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69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下料:采用铜镍合金无缝管材为原材料,将管材切割至规定尺寸,去除端部毛刺,制备直管;S2:弯管:将切割好的直管放入弯管机的模具中进行弯制,制备弯管;S3:机加工:将弯管放入切割机中,将弯管两端加工至规定尺寸;S4:成型:将端部成型成适合卡压的鼓包;S5:管件清洗:将S4中制备的弯头进行去油污处理;S6:退火处理:S7:抛光打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通过下料、弯管、端部成型、热处理等工序,成功实现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的制造,效率高,成本低,而且表面质量良好,适合于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批量化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加工制造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件是将管子连接成管路的零件,在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常用的弯头管件为用于实现管路变向的管件结构;现有的管件两端一般为两段式结构,分别用来放置常规的密封圈和金属环,管件连接管子后,在金属圈和密封圈紧贴的状态下,用压缩工具进行卡压。
[0003]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水管路系统管路部件,由于海洋的海水存在腐蚀性能以及生物污损的问题,对材料以及管理连接的性能要求较高。
[0004]专利技术专利CN112917107A《一种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等径三通生产工艺》介绍了一种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等径三通生产工艺,生产工序包括:上料、激光切割、倒角、水胀成型、冲孔、高频加热、拉拔、平口、管件清洗、光亮固溶退火、抛光打磨、安装密封圈、管件试验;专利技术专利CN100414159C《卡压式管件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带螺纹的卡压式不锈钢管件制造方法,具体包括先精密铸造螺纹件,再用薄壁管材挤压成型收口部分,然后采用摩擦焊连接两部分,最后精加工成型。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仍然多以不锈钢卡件居多,虽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铜镍合金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和耐海生物污损性能以及优良的冷热加工性能,但是该材质的结构广泛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水管路系统管路部件时,主要采用焊接或螺纹等方式进行连接,焊接方式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效率低,而螺纹连接方式成本相对较高。r/>[0005]针对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的制造方法,未见公开报道,且目前国内尚不具备铜镍合金卡压式管件批产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以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水管路系统管路部件连接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下料:采用铜镍合金无缝管材为原材料,壁厚为公称壁厚的87.5%~95%,将管材切割至规定尺寸,去除端部毛刺,制备直管;
[0010]S2:弯管:将弯管模具及芯杆安装在弯管机的工作台上,再将切割好的直管放入弯管机的模具中进行弯制,制备弯管;
[0011]S3:机加工:将弯管放入切割机中,将弯管两端加工至规定尺寸,机加工后的弯管两端有直线段,加工完后去除端部的毛刺;
[0012]S4:成型:将弯管两端内、外表面涂抹润滑剂,然后将弯管放入弯头成型机的模具
上,将端部成型成适合卡压的鼓包;
[0013]S5:管件清洗:将S4中制备的弯头进行去油污处理;
[0014]S6:退火处理:
[0015]S7:抛光打磨。
[0016]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在弯管工序中进行弯管的弯曲半径R≈1.5D,D为管材外径,弯制速度为10
°
~15
°
/s。
[0017]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弯管的端部成型过程分为两步:
[0018]S41:将管材端部进行两段阶梯状扩径,第一段内径扩至适合管材插入的尺寸,第二段内径扩至适合密封圈插入的尺寸,此过程模具推进速度为Amm/s;
[0019]S42:将第二段扩径后的管材弯制成型至适合密封圈放置的鼓包,此过程模具推进速度为Bmm/s;
[0020]其中,A>B。
[0021]进一步的,A的取值范围为20~25,B的取值范围为10~15。
[0022]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润滑剂在所述弯管两端内、外表面涂抹均匀。
[0023]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在退火处理时,将弯头放入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退火,加热温度为700~780℃,保温时间为30~45min,随炉冷却至200℃后取出。
[0024]进一步的,退火处理后的弯头端部硬度低于120HV5。
[0025]进一步的,在步骤S7中,将退火后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放入打磨机中,加入棕刚玉磨料,进行精细的抛光处理。
[0026]进一步的,在步骤S7中,选用圆球形棕刚玉磨料,磨料尺寸为12

25mm;打磨机振动频率为20~40Hz/s,打磨时间为10

20min。
[0027]进一步的,将制备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用于低承压海水管路系统。
[00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0029](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通过下料、弯管、端部成型、热处理等工序,成功实现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的制造,效率高,成本低,而且表面质量良好,适合于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批量化生产。
[0030](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将制备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用于低承压海水管路系统,采用薄壁铜镍铜镍合金管材及卡压式管件,则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显著提高海水管路安装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3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加工后弯管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式弯头端部成型工艺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卡压式弯头成品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DN65

90
°
和DN80

90
°
卡压式弯头实物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第一端头1,第二端头2。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0]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下料:采用铜镍合金无缝管材为原材料,壁厚为公称壁厚的87.5%~95%,将管材切割至规定尺寸,去除端部毛刺,制备直管;S2:弯管:将弯管模具及芯杆安装在弯管机的工作台上,再将切割好的直管放入弯管机的模具中进行弯制,制备弯管;S3:机加工:将弯管放入切割机中,将弯管两端加工至规定尺寸,机加工后的弯管两端有直线段,加工完后去除端部的毛刺;S4:成型:将弯管两端内、外表面涂抹润滑剂,然后将弯管放入弯头成型机的模具上,将端部成型成适合卡压的鼓包;S5:管件清洗:将S4中制备的弯头进行去油污处理;S6:退火处理:S7:抛光打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弯管工序中进行弯管的弯曲半径R≈1.5D,D为管材外径,弯制速度为10
°
~15
°
/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镍合金卡压式弯头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弯管的端部成型过程分为两步:S41:将管材端部进行两段阶梯状扩径,第一段内径扩至适合管材插入的尺寸,第二段内径扩至适合密封圈插入的尺寸,此过程模具推进速度为Amm/s;S42:将第二段扩径后的管材弯制成型至适合密封圈放置的鼓包,此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伟郁炎付利国郭桦潘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