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78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包括变色结构、PET薄膜基材、加强结构和离型膜主体,所述离型膜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PET薄膜基材,且PET薄膜基材的外部均匀涂覆有自由基硅油,所述PET薄膜基材的顶端设置有变色结构,且变色结构的顶端设置有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聚酯纤维的内部之间设置有隔离槽,且隔离槽的内部设置有透明气泡,透明气泡的内部均匀填充有感温变色粉,透明气泡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PE薄膜,透明气泡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PE薄膜,透明气泡的尺寸相同,同时透明气泡在聚酯纤维的内部之间呈等间距排列,当温度变化时,隔离槽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增加本产品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
本技术涉及离型膜
,具体为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
技术介绍
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离型膜使用非常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但是现有的离型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或缺陷:第一,传统的透明PET离型膜结构强度不高,抗拉扯能力差;第二,传统的透明PET离型膜功能性不足,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三,传统的透明PET离型膜耐磨损能力差,使用寿命短,同时不具备抗静电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强度不高、功能性不足和耐磨损能力差,使用寿命短,同时不具备抗静电能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包括变色结构、PET薄膜基材、加强结构和离型膜主体,所述离型膜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PET薄膜基材,且PET薄膜基材的外部均匀涂覆有自由基硅油,所述PET薄膜基材的顶端设置有变色结构,且变色结构的顶端设置有加强结构。优选的,所述变色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PE薄膜、第二PE薄膜、透明气泡、隔离槽、感温变色粉和聚酯纤维,聚酯纤维的内部之间设置有隔离槽,且隔离槽的内部设置有透明气泡,透明气泡的内部均匀填充有感温变色粉,透明气泡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PE薄膜,透明气泡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PE薄膜。优选的,所述透明气泡的尺寸相同,同时透明气泡在聚酯纤维的内部之间呈等间距排列。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三PE薄膜、第四PE薄膜、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第一金属纤维单丝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四PE薄膜,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三PE薄膜。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交错排列,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构成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的顶端设置有防刮层,同时加强结构与变色结构之间均匀涂覆有高分子抗静电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第一金属纤维单丝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四PE薄膜,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三PE薄膜,同时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交错排列,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构成网状结构,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相互配合,增强本产品的抗拉扯能力,同时第一金属纤维单丝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可以消除产品上附着的静电;(2)通过在聚酯纤维的内部之间设置有隔离槽,且隔离槽的内部设置有透明气泡,透明气泡的内部均匀填充有感温变色粉,透明气泡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PE薄膜,透明气泡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PE薄膜,透明气泡的尺寸相同,同时透明气泡在聚酯纤维的内部之间呈等间距排列,当温度变化时,隔离槽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增加本产品的功能性;(3)通过在加强结构的顶端设置有防刮层,同时加强结构与变色结构之间均匀涂覆有高分子抗静电剂,防刮层增加背面的耐磨损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高分子抗静电剂可以帮助本产品消除静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透明气泡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PE薄膜和第四PE薄膜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高分子抗静电剂;2、变色结构;201、第一PE薄膜;202、第二PE薄膜;203、透明气泡;204、隔离槽;205、感温变色粉;206、聚酯纤维;3、PET薄膜基材;4、加强结构;401、第三PE薄膜;402、第四PE薄膜;403、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4、第二金属纤维单丝;5、防刮层;6、离型膜主体;7、自由基硅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包括变色结构2、PET薄膜基材3、加强结构4和离型膜主体6,离型膜主体6内部的底端设置有PET薄膜基材3,且PET薄膜基材3的外部均匀涂覆有自由基硅油7,PET薄膜基材3的顶端设置有变色结构2,且变色结构2的顶端设置有加强结构4;加强结构4的顶端设置有防刮层5,同时加强结构4与变色结构2之间均匀涂覆有高分子抗静电剂1;加强结构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三PE薄膜401、第四PE薄膜402、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四PE薄膜402,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三PE薄膜401;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交错排列,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构成网状结构;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相互配合,增强本产品的抗拉扯能力,同时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可以消除产品上附着的静电;变色结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PE薄膜201、第二PE薄膜202、透明气泡203、隔离槽204、感温变色粉205和聚酯纤维206,聚酯纤维206的内部之间设置有隔离槽204,且隔离槽204的内部设置有透明气泡203,透明气泡203的内部均匀填充有感温变色粉205,透明气泡203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PE薄膜201,透明气泡203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PE薄膜202;透明气泡203的尺寸相同,同时透明气泡203在聚酯纤维206的内部之间呈等间距排列;当温度变化时,隔离槽204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增加本产品的功能性。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交错排列,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构成网状结构,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相互配合,增强本产品的抗拉扯能力,同时第一金属纤维单丝403和第二金属纤维单丝404可以消除产品上附着的静电,透明气泡203在聚酯纤维206的内部之间呈等间距排列,当温度变化时,隔离槽204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增加本产品的功能性,加强结构4的顶端设置有防刮层5,同时加强结构4与变色结构2之间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包括变色结构(2)、PET薄膜基材(3)、加强结构(4)和离型膜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主体(6)内部的底端设置有PET薄膜基材(3),且PET薄膜基材(3)的外部均匀涂覆有自由基硅油(7),所述PET薄膜基材(3)的顶端设置有变色结构(2),且变色结构(2)的顶端设置有加强结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包括变色结构(2)、PET薄膜基材(3)、加强结构(4)和离型膜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主体(6)内部的底端设置有PET薄膜基材(3),且PET薄膜基材(3)的外部均匀涂覆有自由基硅油(7),所述PET薄膜基材(3)的顶端设置有变色结构(2),且变色结构(2)的顶端设置有加强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结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PE薄膜(201)、第二PE薄膜(202)、透明气泡(203)、隔离槽(204)、感温变色粉(205)和聚酯纤维(206),聚酯纤维(206)的内部之间设置有隔离槽(204),且隔离槽(204)的内部设置有透明气泡(203),透明气泡(203)的内部均匀填充有感温变色粉(205),透明气泡(203)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PE薄膜(201),透明气泡(203)的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PE薄膜(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防刮透明PET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气泡(203)的尺寸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诚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驰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