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氟素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450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2
本实用型新型公开了一种UV氟素离型膜,包括基材薄膜、氟素主剂和UV光固化引发剂,所述基材薄膜可为任意厚度PET,PE,PP材质膜,所述基材薄膜的上方粘合氟素主剂和UV光固化引发剂的混合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该离型膜表面防粘,离型力稳定以及降低了工艺的复杂,因使用UV紫外线光固化,方便了该离型膜生产时的涂布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因不使用溶剂稀释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符合环保要求。符合环保要求。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氟素离型膜


[0001]本技术涉及离型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V氟素离型膜。

技术介绍

[0002]离型膜是指表面具有分离性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薄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硅油纸、防粘膜、打滑膜、天那纸、离型纸。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但是现有的氟素离型膜在韧性和耐高温这些方面不是很好,且保质时间短,离型力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氟素离型膜的断裂,从而降低了氟素离型膜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UV氟素离型膜,本技术具有便于使用、生产效率高,环保,耐高温,耐大气暴露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UV氟素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包括基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层上的离型层,所述离型层为涂布在所述基层上的UV固化氟素混合剂。
[000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离型层的厚度设置在0.2~2μm,UV固化氟素混合剂用于涂布在基层后,通过UV灯紫外线进行快速固化。
[000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V固化氟素混合剂由UV光引发剂与氟素主剂混合而成。
[000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UV光引发剂由UV低聚物、UV稀释单体、光引发剂和填料及助剂而组成,氟素主剂采用氟离型物质。其中,UV固化胶黏合剂各组份的质量配比如下:UV低聚物20

80、UV稀释单体10

60、光引发剂0.1

5、填料及助剂0.1

5;UV固化氟素混合剂的质量配比设置在UV光固化胶1

2、氟素主剂0.1

0.5。
[000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包括PET、PE或OPP薄膜。
[00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PET、PE或OPP薄膜可使用任意厚度、且对材质无耐温需求。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的表面设有电晕层,所述电晕层为高压电击处理层,可增加基层附着力。
[00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增加UV固化氟素混合剂的附着力。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够通过UV固化氟素混合剂中的UV光引发剂增加基层的韧性和耐高温性,而且能够增加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离型膜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基层1,离型层2,电晕层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0]一种UV氟素离型膜,参照图1所示,包括离型膜,离型膜包括基层1以及设置于基层1上的离型层2,离型层2为涂布在基层1上的UV固化氟素混合剂。在本实施例中,离型层2的厚度设置在0.2~2μm,UV固化氟素混合剂用于涂布在基层1后,通过UV灯进行快速固化。
[0021]在本实施例中,UV固化氟素混合剂由UV光引发剂与氟素主剂混合而成。UV光引发剂由UV低聚物、UV稀释单体、光引发剂和填料及助剂而组成,氟素主剂采用氟离型物质。其中,UV固化胶黏合剂各组份的质量配比如下:UV低聚物20

80、UV稀释单体10

60、光引发剂0.1

5、填料及助剂0.1

5;UV固化氟素混合剂的质量配比设置在UV光固化胶1

2、氟素主剂0.1

0.5。
[0022]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包括PET、PE或OPP薄膜,PET、PE或OPP薄膜可使用任意厚度、且对材质无耐温需求。
[0023]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的表面设有电晕层3,电晕层3为高压电击处理层,电晕层3有助于增加UV固化氟素混合剂的附着力。
[0024]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的底部设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上设有聚酰亚胺层,聚酰亚胺层和环氧树脂层的总厚度为2

8μm,环氧树脂层用于聚酰亚胺层粘合,而聚酰亚胺层用于增加离型膜的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和电绝缘性能,使离型膜整体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抗老化性能,大大提高了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0025]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的底部还设有磨砂层,磨砂层的厚度为1~2μm,用于增加离型膜防刮划性能,提高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0026]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的厚度为0.004~0.02mm,以便于离型膜具有一定的韧性,使其能够进行变形。
[0027]在本实施例中,氟离型物质采用氟硅氧烷离型剂。
[0028]具体的,在实际使用时,采用涂布机将UV固化氟素混合剂均匀的涂布于PET薄膜上、并通过UV机上的UV灯光固化PET薄膜上的UV固化氟素混合剂,使UV固化氟素混合剂粘合在PET薄膜上。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氟素离型膜,包括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的底部设有环氧树脂层,所述环氧树脂层上设有聚酰亚胺层,所述基层(1)的表面设置有电晕层,所述电晕层上设置有离型层(2),所述离型层(2)为涂布在所述电晕层上的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诚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驰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