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车厢结构、车辆车厢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47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车厢结构、车辆车厢及车辆,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车厢侧壁上的第一调节框架和中央立柱上的车厢底壁上的第二调节框架,若干个中央立柱所在的面与第一调节框架平行,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滑轨固定组件;第二调节框架上设置有位移调节机构,位移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调节框架相对于第一调节框架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车厢结构,通过设置在车辆车厢内壁上的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可在车厢内形成可调节的分区框架;在应对不同使用场景时,可根据装盛物品体积、重量、干湿等不同属性,对抽屉、托盘、柜子等储物空间进行快速重组,实现车厢内部的多功能变化。变化。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车厢结构、车辆车厢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为一种车辆车厢结构、车辆车厢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车辆的车厢结构多采用一厢专用的设计方式,根据各种专业使用用途的不同,在车厢和顶盖内壁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形式安装固定支架,再将抽屉、托盘、柜子等储物分区结构安装在固定支架上。这种连接方式会导致储物空间与车厢处于永久性固定连接的状态,使得储物空间的大小难以发生改变,难以适应储存不同的物品,然而在应对不同使用场景时,根据装盛物品体积、重量、干湿等不同属性,对储存空间有不一样的需求,因此在多元化的使用场景下,这种单一功能的车厢结构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车厢结构、车辆车厢及车辆,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车厢结构,包括:一种车辆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车厢侧壁上的第一调节框架和中央立柱上的第二调节框架,若干个中央立柱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一调节框架平行,所述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滑轨固定组件;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沿着车身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住滑轨固定组件的固定结构,第二调节框架上设置有位移调节机构,位移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调节框架相对于第一调节框架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活动机构,活动机构包括滑动平台,滑动平台通过滑轨与滑轨固定组件滑动连接,滑动平台上表面安装有用于货物储存的组件本体。
[0005]进一步的方案是,滑轨固定组件包括长度调节机构,长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上,第二连接部用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且适应于第二调节框架相对于第一调节框架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变化。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连接部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第二连接部由塑料材质制备而成,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镂空部,第二连接部的两端通过镂空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一调节框架的一端和第三连接部远离第二调节框架的一端相适配。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连接部的剖面成[型,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上均间隔开设有若干螺纹孔、外
孔和开槽,第一调节框架的中部向靠近第二调节框架的一侧凸出,使得外孔和开槽能够悬挂物品。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调节框架由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竖直板组成,竖直板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远离竖直板的一端均与车厢侧壁相连接,第一弧形板和竖直板上均开设有外孔和开槽。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调节框架的两端通过第一中央立柱连接支架与中央立柱可拆卸连接,中央立柱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中央立柱连接支架螺纹连接有位移调节机构。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位移调节机构为卡接部,卡接部卡接在车厢顶盖或者骨架底座的横向杆上,卡接部由塑料材质制备而成,卡接部的剖面成[型。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滑轨包括滑动连接的上滑轨结构和下滑轨结构,下滑轨结构安装于骨架底座或者滑轨固定组件上,下滑轨机构安装于滑动平台下表面上,上滑轨结构上开设有圆弧滑槽,下滑轨结构上开设有与圆弧滑槽相适配的圆柱杆。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同一根滑轨固定组件上设置的滑轨数量有两根,两根滑轨的上滑轨结构通过支撑梁相连接,两根滑轨的下滑轨结构也通过支撑梁相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厢,包括如上任一项的一种车辆车厢结构。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的一种车辆车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车厢结构,通过设置在车辆车厢内壁上的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以及与之相配合的滑轨固定组件,滑轨固定组件能够适应第二调节框架相对于第一调节框架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变化,且安装于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不同高度位置上,可在车厢内形成可调节的分区框架;在应对不同使用场景时,可根据装盛物品体积、重量、干湿等不同属性,对抽屉、托盘、柜子等储物空间进行快速重组,储物空间安装在连接结构上,实现车厢内部的多功能变化;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上均匀分布着大量安装孔位,方便安装滑轨、支架等连接结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将不同的连接结构安装在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上;连接结构和分区板之间采用非永久性连接的形式安装;(2)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相互配合,组成滑轨固定组件,由于第二连接部由塑料材质而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容许的误差范围大,能够允许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安装位置有一定的偏差,相比采用固定杆直接与第一调节框架和第二调节框架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操作更加方便,且第二连接部能够适应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距离变化,第二连接部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成本低;(3)第二调节框架的两端通过第一中央立柱连接支架与中央立柱可拆卸连接,中央立柱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中央立柱连接支架螺纹连接有卡接部,并通过卡接部卡接在车厢顶盖或者骨架底座,从而方便横向移动中央立柱和第二调节框架,方便调节各分区的大小,适合安装不同尺寸大小的托盘或者抽屉或者侧边柜,也方便与滑轨固定组件的长度相适应;(4)第一调节框架由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竖直板组成,竖直板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和竖直板上均开设有外孔和开槽,使得第一弧形板和竖直板上悬挂的物品角度不同,当轮毂包凸出导致第一调节框架尺寸大小受
限时,方便在第一调节框架悬挂更多的物品;(5)通过沿着滑轨推拉组件本体,使得组件本体能够伸出车厢,便于工作人员站在地面上装卸货物,避免了工作人员在车厢内部狭小空间装卸货物,同时沿着滑轨推拉组件本体,不会导致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置不发生改变,卡接部相对于横杆位置不发生改变,使得各个分区空间大小稳定,组件本体能够稳定地储存物品。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调节框架和卡接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滑轨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调节框架;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骨架底座1、第一调节框架2、第二中央立柱连接支架3、第一中央立柱连接支架4、滑轨固定组件5、滑动平台6、组件本体7、滑轨8、第二调节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于车厢侧壁上的第一调节框架(2)和中央立柱(10)上的第二调节框架(9),若干个中央立柱(10)所在的面与所述第一调节框架(2)平行,所述第一调节框架(2)和第二调节框架(9)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滑轨固定组件(5);所述第一调节框架(2)和第二调节框架(9)沿着车身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住滑轨固定组件(5)的固定结构,所述第二调节框架(9)上设置有位移调节机构,所述位移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调节框架(9)相对于第一调节框架(2)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滑动平台(6),所述滑动平台(6)通过滑轨(8)与所述滑轨固定组件(5)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平台(6)上表面安装有用于货物储存的组件本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滑轨固定组件(5)包括长度调节机构,长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部(501)、第二连接部(502)和第三连接部(503),第一连接部(501)和第三连接部(503)分别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第一调节框架(2)和第二调节框架(9)上,第二连接部(502)用于将第一连接部(501)和第三连接部(503)连接在一起,且适应于第二调节框架(9)相对于第一调节框架(2)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01)和第三连接部(503)分别与第一调节框架(2)和第二调节框架(9)上的螺纹孔(1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02)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连接部(501)和第三连接部(503)上,第二连接部(502)由塑料材质制备而成,第二连接部(502)上开设有镂空部,所述第二连接部(502)的两端通过镂空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501)远离第一调节框架(2)的一端和第三连接部(503)远离第二调节框架(9)的一端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502)的剖面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框架(2)和第二调节框架(9)上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