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18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包括底盘、行走装置、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行走装置、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传动件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分别用于承载在相对设置的轨道上;所述驱动电机下方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贴合于轨道内壁,通过弹簧实现对轨道的夹紧功能;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高清相机和补光灯,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和检测装置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机器人的行走状态和检测动作;所述高清相机可以实现对隧道和轨道两类目标的形变、收敛和病害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人工巡检的繁杂工作,具有提高轨道检测效率和精确度,并且避免漏检的优点。并且避免漏检的优点。并且避免漏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缺陷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领域,隧道在建设完成后的营运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面、周边建筑物负载及土体扰动、隧道周边工程施工、隧道工程结构施工及列车运行振动等影响,会产生多种隧道结构病害,如裂缝、渗漏水、剥落剥离、收敛变形、错台等,为确保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列车行驶的轨行区即正线进行日常的巡检作业,检测时间一般在天窗期进行,即列车停运后的凌晨至4点左右,检测周期各城市或各铁路局存在不同安排。现有技术中,铁轨的巡检大多依赖人工,对巡检人员数量需求大,并且经常需要巡检人员进行现场巡检,设备设施故障率高,运营成本高,巡检效率低。因此,如何高效、快速、精确的对轨道进行缺陷检测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列车行驶正线上,通过搭载高清相机,实现对隧道和轨道两类目标的形变、收敛和病害的自动化检测。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包括底盘、行走装置、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行走装置、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传动件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分别用于承载在相对设置的轨道上;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高清相机和补光灯,所述高清相机固定于所述检测装置上,所述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控制装置上,所述高清相机可以从四个方向对隧道内部进行拍摄;
[0007]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和检测装置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机器人的行走状态和检测动作。
[0008]所述驱动电机下方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贴合于轨道内壁,通过弹簧实现对轨道的夹紧功能。
[0009]进一步地,所述高清相机与补光灯均固定在检测支架上,通过调节螺丝、支架调节槽可以调节高清相机在检测装置支架上的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包括横梁、支撑杆及把手,把手通过螺丝固定于支撑杆上,外壳固定于支撑杆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装置通过螺丝连接于弹簧固定件上,行走装置带动底盘在导轨上进行行走。
[0012]进一步地,弹簧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件上,另一端固定于电机外罩上,导向轮固定
在导向轮固定架上,导向轮固定架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外罩上。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机轴端连接法兰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外罩上,电机轴端连接法兰与电机通过螺丝固定,电机轴端连接法兰外侧装配有轴承与电机安装法兰配合,驱动轮与电机安装法兰通过螺丝固定,电机端盖与电机安装法兰之间通过螺丝固定,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电机端盖转动,从而使得电机在转动时带动驱动轮转动,进而使驱动轮带动机器人前进或者后退。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固定在控制装置外壳上,避障雷达安装在控制装置外壳上,实现对前方障碍物的感应,控制机器人停止或减速。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螺丝与底盘之间固定,从而使控制装置与底盘之间可以快速的拆装分离。
[0016]进一步地,还报显示屏安装在显示屏支撑杆上,通过无线网与控制装置连接,显示机器人实时状态,通过调节按钮可以调节显示屏的高度。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移动硬盘,移动硬盘通过移动硬盘固定件固定于支撑杆固定件上,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高清相机拍摄的照片存储于移动硬盘中。
[001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避免了人工巡检的繁杂工作,具有提高轨道检测效率和精确度,并且避免漏检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轨行区检测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底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检测装置示意图;
[0022]图4是行走装置组件示意图;
[0023]图5是控制装置示意图;
[0024]图6是显示屏组件示意图;
[0025]其中,100为底盘,200为检测装置,300为行走装置,400为控制装置,500为轨道,600为显示屏组件;
[0026]101为外壳,102为横梁,103为支撑杆,104为把手,105为弹簧固定件,300为行走装置;
[0027]201为高清相机,202为补光灯,203为检测装置支架,204为调节螺丝,205为支架调节槽,206为支撑柱;
[0028]301为弹簧,302为电机外罩,303为电机,304为电机轴端连接法兰,305为导向轮固定架,306为导向轮,307为电机安装法兰,308为电机端盖,309为驱动轮;
[0029]401为把手,402为密封垫,403为固定螺丝,404为避障雷达,405为航空插头,406为急停按钮,407为开关按钮,408为报警灯,409为控制装置外壳;
[0030]601为移动硬盘固定件,602为移动硬盘,603为调节按钮,604为显示屏,605为显示屏支撑杆,606为支撑杆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的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包括,轨行区检测机器人的主体部分包括底盘100、检测装置200、行走装置300、控制装置400、轨道500和显示屏组件600,行走装置300固定于底盘100上起到传动作用,行走装置300贴合于轨道500上,控制装置400起到对行走装置300进行控制的作用,检测装置200固定于控制装置400上,检测装置200可以对隧道内部环境进行检测,并且控制装置400与底盘100为分体式设计,便于运输。
[0033]参照图2,底盘100主要由横梁102、支撑杆103及把手104组成,把手104通过螺丝固定于支撑杆103上,外壳101固定于支撑杆103上,行走装置300通过螺丝连接于弹簧固定件105上,行走装置300可以带动底盘100在导轨上进行行走。
[0034]参照图3,高清相机201与补光灯202均固定在检测支架203上,通过调节螺丝204、支架调节槽205可以调节高清相机201在检测装置支架203上的位置,机器人在轨道500上运行过程中,高清相机201实时的对隧道内进行拍摄,通过算法对比高清相机201拍摄的照片可以实时反馈隧道和轨道两类目标的形变、收敛和病害检测。
[0035]参照图4,弹簧301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件105上,另一端固定于电机外罩302上,导向轮306固定在导向轮固定架30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包括底盘、行走装置、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行走装置、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传动件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分别用于承载在相对设置的轨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高清相机和补光灯,所述高清相机固定于所述检测装置上,所述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控制装置上,所述高清相机可以从四个方向对隧道内部进行拍摄;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和检测装置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机器人的行走状态和检测动作,所述驱动电机下方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贴合于轨道内壁,通过弹簧实现对轨道的夹紧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清相机与补光灯均固定在检测支架上,通过调节螺丝、支架调节槽可以调节高清相机在检测装置支架上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横梁、支撑杆及把手,把手通过螺丝固定于支撑杆上,外壳固定于支撑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通过螺丝连接于弹簧固定件上,行走装置带动底盘在导轨上进行行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缺陷检测的轨行区机器人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弹簧一端固定在弹簧固定件上,另一端固定于电机外罩上,导向轮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虎董叔壮李严吴坤章海兵汪中原孙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