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练漂助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0151 阅读:12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练漂助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四乙酰乙二胺TAED 2.5~5.5%、双氧水分解催化剂0~0.5%、漂白增效剂5~15%、螯合剂10~15%、载体77~54.5%、表面活性剂5~10%,以上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制备,在粉状混合器中,依次加入载体、四乙酰乙二胺TAED、双氧水分解催化剂、螯合剂、漂白增效剂,混合45-60分钟到均匀,再加表面活化剂,然后搅拌15-30分钟,放料,即得。该低温练漂助剂组合物属环保助剂组合物,不含磷及有害环保的物质,无AOX问题;实现一种助剂替代四种以上助剂、方便加工及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环保低温练漂助剂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棉针织物由棉纤维组成。棉纤维上含有0.4—1.2%的果胶质,0.4—1.2%的油脂蜡质,1.0—1.9%的含氮物质,0.7—1.6%的灰分及少量的色素等天然杂质(称之为棉纤维的共生物),还有棉籽壳(称之为伴生物)。共生物主要存在于棉纤维的角质层和初生胶壁中,它们的存在使棉纤维具有疏水性,影响吸水性,阻碍染色工序染料的渗透和扩散,棉籽壳影响织物的外观。所以棉针织物必须在其染整的煮漂工序将共生物、伴生物予以去除,以保证棉纤维的润湿渗透性、白度和外观,为后续染色、印花、后整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棉针织物的煮漂目前一般釆用碱氧一步一浴法。原来传统的煮练、漂白二步法因耗能耗水大、时间长而淘汰,而煮练后用次氯酸钠漂白及亚氯酸钠等工艺因卤素环保问题而不再推荐使用。在碱氧煮漂一浴法中,以烧碱作为含氮物质、果胶、油脂蜡质的水解剂和皂化剂,烧碱也是棉籽壳的膨化剂,再用表面活性剂为主料的精炼剂将分解物乳化、分散和洗涤,而从棉纤维上去除;而以双氧水为漂白主料,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其分解产物破坏色素而起漂白作用,去除色素。最终去除杂质,达到应有的白度、毛效(毛细管效应),但这些反应都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同时双氧水的漂白作用也要在95'C以上才充分发挥作用,在低温时双氧水分解出有效漂白成份的速度很慢,因此传统工艺都是在IO(TC,甚至135'C的高温高压设备中进行,煮漂时间60—90分钟,耗用蒸汽量很大,l吨棉针织品煮漂约需蒸汽5 6吨,占整个染整用汽量的60%左右。目前,节能减排也成为全球的共识,染整行业专家因此开始研究低温煮漂工艺。从现有的研究报道来看,进行低温工艺无外乎低温煮练和低温漂白,其研究路线不外乎生物酶法和化学法。生物酶法一般用于煮漂为主,以果胶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酶的混合物并配以增效剂,在50 60。C条件下进行煮练,可达到煮练去杂的目的,但棉籽壳无法彻底去除,而且要提高白度,还必须进行双氧水漂白工艺,而且还必须二步法,而且双氧水漂白仍必须高温进行,无法实现低温工艺;同时有研究者采用漆酶进行50 6(TC的漂白,但白度无法达到要求;也有研究者将生物酶与双氧水同浴低温工艺,但因生物酶的耐双氧水性很差,故3到目前仍无成功的大生产报道及相关专利。利用化学法进行棉针织物低温煮漂,用双氧水活化剂、双氧水、碱、表面活性剂相混用,在70 80'C下进行煮漂一浴法前处理达到较好白度、毛效的报道,但未说明活化剂的具体组成及比例;也有用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与双氧水进行低温漂白,再经一道乳化剂高温乳化去除油脂蜡质的工序可达应有效果,但该工艺未实现煮漂一浴;还有用过氯乙烯、松油、表面活性剂、烧碱、双氧水和硅酸钠进行低温煮漂,但因过氯乙烯有有机卤素(AOX)的环保问题,而且用量成本高而不能推广。使用双氧水漂白活化剂,可以使双氧水的分解温度降低,而使能发挥漂白作用的双氧水有效分解率提高,而且活化剂与双氧水反应生成漂白效果更高的物质,如过醋酸,漂白的使用温度降低。活化剂已使用于洗涤剂行业多年,如美国绝大多数的洗衣粉中含有过硫酸钠(分解出双氧水的物质)和相应的活化剂。目前研究的活化剂有数十种,如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壬酰基氧化苯磺酸盐(NOBS)、苯甲酰基乙内酰胺、甲基苯甲酰胺乙内酰胺、叔丁氧基苯甲酰基乙内酰胺、N—酰基戊内酰胺等及其它们的混合物等等,但因活化剂的制造、价格、来源以及用于棉针织物的煮漂中双氧水分解速率的控制等问题而应用不广。传统煮漂一浴工艺中除加入双氧水、烧碱,还要加入氧漂稳定剂、螯合剂、增白剂、精炼剂等三种以上助剂,操作麻烦,操作中只要一种助剂加的不准,就有可能影响到棉针织物煮漂加工质量。环保低温练漂助剂与低温工艺配套,实现低温前处理,并在节能降耗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的迫切需要。目前,在染整革新中已经有了低温工艺的尝试,如棉织物的低温冷轧堆前处理和漂白工艺,在没有低温氧化活化剂存在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双氧水/NaOH体系进行低温漂白时,需要增加氧化剂用量,延长处理时间,这样虽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双氧水在低温下的效率很低,该工艺始终存在棉籽壳去除不净、织物白度和吸水性不佳、以及需时太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该低温练漂助剂组合物属环保助剂组合物,不含磷及有害环保的物质,无AOX问题;实现一种助剂替代四种以上助剂、方便加工及质量控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温练漂助剂组合物,包括双氧水活化剂2.5 5.5%、双氧水分解催化剂0 0.5%、漂白增效剂5 15%、螯合剂10 15%、载体77 54.5%、表面活化剂5 10%,以上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组成。所述双氧水活化剂为四乙酰乙二胺(TAED),四乙酰乙二胺与双氧水反应生成过醋酸类产品,过醋酸类氧化漂白能力比双氧水高,加速了漂白。而且在双氧水活化剂存在下,双氧水及过碳酸钠等在较低温度下(4(TC开始)就可以实现有效分解(有效分解的产物破坏色素),实现低温就开始漂白,大大节约了漂白涤所耗的热能,并使漂白过程加长。因四乙酰乙二胺活化剂价格较高,故与双氧水分解催化剂配合使用,使活化剂和催化分解同步进行,使漂白温度降低而漂白效率提高。传统高温工艺在98-10(TC煮漂,煮漂浴加热时80-IO(TC消耗蒸汽最多,如果实现8(TC以下煮漂,可大量节约蒸汽。所述双氧水分解催化剂为各种过渡金属阳离子的盐类,如锰、锌、铝等以及具有对催化金属阳离子有给定的稳定常数的螯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的锰盐及葡萄糖酸锰盐、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的锰盐或锌盐、铝盐等,它们在漂白液中合理存在的含量,以保证其能有效催化双氧水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分解出足够的漂白有效成份而漂白织物上的色素,复合催化剂可以发挥协同增效效应,再与双氧水活化剂相配合,保证双氧水低温漂白速度和效果。所述漂白增效剂为过硼酸盐、过硫酸盐、过碳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如过碳酸钠本身是一种漂白剂,其最佳漂白温度为70—8(TC,与开发的提出的低温煮漂温度范围正好一致,而且在双氧水活化剂及分解催化剂作用下,35'C就开始分解出双氧水并进一步有效分解为漂白有效成份而破坏色素,漂白效率提高,有效提高织物的白度;过碳酸钠的加入,等同于双氧水用量增加,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克服了低温工艺可能带来的棉籽壳去除能力减弱的问题。所述的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葡萄糖酸钠等,螯合剂对铁、铜等金属离子敏感,螯合力佳,其作用是螯合煮漂浴中、织物上存在的,含量比较随机的金属离子(而这些含量比较随机的金属离子会造成双氧水产生不规则的、不能控制的、快速的分解而造成双氧水不能对织物上色素进行合理、有效破坏,但会造成织物的脆损甚至破洞),螯合剂的加入,对铁、铜等金属离子有效螯合,保证双氧水在活化剂、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可控的、有效的分解而起到漂白的作用。所述的载体为100-200目的硅藻土、高岭土等,其作用为①双氧水活化剂、分解催化剂水溶性均欠佳,为保证双氧水活化剂、分解催化剂在煮漂浴中、织物上均匀地分布,让活化剂、分解催化剂均匀地分布于载体中,而后与载体硅藻土一起均匀分布于煮漂浴、织物上各个方位。有效防止活化剂、催化剂分布不均匀造成双氧水分解不均匀,最终引起5白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练漂助剂组合物,包括:重量百分比四乙酰乙二胺TAED2.5~5.5%、双氧水分解催化剂0~0.5%、漂白增效剂5~15%、螯合剂10~15%、载体77~54.5%、表面活性剂5~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红萍吴日高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广源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4年12月08日 17:37
    纺织物精练和漂白的总称也就是退浆精练漂白丝光等加工过程的统称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