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76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包括红色PE薄膜以及设于所述红色PE薄膜两侧的离型薄膜,所述离型薄膜与所述红色PE薄膜之间设置有阻燃剂和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呈网格状设于所述红色PE薄膜和所述离型薄膜之间,所述阻燃剂设于所述网格状的空隙处、并与所述红色PE薄膜和所述离型薄膜连接,所述离型薄膜背离所述红色PE薄膜的一侧设置有UV固化纳米层。本申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具有较好的韧性、机械强度和抗拉伸,而且便于识别,具有较好的抗静电,耐高温和防自燃效果。耐高温和防自燃效果。耐高温和防自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


[0001]本技术涉及离型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

技术介绍

[0002]离型膜是指表面具有分离性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薄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硅油纸、防粘膜、打滑膜、天那纸、离型纸。目前,现有PE离型膜在抗静电、耐高温和自燃等这些方面不是很好,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自燃,造成火灾安全事故,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本技术具有抗静电,抗拉伸,耐高温和防自燃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包括红色PE薄膜以及设于所述红色PE薄膜两侧的离型薄膜,所述离型薄膜与所述红色PE薄膜之间设置有阻燃剂和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呈网格状设于所述红色PE薄膜和所述离型薄膜之间,所述阻燃剂设于所述网格状的空隙处、并与所述红色PE薄膜和所述离型薄膜连接,所述离型薄膜背离所述红色PE薄膜的一侧设置有UV固化纳米层。
[000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红色PE薄膜一方面用于离型薄膜的承载,增加离型薄膜的韧性,减少离型薄膜在撕拉时产生拉伸变形,另一方面用于通过颜色进行离型膜的识别区分,而网格状的胶粘剂不仅可减轻离型膜的整体重量,而且网格中的空隙可用于填充阻燃剂,由阻燃剂给离型膜整体进行阻燃,而UV固化纳米层的厚度设置在0.1~1μm,用于涂布在离型薄膜上,通过UV灯紫外线照射进行快速固化,使离型膜具有较好的耐热和阻燃效果。
[000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型薄膜采用透明的PE薄膜或PC薄膜或PET薄膜。
[000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红色PE薄膜的颜色外露识别。
[000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粘剂采用硅胶或压敏胶或环氧树脂胶。
[00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用于红色PE薄膜的两侧粘接固定。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色PE薄膜的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胶粘剂连接的雾化层。
[00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增加胶粘剂的附着力。
[001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型薄膜位于所述红色PE薄膜的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胶粘剂连接的雾化层,所述离型薄膜背离所述红色PE薄膜的一侧还设置有电晕层。
[00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增加胶粘剂和UV固化纳米层的附着力。其中,电晕层采用高压电击处理。
[00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V固化纳米层由UV硅油主剂和纳米粉添加剂混合而成,所述纳米粉添加剂采用纳米级氢氧化镁。
[00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UV固化纳米层涂布于电晕层,并通过UV紫外线光照射固化,而纳米级氢氧化镁具有无毒无害,防止发烟、不产生滴下物、不产生有毒气体,具有较好的阻燃性。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申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具有较好的韧性、机械强度和抗拉伸,而且便于识别,具有较好的抗静电,耐高温和防自燃效果。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离型膜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胶粘剂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红色PE薄膜1,离型薄膜2,阻燃剂3,胶粘剂4,UV固化纳米层5,电晕层6。
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0025]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参照图1和图2,包括红色PE薄膜1以及设于红色PE薄膜1两侧的离型薄膜2,离型薄膜2与红色PE薄膜1之间设置有阻燃剂3和胶粘剂4,胶粘剂4呈网格状设于红色PE薄膜1和离型薄膜2之间,而阻燃剂3设于网格状的空隙处、并与红色PE薄膜1和离型薄膜2连接,离型薄膜2背离红色PE薄膜1的一侧设置有UV固化纳米层5。在本实施例中,红色PE薄膜1的厚度设置在离型薄膜2的两倍,为了便于红色PE薄膜1的颜色外露识别,离型薄膜2采用透明的PE薄膜,胶粘剂4采用透明的硅胶,而UV固化纳米层5由UV硅油主剂和纳米粉添加剂混合而成,纳米粉添加剂采用无毒无害,防止发烟、不产生滴下物、不产生有毒气体,具有较好的阻燃性的纳米级氢氧化镁。在其它实施例中,离型薄膜2可采用透明的PC薄膜或PET薄膜,胶粘剂4可采用透明的压敏胶或环氧树脂胶,而离型薄膜2背离红色PE薄膜1的一侧设置有增加表面附着力的电晕层6,电晕层6采用高压电击处理,用于UV固化纳米层5进行涂布,并通过UV紫外线光照射固化。
[0026]在本实施例中,红色PE薄膜1两侧网格状的胶粘剂4相互错开,用于增加阻燃剂3的平铺面积。在其它实施例中,红色PE薄膜1两侧网格状的胶粘剂4可以对称。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红色PE薄膜1对于胶粘剂4的附着力,在红色PE薄膜1两侧
设置了一层雾化层,而离型薄膜2位于红色PE薄膜1的一侧同样设置了一层与胶粘剂4连接的雾化层,以便于红色PE薄膜1与离型薄膜2的连接固定。
[0028]具体的,在实际使用时,红色PE薄膜1一方面用于离型薄膜2的承载,增加离型薄膜2的机械强度和韧性,减少离型薄膜2在撕拉时产生拉伸变形,另一方面用于通过颜色进行离型膜的识别区分,而网格状的胶粘剂4不仅可减轻离型膜的整体重量,而且网格中的空隙可用于填充阻燃剂3,由阻燃剂3给离型膜整体进行阻燃,而UV固化纳米层5的厚度设置在0.1~1μm,用于涂布在离型薄膜2上,通过UV灯紫外线照射进行快速固化,使离型膜具有较好的耐热和阻燃效果。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红色PE薄膜(1)以及设于所述红色PE薄膜(1)两侧的离型薄膜(2),所述离型薄膜(2)与所述红色PE薄膜(1)之间设置有阻燃剂(3)和胶粘剂(4),所述胶粘剂(4)呈网格状设于所述红色PE薄膜(1)和所述离型薄膜(2)之间,所述阻燃剂(3)设于所述网格状的空隙处、并与所述红色PE薄膜(1)和所述离型薄膜(2)连接,所述离型薄膜(2)背离所述红色PE薄膜(1)的一侧设置有UV固化纳米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色PE双面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诚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驰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