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3413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架的前、后轮对(11、12)上的不同侧的轴箱(2)或承载鞍上设置拉杆座(3),斜拉杆(4)的两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拉杆座(3)上。该装置能使同一转向架两个轮对间的剪切刚度与摇头刚度间解耦,在不影响摇头刚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剪切刚度,从而在不影响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的基础上,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铁道车辆转向架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铁道车辆的轮对都是通过弹性悬挂部件来实现相对于构架的定位。 干线货运车辆转向架一般都是二轴转向架(即一个构架对应两个轮对),对货车 而言,转向架的构架直接支承于载鞍上,而承载鞍支承于轮对的轮轴的轴承上, 通过转向架的构架与承载鞍的接触摩擦,来限制轮对的横向、纵向移动和沿铅 垂轴旋转的摇头运动。对客车和机车而言,转向架的构架通过轴箱弹簧悬挂装 置支承于轮对轴箱,并实现转向架与轮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定位。当其中一个 轮对相对另一4仑对^f黄向移动或绕铅垂轴转动时(又称为摇头运动),由于转向架 构架的约束,轮对间因而具有主要由横向移动产生的剪切刚度和主要由摇头运 动产生的摇头刚度,剪切刚度和摇头刚度分别显著影响铁道车辆的直线运行稳 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它们最终由轮对弹性定位的悬挂参数决定,即由承载鞍 与构架的接触摩擦或构架与轴箱间的弹簧及拉杆组成的悬挂装置的刚度等确 定。由于剪切刚度和摇头刚度是靠相同的部件来保证的,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很 强的关联性,使得剪切刚度和摇头刚度同向变化,即当剪切刚度增大时,摇头 刚度也会相应增大。但为保证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良好,通常要求轮对间摇头 刚度小,但由于其与剪切刚度关联,则剪切刚度也相应减小,而剪切刚度的减 小,却不利于车辆的直线平稳运行。因此,需要一种能使轮对的剪切刚度与摇 头刚度之间解耦的装置,使其能满足剪切刚度与摇头刚度的不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该装置能 使同一转向架两个轮对间的剪切刚度与摇头刚度间解耦,在不影响摇头刚度的 情况下,显著提高剪切刚度,从而在不影响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的基础上,提 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3本专利技术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 拉杆连接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在转向架的前、后轮对上的不同侧的轴箱或承载 鞍上设置拉杆座,斜拉杆的两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拉杆座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增设在现有车辆的轮对上。 由于斜拉杆直接将同 一转向架上前后轮对斜向铰接在一起,使得当 一个轮对相 对另一个轮对发生横向移动时,由于斜拉杆的约束,它们之间相对横移的剪切 刚度将显著增加。而二者之间发生左右摇头运动时,由于斜拉杆是垂向铰接在 同一转向架的对角的两轮轨上,轮对的摇头运动不受约束,从而不影响轮对间 的摇头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 在现有转向架基础上,提高轮对间的横向剪切刚度。由于其不改变摇 头刚度,不会改变车辆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先设计制造出 符合规定的摇头刚度的转向架,使其满足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再按要求设计 制造出特定刚度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使其轮对的剪切刚度也满足要求,从而使车 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和直线平稳性均达到最佳状态。二、 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实现了摇头刚度和剪切刚度的解耦,因此可实 现较大范围内的剪切刚度与摇头刚度的配合,从而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货 运转向架和客运转向架的一系列定位悬挂参数优化设计,有利于高速、重载铁 路的发展。三、 本专利技术装置仅需在现有的两轮对间斜向连接一斜拉杆即可,无需对现 有转向架进行其它改造,实施方便。上述拉杆座与斜拉杆的两端铰接的铰接部件为关节轴承。上述拉杆座与斜拉杆两端铰接的铰接部件为橡胶关节。采用现有成熟的关节轴承和橡胶关节,既能使斜拉杆的铰接部位安装方便, 转动灵活、可靠,又可方便选用具有所需参数的关节轴承和橡胶关节来获得所 需剪切刚度的增加量。上述斜拉杆的形状为可以避开转向架中其他部件的形状。这样,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不影响现有转向架的正常运作,同时也使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施安装更加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 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 连接装置,在转向架的前、后轮对ll、 12上的不同侧的轴箱2上设置拉杆座3, 斜拉杆4的两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拉杆座3上。拉杆座3与斜拉杆4两端铰 接的铰接部件为关节轴承。斜拉杆4的形状为可以避开转向架中其他部件的形 状,如图1中的Z字形。本例的结构适合于轮对上安装轴箱的客车或机车。实施例二本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在转向架的前、后轮对11、 12上的不同侧的承载鞍上设置拉杆座3。拉杆座3与斜拉杆4两端铰接的铰接 部件为橡胶关节。本例的结构适合于轮对上安装承载鞍的货车。权利要求1、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架的前、后轮对(11、12)上的不同侧的轴箱(2)或承载鞍上设置拉杆座(3),斜拉杆(4)的两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拉杆座(3)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座(3)与斜拉杆(4)两端铰接的铰接部件为关节轴承。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座(3)与斜拉杆(4)两端铰接的铰接部件为橡胶关节。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杆(4)的形状为可以避开转向架中其他部件的形状。全文摘要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架的前、后轮对(11、12)上的不同侧的轴箱(2)或承载鞍上设置拉杆座(3),斜拉杆(4)的两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拉杆座(3)上。该装置能使同一转向架两个轮对间的剪切刚度与摇头刚度间解耦,在不影响摇头刚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剪切刚度,从而在不影响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的基础上,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文档编号B61F5/00GK101475010SQ20091005828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5日专利技术者罗世辉, 马卫华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道车辆轮对对角斜拉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架的前、后轮对(11、12)上的不同侧的轴箱(2)或承载鞍上设置拉杆座(3),斜拉杆(4)的两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于拉杆座(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辉马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