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边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687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边组件及车辆,轮边组件包括:车架、第一悬架臂、第二悬架臂、主轴套壳、主销转向器、转向节以及滑柱总成;第一悬架臂以及第二悬架臂分别通过铰链与车架转动连接;主轴套壳的第一端配置有电机转接件,电机转接件的第一侧用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主轴套壳的第二端与第一悬架臂固定连接;主轴转向器设置在主轴套壳内,主轴转向器的第一端通过花键组件与电机转接件的第二侧转动连接;转向节通过第一球销组件与主销转向器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转向节的通过第二球销组件与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滑柱总成的第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滑柱总成的第二端通过铰链与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边组件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轮边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主销转向的底盘轮边构型因其取消了传统车辆的拉杆式转向器,从结构上允许更大的车轮转角,配合着四轮独立驱转控制,可以赋予车辆更大的灵活性,实现原地转向和蟹行等多种驾驶功能。同时,角模块概念也更加契合目前倍受推崇的电动滑板底盘概念,通过高度集成和紧凑布置的轮边布置,实现上部座舱空间的最大释放。
[0003]目前轮边构型包括单拖曳臂式悬架构型,单拖曳臂式悬架将轮边各构件刚性连接以保证轮跳过程中的转向扭矩输出,但受限于单拖曳臂式悬架的先天动力学性能缺陷,此构型无法提供良好的基础性能以满足用户对车辆的平顺和操纵稳定性的基本需求;
[0004]目前轮边构型还包括双横臂式悬架,为了满足系统的运动自由度,其将上控制臂或下控制臂分成两段式,两段间用衬套连接,用衬套扭转的运动实现两段控制臂相对转动;此构型转向过程中由衬套的翘曲刚度克服转向扭矩,因衬套刚度的局限,为保持系统的稳定,转向扭矩无法持续增大以支撑大承载,无法满足用户对车辆的基础承载能力需求。
[0005]综上所述,现有轮边构型并不能很好支撑主销转向功能的实现,亟需一种全新的轮边构型,既能支持主销转向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能赋予主销转向构型车辆与传统构型车辆同等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及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边组件及车辆,以达到赋予主销转向构型车辆与传统构型车辆同等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的目的。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第一悬架臂、第二悬架臂、主轴套壳、主销转向器、转向节以及滑柱总成;
[0008]所述第一悬架臂以及所述第二悬架臂分别通过铰链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0009]所述主轴套壳的第一端配置有电机转接件,所述电机转接件的第一侧用于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主轴套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悬架臂固定连接;
[0010]所述主轴转向器设置在所述主轴套壳内,所述主轴转向器的第一端通过花键组件与所述电机转接件的第二侧转动连接;
[0011]所述转向节通过第一球销组件与所述主销转向器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的通过第二球销组件与所述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
[0012]所述滑柱总成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滑柱总成的第二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
[0013]其中,所述转向节还配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安装刹车组件。
[0014]可选的,所述主销转向器包括第一万向节叉、第二万向节叉;
[0015]所述花键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叉相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一球销组件相连接;
[0016]所述第一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叉构成第一万向节运动副,所述第二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一球销组件构成第二万向节运动副。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悬臂架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一球头座;
[0018]所述第一悬架臂通过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以及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0019]所述第一球头座配置有双侧旋铆结构,所述第一球头座用于与所述第一球销组件中的第一球头转动连接;
[0020]所述第一球销组件中的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销组件中的第二锥面与所述转向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悬臂架包括第三轴套、第四轴套和第二球头座;
[0022]所述第二悬架臂通过所述第三轴套、所述第四轴套以及第三轴承、第四轴承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0023]所述第二球头座用于与所述第二球销组件中的第二球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球销组件中的第三锥面与所述转向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0024]可选的,所述第二悬架臂还配置有耳片;
[0025]所述滑柱总成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耳片以及第五轴承与所述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
[0026]可选的,所述滑柱总成包括上悬置总成、缓冲块、螺旋弹簧以及减振器总成;
[0027]所述上悬置总成用于与所述车辆相连接,所述减振器总成与所述第二悬架臂相连接;
[0028]所述缓冲块以及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总成上。
[0029]可选的,所述花键组件包括花键轴,所述花键轴配置有外花键;
[0030]所述第一万向节叉配置有内花键,所述花键轴通过所述外花键、所述内花键与所述第一万向节叉转动连接。
[0031]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法兰结构。
[0032]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耳片结构。
[003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任意一种轮边组件。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轮边组件,轮边组件包括第一悬架臂和第二悬架臂,第一悬架臂和第二悬架臂分别与车架铰接,且第一悬架臂和第二悬架臂构成双臂悬架结构;
[0035]基于双臂悬架结构,可以精确进行(用于转向的)车轮的定位,有利于车轮发生轮跳后的自动回位,能让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同时能够减小轮距变化以减小轮胎的磨损;
[0036]轮边组件还包括主销转向器和转向节,其中,设置用于驱动车轮转向的电机通过主销转向器与转向节传动连接,设置转向节的一端与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设置车轮安装于转向节上;
[0037]当车轮发生轮跳等非受控运动时,转向节除随第二悬架臂运动外,还可能在其他
自由度方向上发生转动,基于主轴转向器的结构和装配方式,即使车轮出现轮跳,车轮的非受控运动也不会影响电机向转向节传递转向扭矩,进而可以满足转向扭矩的持续输出需求,实现转向控制与轮跳解耦;
[0038]轮边组件还包括主轴套壳,设置主轴套壳与第一悬架臂固定连接,设置电机通过主轴套壳内配置的电机转接件与主销转向器传动连接;
[0039]基于第一悬架臂的整体刚度,电机输出的转向扭矩可自由调节,易于满足不同承载能力的车辆对转向扭矩的需求;
[0040]轮边组件还包括滑柱总成,滑柱总成分别与车架以及第二悬架臂相连接,设置滑柱总成用于承载来自车身的垂向载荷,结合双臂悬架结构可以时轮边组件满足基础的承载需求。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实施例中的轮边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2]图2是实施例中的主轴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0043]图3是实施例中的第一悬臂架结构示意图;
[0044]图4是实施例中的第一球头座结构示意图;
[0045]图5是实施例中的第二悬臂架结构示意图;
[0046]图6是实施例中的滑柱总成结构示意图;
[0047]图7是实施例中的转向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第一悬架臂、第二悬架臂、主轴套壳、主销转向器、转向节以及滑柱总成;所述第一悬架臂以及所述第二悬架臂分别通过铰链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主轴套壳的第一端配置有电机转接件,所述电机转接件的第一侧用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轴套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悬架臂固定连接;所述主轴转向器设置在所述主轴套壳内,所述主轴转向器的第一端通过花键组件与所述电机转接件的第二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通过第一球销组件与所述主销转向器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的通过第二球销组件与所述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所述滑柱总成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滑柱总成的第二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二悬架臂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转向节还配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安装刹车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销转向器包括第一万向节叉、第二万向节叉;所述花键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叉相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一球销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叉构成第一万向节运动副,所述第二万向节叉与所述第一球销组件构成第二万向节运动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架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一球头座;所述第一悬架臂通过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以及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球头座配置有双侧旋铆结构,所述第一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慧刘冬青禹真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