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35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包括PET透明薄膜、加强结构、抗静电剂混合物层、粘合剂层和撕拉机构,所述PET透明薄膜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PET透明薄膜的上方通过粘合剂层粘贴有抗静电剂混合物层,且抗静电剂混合物层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粘贴有自由基硅油层,所述PET透明薄膜的两端皆固定有撕拉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该离型膜表面防静电、离型力稳定以及降低了工艺的复杂效率,从而提高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实用性,方便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进行撕拉,进而提高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便捷程度,而且加强了该离型膜的撕拉强度,同时延长了该离型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
本技术涉及离型膜
,具体为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膜的种类也随之多样化起来,而离型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离型膜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传统的此类离型膜在使用时由于其表面防静电效果差、离型力不稳定以及工艺复杂效率低下,使得其在使用时实用性低下;(2)传统的此类离型膜在使用时由于其不便撕拉,使得其在使用时极其不便;(3)传统的此类离型膜在使用时由于其撕拉强度低下,使得其在使用时使用寿命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实用性低下、使用不便以及使用寿命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包括PET透明薄膜、加强结构、抗静电剂混合物层、粘合剂层和撕拉机构,所述PET透明薄膜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PET透明薄膜的上方通过粘合剂层粘贴有抗静电剂混合物层,且抗静电剂混合物层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粘贴有自由基硅油层,所述自由基硅油层远离抗静电剂混合物层的外壁上通过粘合剂层粘贴有防渗水层,所述PET透明薄膜的两端皆固定有撕拉机构。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加强丝、横向加强丝以及内槽,所述竖向加强丝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竖向加强丝,且竖向加强丝的顶端和底端皆与PET透明薄膜的内部相连接,所述竖向加强丝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横向加强丝。优选的,所述横向加强丝与竖向加强丝交叉缠绕。优选的,所述防渗水层内部的材料为聚氨脂、水泥基层和甲苯。优选的,所述防渗水层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设置有反光膜,且反光膜的顶端刻画有等间距的凸起条。优选的,所述撕拉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撕拉点、密封线以及第二撕拉点,所述第一撕拉点一侧的PET透明薄膜表面刻画有等间距的第二撕拉点,且第二撕拉点与第一撕拉点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二撕拉点两侧的PET透明薄膜两端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密封线。优选的,所述第一撕拉点与第二撕拉点皆呈波浪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不仅实现了该离型膜表面防静电、离型力稳定以及降低了工艺的复杂效率,从而提高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实用性,方便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进行撕拉,进而提高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便捷程度,而且加强了该离型膜的撕拉强度,同时延长了该离型膜的使用寿命;(1)通过PET透明薄膜的上方通过粘合剂层粘贴抗静电剂混合物层,且抗静电剂混合物层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粘贴自由基硅油层,实现了该离型膜表面防静电、离型力稳定以及降低了工艺的复杂效率,从而提高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实用性;(2)通过第一撕拉点一侧的PET透明薄膜表面刻画第二撕拉点,且第二撕拉点与第一撕拉点相互啮合,第二撕拉点两侧的PET透明薄膜两端设置密封线,第一撕拉点与第二撕拉点呈波浪状,方便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进行撕拉,从而提高了该离型膜使用时的便捷程度;(3)通过竖向加强丝的内部设置竖向加强丝,且竖向加强丝的顶端和底端与PET透明薄膜的内部相连接,竖向加强丝的内部设置横向加强丝,且横向加强丝与竖向加强丝交叉缠绕,加强了该离型膜的撕拉强度,从而延长了该离型膜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抗静电剂混合物层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PET透明薄膜;2、加强结构;201、竖向加强丝;202、横向加强丝;203、内槽;3、反光膜;4、凸起条;5、防渗水层;6、自由基硅油层;7、抗静电剂混合物层;8、粘合剂层;9、撕拉机构;901、第一撕拉点;902、密封线;903、第二撕拉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包括PET透明薄膜1、加强结构2、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粘合剂层8和撕拉机构9,PET透明薄膜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2,加强结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加强丝201、横向加强丝202以及内槽203,竖向加强丝201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竖向加强丝201,且竖向加强丝201的顶端和底端皆与PET透明薄膜1的内部相连接,竖向加强丝201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横向加强丝202,横向加强丝202与竖向加强丝201交叉缠绕;使用该机构时,首先,在撕拉PET透明薄膜1时,内槽203内部的竖向加强丝201与横向加强丝202会对其进行加强,从而延长该离型膜的使用寿命;PET透明薄膜1的上方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且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自由基硅油层6,自由基硅油层6远离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的外壁上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防渗水层5,防渗水层5内部的材料为聚氨脂、水泥基层和甲苯,便于该离型膜的防水;防渗水层5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8设置有反光膜3,且反光膜3的顶端刻画有等间距的凸起条4,便于该离型膜的使用;PET透明薄膜1的两端皆固定有撕拉机构9,撕拉机构9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撕拉点901、密封线902以及第二撕拉点903,第一撕拉点901一侧的PET透明薄膜1表面刻画有等间距的第二撕拉点903,且第二撕拉点903与第一撕拉点901相互啮合,第二撕拉点903两侧的PET透明薄膜1两端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密封线902,第一撕拉点901与第二撕拉点903皆呈波浪状;使用该机构时,首先,拉动一侧的PET透明薄膜1,其会对第二撕拉点903与第一撕拉点901进行拉扯,使其分离,达到PET透明薄膜1便于撕扯的功能,同时PET透明薄膜1表面的密封线902,会避免PET透明薄膜1的两侧进水。工作原理:使用离型膜时,首先拉动一侧的PET透明薄膜1,其会对第二撕拉点903与第一撕拉点901进行拉扯,使其分离,达到PET透明薄膜1便于撕扯的功能,同时PET透明薄膜1表面的密封线902,会避免PET透明薄膜1的两侧进,之后在撕拉PET透明薄膜1时,内槽203内部的竖向加强丝201与横向加强丝202会对其进行加强,从而延长该离型膜的使用寿命,最后无溶剂自由基硅油自由基硅油层6和抗静电剂混合物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UV紫外线固化,氮气保护,使此款产品离型力稳定,残余接着力高,表面防静电效果优良,具有防大气暴露特性,达到大气暴露下离型性能依然有长期稳定的表现,最终完成离型膜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包括PET透明薄膜(1)、加强结构(2)、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粘合剂层(8)和撕拉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PET透明薄膜(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2),所述PET透明薄膜(1)的上方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且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自由基硅油层(6),所述自由基硅油层(6)远离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的外壁上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防渗水层(5),所述PET透明薄膜(1)的两端皆固定有撕拉机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包括PET透明薄膜(1)、加强结构(2)、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粘合剂层(8)和撕拉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PET透明薄膜(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2),所述PET透明薄膜(1)的上方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且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的顶端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自由基硅油层(6),所述自由基硅油层(6)远离抗静电剂混合物层(7)的外壁上通过粘合剂层(8)粘贴有防渗水层(5),所述PET透明薄膜(1)的两端皆固定有撕拉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T离型面抗静电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竖向加强丝(201)、横向加强丝(202)以及内槽(203),所述竖向加强丝(201)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竖向加强丝(201),且竖向加强丝(201)的顶端和底端皆与PET透明薄膜(1)的内部相连接,所述竖向加强丝(201)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横向加强丝(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E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诚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驰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