厚区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m。
[000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加厚区厚度小于所述贮液筒内壁与所述工作缸总成之间间距的二分之一。
[000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加厚区厚度小于2mm。
[00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加厚区与所述贮液筒内壁之间通过斜面进行过渡。
[00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加厚区与所述贮液筒一体成型。
[00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支架总成与所述贮液筒过盈配合安装或焊接连接。
[0013]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加厚区,使贮液筒主要受力区域壁体增厚,强度高,避免贮液筒与支架总成上表面交汇区域这一主要受力位置因受力集中、受力过大导致破损,其他区域采用相对原始设计稍小的壁厚的管材,实现即能满足产品总体强度要求,还能达到降低成本和重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如图1,包括贮液筒1、支架总成2、工作缸总成3、活塞阀总成4和活塞杆5,支架总成2安装在贮液筒1外壁上,工作缸总成3包括工作缸以及安装在工作缸两端的底阀组件32和导向器组件31,支架总成2包括套筒和连接部,支架总成2的安装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支架总成2与贮液筒1过盈配合安装或支架总成2焊接在贮液筒1上,贮液筒1上设有加厚区11,贮液筒1除加厚区11位置处,其余位置厚度均保持统一,加厚区11设置在支架总成2与贮液筒1的连接区域并延伸至贮液筒1未与支架总成2连接的区域,从而对贮液筒1与支架总成2的过渡区域进行加强,使得此受力较为复杂集中的区域强度提高,避免出现破损情况,加厚区11凸出位置设置在贮液筒1内部,加厚区11凸出厚度小于贮液筒1内壁与工作缸总成3之间的间距,避免对油液流通造成阻力。
[0020]加厚区11为环形设置,提高强度增强效果,便于加工。
[0021]优选地,位于支架总成2与贮液筒1的连接区域的加厚区11长度小于此区域长度,减小加厚区设置长度,降低贮液筒重量和成本,降低加工难度。
[0022]如图1,以支架总成2与贮液筒1内侧交接点为加厚区11长度的中点,加厚区11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m。
[0023]优选地,加厚区11厚度小于贮液筒1内壁与工作缸总成3之间间距的二分之一,进一步避免对油液流通造成阻力。
[0024]优选地,加厚区11厚度小于2mm,
[0025]优选地,加厚区11与贮液筒1内壁之间通过斜面进行过渡,使贮液筒强度平滑过渡,便于加工,斜面也能够对油液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0026]加厚区11与贮液筒1一体成型,可通过加热后利用成型模具挤压成型。
[0027]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
[002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技术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液筒(1)、支架总成(2)、工作缸总成(3)、活塞阀总成(4)和活塞杆(5),所述支架总成(2)安装在所述贮液筒(1)外壁上,所述贮液筒(1)上设有加厚区(11),所述加厚区(11)设置在所述支架总成(2)与所述贮液筒(1)的连接区域并延伸至所述贮液筒(1)未与所述支架总成(2)连接的区域,所述加厚区(11)凸出位置设置在所述贮液筒(1)内部,所述加厚区(11)凸出厚度小于所述贮液筒(1)内壁与所述工作缸总成(3)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区(11)为环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架总成(2)与所述贮液筒(1)的连接区域的所述加厚区(11)长度小于此区域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贮液筒局部增厚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支架总成(2)与所述贮液筒(1)内侧交接点为所述加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向周亚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鸿裕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