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抓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45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抓接装置,包括操作手柄、相互对称且合并后成为圆柱体的左半模及右半模,左半模及右半模的下部外周呈锥形,操作手柄中部设有一侧开口的锥形孔套,其内孔锥度与左、右半模下部外周的锥度相同,左半模及右半模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互串联并贯通的插接段、握持段及自由段,握持段的内径与所抓接软管的外径相同且内表面设有磨砂层,插接端的内径大于握持段,自由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该软管抓接装置在使用时,左、右半模抱住尼龙管管端,合成圆柱状后,下端插入锥形孔套中,手持操作手柄可以顺利地使软管抓接在排气接头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燃油系统用的软管抓接装置
技术介绍
燃油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先期的手工样件是在没有正式装配工装的 条件下,通过手工装配完成的样品。在装配过程中,有很大部分的工作是 燃油箱排气接头与排气软管的抓接,要求尼龙管端能够紧密包覆排气接头。 靠人工凭借手力握着尼龙管路的管端推进与管路配合的塑料接头,遇到管 路壁厚较大或环境温度较低时,管端较硬不易变形,往往导致抓接失败。 大多数情况下,操作人员会通过烘烤管端的方法使管端软化从而易于扩大 管径,使抓接操作成功。凭借手工进行软管抓接,容易因力量不足导致抓 接不到位,有时需要烘烤尼龙管,造成软管变形,而且手工动作不确定因 素大,易出错造成尼龙管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抓接可靠,便于 携带的软管抓接装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软管抓接装置,包括操作手柄、 相互对称且合并后成为圆柱体的左半模及右半模,左半模及右半模的下部 外周呈锥形,操作手柄中部设有一侧开口的锥形孔套,其内孔锥度与左、 右半模下部外周的锥度相同,左半模及右半模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 互串联并贯通的插接段、握持段及自由段,握持段的内径与所抓接软管的 外径相同且内表面设有磨砂层,插接端的内径大于握持段,自由段的内径 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操作手柄为中空结构,其两端口各自设有旋主 rrn—。作为本技术的又一项改进,左半模及右半模的外圆周锥面的上端 设有环状凹槽。该软管抓接装置在使用时,左、右半模抱住尼龙管管端,合成圆柱状 后,下端插入到操作手柄的锥形孔套中,握持段的磨砂层提供较大的摩擦 力握紧软管,自由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让软管有一定的自由度, 操作时可以避开燃油系统上一些干涉的零件,插接端的内径大于握持段, 便于软管管端因抓接而撑开。中空的操作手柄可以存放其它尺寸的抓接半 模,用旋盖将其封闭。左半模及右半模的外圆周锥面上端的凹槽,便于当 抓接半模与锥形孔套结合过紧后的拆卸。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软管抓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2为操作手柄的主视图3为图2的俯视图4为左半模或右半模的主视图5为图4的俯视图6为图4的左视图7为图4的后视图8为本技术软管抓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中l旋盖、2操作手柄、3左半模、4右半模、5锥形孔套、6插接 段、7握持段、8自由段、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本技术的软管抓接装置,包括操作手柄2、锥形孔套 5、左半模3、右半模4,左半模3及右半模4相互对称且合并后成为圆柱 体,操作手柄2为中空结构,用存放其它尺寸的抓接半模,其两端口各自 设有将其封闭的旋盖1,旋盖1通过螺纹旋入操作手柄2的端口,顶端设有 便于螺丝刀拆卸的十字缺口 。抓接装置可有多个型号的左半模3、右半模4,同一个操作手柄2可通配多个型号的半模。如图2及图3所示,锥形孔套5连接在两操作手柄2的中部,其内孔 锥度为IO。,锥形孔套5的一侧开有90。的缺口用于安装抓接半模。操作 手柄2上通过滚花工艺增加手握处的花纹,既美观又增加了手握的摩擦力, 不易从人手中滑脱。如图4及图5所示,左半模3及右半模4的下部外周呈锥形,其锥度 与操作手柄2上锥形孔套5的锥度相同,左半模3及右半模4的内腔自上 而下依次设有相互串联并贯通的插接段6、握持段7及自由段8,握持段7 的内径与所抓接软管的外径相同且内表面设有磨砂层,插接段6的内径大 于握持段7的内径1 2mm,使得软管管端因抓接而撑开后不会与半模形成 挤压损伤管端;自由段8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让软管有一定的自由 度,操作时可以避开燃油系统上一些干涉的零件。如图6及图7所示,左 半模3及右半模4的外圆周锥面的上端设有环状凹槽9,便于当抓接半模与 锥形孔套5结合过紧后的拆卸。如图8所示,该软管抓接装置在使用时,将欲抓接的软管的管端置于 左半模3与右半模4中间,软管端口与抓接半模的上缘平齐,左半模3与 右半模4合成圆柱状后,下端锥形段插入到操作手柄2的锥形孔套5中, 锥形孔套5通过过盈配合使左右半模将软管抱紧,握持段7的磨砂层提供 较大的摩擦力握紧软管,手持操作手柄2将软管端头对准欲抓接的排气接 头,使用适当推进力将软管端头推进排气接头即完成抓接。权利要求1.一种软管抓接装置,包括操作手柄,其特征是,该软管抓接装置还包括相互对称且合并后成为圆柱体的左半模及右半模,左半模及右半模的下部外周呈锥形,所述操作手柄中部设有一侧开口的锥形孔套,其内孔锥度与左、右半模下部外周的锥度相同,左半模及右半模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互串联并贯通的插接段、握持段及自由段,握持段的内径与所抓接软管的外径相同且内表面设有磨砂层,插接端的内径大于握持段,自由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抓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手柄 为中空结构,其两端口各自设有旋盖。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抓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半模及 右半模的外圆周锥面的上端设有环状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抓接装置,包括操作手柄、相互对称且合并后成为圆柱体的左半模及右半模,左半模及右半模的下部外周呈锥形,操作手柄中部设有一侧开口的锥形孔套,其内孔锥度与左、右半模下部外周的锥度相同,左半模及右半模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互串联并贯通的插接段、握持段及自由段,握持段的内径与所抓接软管的外径相同且内表面设有磨砂层,插接端的内径大于握持段,自由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该软管抓接装置在使用时,左、右半模抱住尼龙管管端,合成圆柱状后,下端插入锥形孔套中,手持操作手柄可以顺利地使软管抓接在排气接头上。文档编号B23P19/04GK201371351SQ20092004235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林 姜, 岩 孙, 荣 曹, 管云祥 申请人: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抓接装置,包括操作手柄,其特征是,该软管抓接装置还包括相互对称且合并后成为圆柱体的左半模及右半模,左半模及右半模的下部外周呈锥形,所述操作手柄中部设有一侧开口的锥形孔套,其内孔锥度与左、右半模下部外周的锥度相同,左半模及右半模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互串联并贯通的插接段、握持段及自由段,握持段的内径与所抓接软管的外径相同且内表面设有磨砂层,插接端的内径大于握持段,自由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岩姜林管云祥曹荣
申请(专利权)人: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