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铝合金后防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28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后防护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用铝合金后防护,包括防护梁、第一吸能箱、第二吸能箱,第一吸能箱前表面固定有防护梁,第二吸能箱设置在第一吸能箱后表面,第二吸能箱与第一吸能箱之间设置有柔性中间层,第二吸能箱内固定有若干根连接筒,连接筒前端往第一吸能箱一侧延伸,依次固定贯穿第二吸能箱前表面、柔性中间层、第一吸能箱后表面,连接筒内设置有连接柱,连接筒将连接柱限制在其内部滑动,连接柱位于连接筒内一端设置有弹簧,连接柱前端延伸至第一吸能箱内并与第一吸能箱固定;在防护梁受到撞击力不大的情况下,由柔性中间层以及连接柱同时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第一吸能箱与第二吸能箱受损。能箱受损。能箱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铝合金后防护


[0001]本技术涉及铝合金后防护
,尤其涉及车用铝合金后防护。

技术介绍

[0002]车用铝合金后防护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减缓冲击力,减轻对车身造成更大的伤害,现有的后防护,缓冲方式较硬,主要利用自身材质发生形变,进行吸能缓冲,在受到较小的撞击时,也极易造成后防护的损坏。
[0003]鉴于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车用铝合金后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车用铝合金后防护。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用铝合金后防护,包括防护梁、第一吸能箱、第二吸能箱,所述第一吸能箱前表面固定有防护梁,所述第二吸能箱设置在第一吸能箱后表面,所述第二吸能箱与第一吸能箱之间设置有柔性中间层,所述第二吸能箱内固定有若干根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前端往第一吸能箱一侧延伸,依次固定贯穿第二吸能箱前表面、柔性中间层、第一吸能箱后表面,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连接柱,连接筒将连接柱限制在其内部滑动,所述连接柱位于连接筒内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柱前端延伸至第一吸能箱内并与第一吸能箱固定。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位于连接筒内一端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大于连接筒内内腔直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能箱与第二吸能箱内均填充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是橡胶或聚氨酯发泡材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中间层外表面凸出于第一吸能箱与第二吸能箱连接处。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前端通过螺纹旋合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位于第一吸能箱内,拧紧所述螺纹环将第一吸能箱、柔性中间层、第二吸能箱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柱前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吸能箱固定。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铝合金后防护,当防护梁受到撞击时,撞击力传导至第一吸能箱,与第一吸能箱连接的连接柱、柔性中间层同时缓冲撞击力,柔性中间层受力发现形变,连接柱受力往连接筒内移动,由弹簧撞击力进行缓冲,在防护梁受到撞击力不大的情况下,由柔性中间层以及连接柱同时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第一吸能箱与第二吸能箱受损,同时还可自动复位;在受到较大撞击时,由柔性中间层以及连接柱同时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可减轻撞击力对车身伤害。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铝合金后防护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铝合金后防护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防护梁;2、第一吸能箱;3、柔性中间层;4、第二吸能箱;5、连接框;6、连接柱;61、限位环;7、连接筒;71、螺纹环;8、弹簧;9、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7]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车用铝合金后防护,包括防护梁1、第一吸能箱2、第二吸能箱4,第一吸能箱2前表面固定有防护梁1,第一吸能箱2前表面如Y轴方向,防护梁1表面粘贴醒目反光标志,起醒目作用,第二吸能箱4设置在第一吸能箱2后表面,第二吸能箱4与第一吸能箱2之间设置有柔性中间层3,第二吸能箱4内固定有若干根连接筒7,连接筒7前端往第一吸能箱2一侧延伸,依次固定贯穿第二吸能箱4前表面、柔性中间层3、第一吸能箱2后表面,连接筒7内设置有连接柱6,连接筒7将连接柱6限制在其内部滑动,连接柱6位于连接筒7内一端设置有弹簧8,连接柱6前端延伸至第一吸能箱2内并与第一吸能箱2固定。第二吸能箱4后端外沿固定有连接框5,连接框5通过螺栓车架固定。
[0019]使用时,当防护梁1受到撞击时,撞击力传导至第一吸能箱2,与第一吸能箱2连接的连接柱6、柔性中间层3同时缓冲撞击力,柔性中间层3受力发现形变,连接柱6受力往连接筒7内移动,由弹簧8撞击力进行缓冲,在防护梁1受到撞击力不大的情况下,由柔性中间层3以及连接柱6同时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第一吸能箱2与第二吸能箱4受损,同时还可自动复位。
[0020]在受到较大撞击时,由柔性中间层3以及连接柱6同时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可减轻撞击力对车身伤害。
[0021]上述柔性中间层3为橡胶材质或泡沫材质制成。
[0022]请参阅图2所示,连接柱6位于连接筒7内一端固定有限位环61,限位环61大于连接筒7内内腔直径,使得连接柱6限制在连接筒7内滑动。
[0023]为进一步提升第一吸能箱2与第二吸能箱4的吸能性能,第一吸能箱2与第二吸能箱4内均填充有填充层9,填充层9可以是橡胶材质或聚氨酯发泡材质填充。
[0024]请参阅图2所示,柔性中间层3外表面凸出于第一吸能箱2与第二吸能箱4连接处,减少雨水聚集在第一吸能箱2与第二吸能箱4连接处,渗入到第一吸能箱2与第二吸能箱4之间,对连接筒7造成腐蚀。
[0025]请参阅图2所示,连接筒7前端通过螺纹旋合有螺纹环71,螺纹环71位于第一吸能箱2内,拧紧螺纹环71将第一吸能箱2、柔性中间层3、第二吸能箱4连接为一体,连接柱6前端
通过螺栓与第一吸能箱2固定,方便单独对第一吸能箱2、柔性中间层3、第二吸能箱4任一个进行更换。
[0026]第一吸能箱2、第一吸能箱2均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铝合金后防护,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梁(1)、第一吸能箱(2)、第二吸能箱(4),所述第一吸能箱(2)前表面固定有防护梁(1),所述第二吸能箱(4)设置在第一吸能箱(2)后表面,所述第二吸能箱(4)与第一吸能箱(2)之间设置有柔性中间层(3),所述第二吸能箱(4)内固定有若干根连接筒(7),所述连接筒(7)前端往第一吸能箱(2)一侧延伸,依次固定贯穿第二吸能箱(4)前表面、柔性中间层(3)、第一吸能箱(2)后表面,所述连接筒(7)内设置有连接柱(6),连接筒(7)将连接柱(6)限制在其内部滑动,所述连接柱(6)位于连接筒(7)内一端设置有弹簧(8),所述连接柱(6)前端延伸至第一吸能箱(2)内并与第一吸能箱(2)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铝合金后防护,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跃坤黄文法张登柱张英红李小莉金玉涛李秀东刘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