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11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包括有底盘,安装于底盘上的行走机构、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行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底盘边缘处的两组电动轨道轮,两组电动轨道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平行的检测轨道上进行驱动行走,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均固定连接于底盘上,检测机构包括有工业相机和检测雷达,两组电动轨道轮、工业相机和检测雷达均与控制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设置于检测轨道上进行自动化行走检测,检测机构上的工业相机实时对隧道内进行拍摄,检测雷达对隧道内壁进行扫描,从而实现对隧道和轨道两类目标的形变、收敛和病害检测。收敛和病害检测。收敛和病害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轨行区检测
,具体是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领域,为确保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列车行驶的轨行区即正线进行日常的巡检作业,检测内容包括桥梁、隧道、道床、轨道、接触网、辅助电气设备等,检测时间一般在天窗期进行,即列车停运后的凌晨至4点左右,检测周期各城市或各铁路局存在不同安排。目前,铁轨的巡检大多依赖人工,对巡检人员数量需求大,并且经常需要巡检人员进行现场巡检,设备设施故障率高,运营成本高,巡检效率低。因此,如何高效、快速、便捷的对轨道进行巡检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实现对隧道和轨道两类目标的形变、收敛和病害的自动化检测。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包括有底盘,安装于底盘上的行走机构、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底盘边缘处的两组电动轨道轮,两组电动轨道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平行的检测轨道上进行驱动行走,所述的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均固定连接于底盘上,检测机构包括有工业相机和检测雷达,所述的两组电动轨道轮、工业相机和检测雷达均与控制机构连接。
[0006]所述的底盘为矩形框架结构,底盘其中两个平行边梁的顶端均固定有把手。
[0007]所述的两组电动轨道轮包括有四个电动轨道轮,四个电动轨道轮分别连接于底盘的四个拐角处。
[0008]所述的四个电动轨道轮均包括有电机外罩、驱动电机和驱动轮,电机外罩的内端连接于底盘的拐角处,驱动电机安装于电机外罩内且与控制机构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水平设置,驱动轮竖直设置于电机外罩的外侧且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
[0009]所述的行走机构还包括有四个导向轮和四个夹紧弹簧,每个电机外罩的底端均设置有导向轮固定架,每个导向轮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导向轮固定架上,导向轮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驱动轮底端的水平高度且导向轮位于对应驱动轮的内侧,每个电机外罩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水平导槽,水平导槽内且邻近驱动轮的外端处设置有弹簧固定座,底盘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伸出到矩形框架外的水平导梁,水平导梁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安装槽,弹簧安装槽的槽口朝向电动轨道轮,每个夹紧弹簧水平设置且夹紧弹簧的内端连接于对应弹簧安装槽的槽底处,每个电机外罩的水平导槽插设于对应的水平导梁外,四个夹紧弹簧的外端分别连接于对应水平导槽内的弹簧固定座上,夹紧弹簧未受力状态下,夹紧弹簧的外部伸出到弹簧安装槽外,驱动轮支撑于检测轨道上时,电机外罩上的导向轮夹紧于检测轨道的内侧壁上。
[0010]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有控制箱、控制器、检测机构安装板和避障雷达,控制箱固定连接于底盘上,控制器设置于控制箱内,检测机构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控制箱顶端的中部,避障雷达固定于控制箱的前端且与控制器连接。
[0011]所述的检测机构还包括有检测安装架、弧形安装板、显示屏和多个补光灯,检测安装架的底端固定于检测机构安装板上,弧形安装板竖直设置,弧形安装板、检测雷达和显示屏均固定于检测安装架上,工业相机为多个,多个工业相机均匀分布于弧形安装板顶端的弧形边缘处,多个补光灯均固定于弧形安装板上,多个补光灯与多个工业相机一一对应,每个补光灯位于对应工业相机的侧方且与工业相机的朝向一致,所述的显示屏、多个补光灯均与控制器连接。
[0012]本技术的优点:
[0013]本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列车行驶正线上,进行自动化行走检测,检测机构上的工业相机实时对隧道内进行拍摄,检测雷达对隧道内壁进行扫描,从而实现对隧道和轨道两类目标的形变、收敛和病害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避免了人工巡检的繁杂工作,具有提高轨道检测效率和精确度,并且避免漏检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底盘和行走机构的爆炸图。
[0016]图3是本技术行走机构的爆炸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

底盘,,2

行走机构,3

控制机构,4

检测机构,5

检测轨道,11

把手,12

水平导梁,21

电动轨道轮,22

导向轮,23

夹紧弹簧, 24

导向轮固定架,211

电机外罩,212

驱动电机,213

驱动轮,214

水平导槽,215

弹簧固定座,31

控制箱,32

检测机构安装板,33

避障雷达, 41

检测安装架,42

弧形安装板,43

显示屏,44

检测雷达,45

工业相机 45,46

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见图1,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包括有底盘1,安装于底盘1上的行走机构2、控制机构3和检测机构4;
[0022]见图2,底盘1为矩形框架结构,底盘1其中两个平行边梁的顶端均固定有把手11,便于操作使用人员手握把手11搬运轨行区检测机器人;
[0023]见图4,控制机构3包括有控制箱31、控制器、检测机构安装板32和避障雷达33,控制箱31固定连接于底盘1上,控制器设置于控制箱31内,检测机构安装板32固定连接于控制箱31顶端的中部,避障雷达33固定于控制箱31的前端且与控制器连接;
[0024]见图2和图3,行走机构2包括有四个电动轨道轮21、四个导向轮22和四个夹紧弹簧23,四个电动轨道轮21分别连接于底盘1的四个拐角处,四个电动轨道轮21两两分别设置于两个平行的检测轨道5上进行驱动行走;四个电动轨道轮21均包括有电机外罩211、驱动电机212和驱动轮213,电机外罩211的内端连接于底盘1的拐角处,驱动电机212安装于电机外罩211内且与控制器连接,驱动电机212的驱动轴水平设置,驱动轮213竖直设置于电机外罩211的外侧且与驱动电机212的驱动轴固定连接;电机外罩211的底端设置有导向轮固定架24,每个导向轮22水平设置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盘,安装于底盘上的行走机构、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底盘边缘处的两组电动轨道轮,两组电动轨道轮分别设置于两个平行的检测轨道上进行驱动行走,所述的控制机构和检测机构均固定连接于底盘上,检测机构包括有工业相机和检测雷达,所述的两组电动轨道轮、工业相机和检测雷达均与控制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为矩形框架结构,底盘其中两个平行边梁的顶端均固定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电动轨道轮包括有四个电动轨道轮,四个电动轨道轮分别连接于底盘的四个拐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电动轨道轮均包括有电机外罩、驱动电机和驱动轮,电机外罩的内端连接于底盘的拐角处,驱动电机安装于电机外罩内且与控制机构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水平设置,驱动轮竖直设置于电机外罩的外侧且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行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还包括有四个导向轮和四个夹紧弹簧,每个电机外罩的底端均设置有导向轮固定架,每个导向轮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对应的导向轮固定架上,导向轮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驱动轮底端的水平高度且导向轮位于对应驱动轮的内侧,每个电机外罩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水平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虎董叔壮李严吴坤章海兵汪中原孙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