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及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17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的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包括:管廊内衬移动至加工位;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引导至管廊内衬表面;管廊内衬转动,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被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进行缠绕后,获竹缠绕管廊;转动状态下的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获得竹缠绕复合管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本申请通过管廊内衬的转动、竹缠绕以及光固化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竹缠绕管廊的制作,连续性高,并且无需多种工序分散的装置占用较多的场地,有效地提高了竹缠绕管廊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工厂的空间利用率,间接降低了成本。间接降低了成本。间接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及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管廊的
,具体地,主要涉及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及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竹缠绕复合管廊是以竹子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固性树脂做胶黏剂,通过缠绕工艺制作的新型管廊,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竹取材、竹篾加工、内衬层制作、增强层缠绕、加热固化、修整脱模、外防护层制作等。竹缠绕复合管廊具有重量轻、施工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防火保温、抗渗漏、耐腐蚀、抗地质沉降、运输便捷、资源可再生、低碳环保等突出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相关技术中,竹缠绕复合管廊沿管径方向一般分为内衬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其中内衬层由浸有胶黏剂的织物缠绕制成,增强层一般由涂有胶黏剂的竹篾缠绕制成,外防护层一般是喷涂一层耐腐蚀、防辐射材料。在制作增强层前,先制成管廊的内衬层,并将薄竹片(即竹篾)用衬布粘接、缝合或编织为一整条连续的带状竹条,再对竹条进行涂胶处理使得竹条外涂有胶黏剂,再通过人工操控将涂有胶黏剂的竹条机械往复式地缠绕在管廊的内衬层上,然后将其吊运至固化炉放置一定时间后以使得胶黏剂固化,从而形成增强层。
[0004]然而,此种对管廊的增强层进行加工的方式不仅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并且需要占用较多的场地,从而影响竹缠绕管廊的生产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及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包括:
[0007]管廊内衬移动至加工位;
[0008]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引导至管廊内衬表面;
[0009]管廊内衬转动,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被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进行缠绕后,获竹缠绕管廊;
[0010]转动状态下的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获得竹缠绕复合管廊。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管廊内衬移动至加工位之前,还包括:
[0012]管廊内衬进行转运上料。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管廊内衬进行转运上料,包括:
[0014]管廊内衬移动至转运位;
[0015]管廊内衬转运至夹持位,管廊内衬的两端被固定夹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转动状态下的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获得竹缠绕复合管廊之后,还包括:
[0017]从管廊内衬的转运上料位对竹缠绕复合管廊进行转运下料。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管廊内衬转运至夹持位,管廊内衬的两端被固定夹持,包括:
[0019]对管廊内衬进行定位;
[0020]根据管廊内衬的长度调整夹持固定间距;
[0021]从管廊内衬的两端对管廊内衬进行固定夹持。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管廊内衬转运至夹持位,管廊内衬的两端被固定夹持,包括:
[0023]对管廊内衬进行定位;
[0024]对管廊内衬的一端进行限位;
[0025]以限位点作为基准,从管廊内衬的另一端对管廊内衬进行固定夹持。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引导至管廊内衬表面,包括:
[0027]上料竹缠绕物料;
[0028]竹缠绕物料经过浸料处理;
[0029]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引导至管廊内衬外表面。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转动状态下的管廊内衬被浸料处理后的同时,还包括:
[0031]对缠绕至管廊内衬外的竹缠绕物料进行压平处理。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对缠绕至管廊内衬外的竹缠绕物料进行压平处理,包括:
[0033]调节抵接轮的位置;
[0034]抵接轮作用于竹缠绕物料,使得在抵接轮的作用下竹缠绕物料始终处于管廊内衬的表面。
[003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
[003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管廊内衬的转动、竹缠绕以及光固化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竹缠绕管廊的制作,连续性高,并且无需多种工序分散的装置占用较多的场地,有效地提高了竹缠绕管廊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工厂的空间利用率,间接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3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8]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的立体图;
[0039]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设备的正视图;
[0040]图3为实施例一中用于展示装夹机构与物料输送机构之间关系的立体图;
[0041]图4为实施例一中用于展示装夹机构的立体图;
[0042]图5为实施例一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与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0043]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44]图7为实施例一中用于展示第一夹持组件的剖视图;
[0045]图8为实施例一中用于展示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0046]图9为实施例一中用于展示固化机构的立体图;
[0047]图10为实施例一中用于展示板房的立体图;
[0048]图11为实施例二中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的流程图之一;
[0049]图12为实施例二中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的流程图之二;
[0050]图13为实施例二中对管廊内衬进行转运上料的流程图;
[0051]图14为实施例二中管廊内衬转运至夹持位,管廊内衬的两端被固定夹持的流程图之一;
[0052]图15为实施例二中管廊内衬转运至夹持位,管廊内衬的两端被固定夹持的流程图之二;
[0053]图16为实施例二中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引导至管廊内衬表面的流程图;
[0054]图17为实施例二中对缠绕至管廊内衬外的竹缠绕物料进行压平处理的流程图;
[0055]图18为实施例二中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的流程图之三。
[0056]附图中,1、机架;2、上料机构;21、转运车;22、凹槽;3、转移机构;31、抓取机械手;4、装夹机构;41、底座;411、底板;412、滑移板;413、齿条;414、齿轮;415、滑移驱动件;416、第一滑轨;417、第一滑块;42、第一夹持组件;421、夹持座;422、转动座;423、抵紧件;4231、活动块;4232、第一连杆;4233、抵紧板;4234、第二滑块;4235、第二滑轨;424、驱动组件;4241、第一驱动件;4242、主动轮;4243、从动轮;4244、传动带;425、推动气缸;426、第三滑轨;427、第三滑块;43、第二夹持组件;5、物料输送机构;51、放卷组件;511、放卷架;512、转动辊;52、浸料组件;521、支撑架;522、放料斗;523、搅拌器;524、浸料辊;525、引导杆;53、引导组件;531、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内衬移动至加工位;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引导至所述管廊内衬表面;所述管廊内衬转动,转动状态下的所述管廊内衬被浸料处理后的竹缠绕物料进行缠绕后,获竹缠绕管廊;转动状态下的所述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获得竹缠绕复合管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内衬移动至加工位之前,还包括:所述管廊内衬进行转运上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内衬进行转运上料,包括:所述管廊内衬移动至转运位;所述管廊内衬转运至夹持位,所述管廊内衬的两端被固定夹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转动状态下的所述竹缠绕管廊进行光固化,获得竹缠绕复合管廊之后,还包括:从所述管廊内衬的转运上料位对所述竹缠绕复合管廊进行转运下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内衬转运至夹持位,所述管廊内衬的两端被固定夹持,包括:对所述管廊内衬进行定位;根据所述管廊内衬的长度调整夹持固定间距;从所述管廊内衬的两端对所述管廊内衬进行固定夹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炯华宣紫程
申请(专利权)人:智然能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