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36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和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设置于顶板和下模体之间,所述下模体侧壁开设有供拱形梁插入的预制腔,使下模体内部形成有凸头,所述凸头外部形状与拱形梁内表面形状所匹配,所述凸头的侧壁连接有贯穿拱形梁的限位杆,当拱形梁放入预制腔内部后,凸头和限位杆形成对拱形梁的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预制腔、凸头和限位杆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拱形梁进行支撑,保证其在冲孔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从而避免拱形梁表面在冲孔后产生裂纹,降低工件报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冲压
,特别涉及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拱形梁是汽车车厢用于支撑的梁体,由上端面、侧壁和下端面组成,在浇注成型后上翼面需进行冲孔处理,而由于拱形梁为“U”形结构,在冲孔过程中支撑力不足,从而在冲孔后易出现梁体形变,导致梁体表面产生形变后的裂纹,增加工件报废率。
[0003]因此我们提出了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时梁体形变,表面产生裂纹的问题,提供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和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设置于顶板和下模体之间,所述下模体侧壁开设有供拱形梁插入的预制腔,使下模体内部形成有凸头,所述凸头外部形状与拱形梁内表面形状所匹配,所述凸头的侧壁连接有贯穿拱形梁的限位杆,当拱形梁放入预制腔内部后,凸头和限位杆形成对拱形梁的支撑。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制腔的设计,可由侧壁将拱形梁放入,并且凸头能够对拱形梁在冲孔时进行支撑,避免拱形梁形变,并同时设置有限位杆,能够对拱形梁的安装进行定位,同时还起到拱形梁冲孔时的辅助支撑作用。
[0007]作为本技术中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下模体背离预制腔的一侧开设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底壁由内向外呈递减式倾斜状。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冲孔后的废屑能够掉落至收集腔内部,能够由收集腔直接掉落出,免去人工打扫,为持续冲孔提供便利。
[0009]作为本技术中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上模体包括顶板、冲孔板、冲孔头和限位板,所述顶板下方连接有冲孔板,且冲孔板下方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冲孔板下方连接有多组贯穿限位板的冲孔头。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组冲孔头分布在冲孔板下方,能够对拱形梁实现冲孔操作,而限位板的设计,能够对上模体的移动区间做限定,避免冲孔过深对模具造成损伤。
[0011]作为本技术中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上模体还包括上挤压板,所述顶板下方通过多组伸缩机构连接有上挤压板;
[0012]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活动腔、弹簧、限位块和连接块,所述顶板底部开设有活动腔,且活动腔内壁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下方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贯穿冲孔板与限位板后连接于上挤压板。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冲孔前对拱形梁进行预压制固定,进一步提升了拱形梁在冲孔时的稳定。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通过预制腔、凸头和限位杆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拱形梁进行支撑,保证其在冲孔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从而避免拱形梁表面在冲孔后产生裂纹,降低工件报废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拱形梁安装后冲孔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体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体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00、上模体;110、顶板;111、活动腔;112、弹簧;113、限位块;114、连接块;120、冲孔板;130、冲孔头;140、限位板;150、上挤压板;200、下模体;210、预制腔;220、凸头;221、限位杆;230、收集腔;300、液压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体100、下模体200和液压气缸300,液压气缸300设置于顶板110和下模体200之间,启动时,能够控制顶板110和下模体200之间的距离,控制开模与合模。
[0025]下模体200侧壁开设有供拱形梁插入的预制腔210,使下模体200内部形成有凸头220,凸头220外部形状与拱形梁内表面形状所匹配。
[0026]凸头220具有A、B和C三个面:
[0027]A面和拱形梁上端面相匹配,并贴合于拱形梁上端面内壁;
[0028]B面和拱形梁侧壁相匹配,并贴合于拱形梁侧壁内表面;
[0029]C面和拱形梁下端面相匹配,并贴合于拱形梁下端面内壁。
[0030]下模体200背离预制腔210的一侧开设有收集腔230,收集腔230贯穿凸头220的A面连通于预制腔210,收集腔230底壁由内向外呈递减式倾斜状,凸头220的B面连接有贯穿拱形梁的限位杆221。
[0031]上模体100包括顶板110、冲孔板120、冲孔头130和限位板140,顶板110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冲孔板120,且冲孔板120下方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板140,冲孔板120下方连接有多组贯穿限位板140的冲孔头130。
[003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顶板110、冲孔板120和限位板14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
[0033]通过上述顶板110、冲孔板120和限位板140之间皆为可拆卸式连接,工人能够便捷的对冲孔板120、冲孔头130和限位板140进行更换,从而更换不同粗细或长短的冲孔头130,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拱形梁。
[0034]上模体100还包括上挤压板150,顶板110下方通过多组伸缩机构连接有上挤压板
150,伸缩机构包括活动腔111、弹簧112、限位块113和连接块114,顶板110底部开设有活动腔111,且活动腔111内壁连接有弹簧112,弹簧112下方连接有限位块113,限位块113下方连接有连接块114,连接块114贯穿冲孔板120与限位板140后连接于上挤压板150。
[0035]在一些具体实施中,限位块113和连接块114皆设置为圆柱体,且限位块113的直径大于连接块114的直径,以保证限位块113不会脱离活动腔111内部,对连接块114的移动区间进行限定。
[003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活动腔111可向下延伸直至贯穿顶板110底部,由此,当冲孔板120拆卸后,工人能够便捷的对活动腔111内部的零件进行检修更换。
[0037]本技术的详细工作原理:在操作前,将拱形梁放入预制腔210内部,使拱形梁上端面、侧壁和下端面分别贴合于凸头220的A面、B面和C面,即凸头220形成对拱形梁的支撑,而后启动液压气缸300,此时上模体100向下移动,开始合模,随着上模体100持续下移,上挤压板150贴合于拱形梁上端面外表面,配合凸头220的A面对拱形梁进行预压制固定,随着上模体100的继续下移,顶板110和上挤压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体(100)、下模体(200)和液压气缸(300),所述液压气缸(300)设置于顶板(110)和下模体(20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200)侧壁开设有供拱形梁插入的预制腔(210),使下模体(200)内部形成有凸头(220),所述凸头(220)外部形状与拱形梁内表面形状所匹配,所述凸头(220)的侧壁连接有贯穿拱形梁的限位杆(221),当拱形梁放入预制腔(210)内部后,凸头(220)和限位杆(221)形成对拱形梁的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200)背离预制腔(210)的一侧开设有收集腔(230),所述收集腔(230)底壁由内向外呈递减式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形梁上翼面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00)包括顶板(110)、冲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跃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